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漫画与出版人 Comics and Publishers

  今天有一点或许大家忽略了,那便是金城的另一个身份——出版人。20世纪百年漫画史中,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漫画家兼任出版人,无论是近现代漫画开端之初,还是30年代活跃在上海的那一批大家,他们都是这样身兼两职的,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漫画家,这是漫画史里非常奇特的现象。30年代廖冰兄开始画漫画,后来创办了《时代漫画》的漫画作者鲁少飞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你画了这么多,画得真好,我也画了很多。”下面紧接的一句是:“我很羡慕你能发表。”当时的漫画是为出版服务、为传播服务的。2017年金城获得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物”称号,这个事件很重要,它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带了出来——在广州这个地方,包括市民文化、商业文化、漫画文化,都是和它的有效传播相辅相成。事实上,整个漫画史也是如此,我观察到上(20)世纪30年代,中国漫画史在21世纪的广州重演,又回到刚刚所说的,由漫画家兼任出版人的模式变得更加普及。恰如那句俗语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同样的,还有一个案例,是从叶浅予先生的一封信讲起。30年以来不时有人问他(叶浅予先生)为什么不画漫画,而改(画)中国画。当时他(叶浅予先生)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说,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我不想讲故事了,我单纯想画一些画休息一下,因此而画一些舞蹈,画一些写生。同时我还看到另一封信,是黄永玉给廖冰兄的:“你不要画那些了,画一点大画。”廖老直接在信旁批注:“这封信一定要保留,给青年看看,艺术天才怎么说我的。”大画好像比小画值钱一点、纯粹一点。所以今天听到王泽老师说,不是留白,是我还没有画完。这是漫画家的风趣和语言感觉。漫画家愿意画点小画,愿意更多地跟社会结合,跟受众互动,也许不那么艺术,不那么纯粹,却反而连上了漫画这门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或者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无界线沟通,是这一门艺术最本体的特征。金城老师的艺术实践,恰恰也证明了漫画人与传播者互为一体关系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金城老师最终实现了跟漫画史美妙的连接。

  (周鲒: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作者:周鲒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