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21·《画讯》中外艺术家作品欣赏《辛丑迎春》(十四)

冯骥才先生写福



艺术一定要新
//冈本太郎
我的观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新”,只有新事物才有价值。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在艺术层面,光有“新”其实还不够。如前所言,“新”这个概念里存在两种立场,一种是“创新”的人,另一种则是接受“创新”,随即将之视作模板的人。我们需要将这两种立场加以辩证分析。
艺术是时刻创新,绝不能全靠模仿。套用别人的创作自不必说,即便是二次利用自己以前的创作也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开疆拓土,不断前进的艺术家,才称得上“前卫”。而能够将前卫精神融会贯通,使它更容易为大众接受,就是现代主义。

董达峰作品

再进一步说,真正的艺术具有契合时代要求的流行元素,与此同时,它也会冲破流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引领新的流行。艺术其实是流行的深层动力。
艺术家要与时代尽可能地碰撞,迸发出激烈的火花。
一言以蔽之:现代主义者会贴合时代,追随当时的审美,而真正的艺术家始终抱有批判态度。以时代精神反抗、超越现有的惯性状态——艺术家用这种“反时代”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作品。正因为他们是从无到有地不断创造,才称得上“前卫”。
艺术层面的真正意义上的新,其实只存在于它成为“新事物”之前(这话可能有点不好理解)。说极端点,人们一旦开始说“这个东西很新”,那就意味着它已经不算新了。真正的新事物不会让人产生它很新的想法,它的表现手法不会轻易被人接受,正因如此才有货真价实的新鲜感。

董达峰作品

走在多数人前面,一边与不被理解做斗争,一边提出问题,发掘不同以往的美,与社会激烈碰撞并推动其发展……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有人是在新事物被认可之后,担心不跟上就会落伍而亦步亦趋。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乍一看,先创造出来的东西和后来的仿品很相似,因为后者在形式上进行了模仿,外形看似相同,一时间难以辨别,有时仿品反而会更加精巧。而且它们为人接受的过程很顺畅,没有遭遇抵抗,观看者更易消化,自然也会更喜欢这类作品。也难怪,把香精冲淡一些,不也更容易入口吗?

董达峰作品

问题是,在抵抗中诞生的东西,与那些后来问世没有遭遇过抵抗的东西所包含的气质和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暗藏激情,是纯粹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巨大努力与心力打开自我后在痛苦的试炼中抓住的某种东西。后者则是利用前者制造的、就算抱着惯性的心态也能接纳的东西。前者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先驱,后者则有谁都放心接受的、与流行相符的别致,即所谓的“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也许能让人赏心悦目,为生活增添乐趣,但无法鼓舞我们,让我们发现生活新的一面,无法唤起强烈的生命力。
与无处不在的轻快氛围相对抗,试图抓住某种新事物,形成跨时代的飞跃——这样的少数派很难立刻被时代接受。他们得不到认可,深受孤独的煎熬,却不得不继续创作“不像画的画”——这就是艺术。这是前卫艺术的宿命,这些少数的人才是真正的创造者,才担得起“艺术家”之名。

董达峰作品

他们是人群中的少数派,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是艺术家,就认为生活中不需要什么少数派。其实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面是追求安逸的生活——没有这样的追求就没法活下去;另一面则觉得“光这样还不够”。再追求安逸的人,内心深处还是会有这样的冲动。也就是说,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终究会促使我们对真正的前卫和艺术家的创造产生共鸣。
每个时代都存在这样的对立面,而精神生活的张力,就在于两个对立层面的相互抗衡和排斥。


                    ⊙▽⊙董达峰作品欣赏⊙▽⊙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董达峰作品


本文编辑与冯骥才先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