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软幸福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软幸福》选自第三辑“生活百态”。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随文联采风团到云南楚雄参加彝族火把节。彝人的火把节如同过年,非常隆重。据说,彝族同胞在火把节里只做三件事:唱歌、跳舞、喝酒。虽然“城里的火把节”稍显尴尬,明显具有仪式感和表演性,但毕竟也能感受到一些彝族文化中那种纵情歌舞的欢乐气氛。

火把节开幕的前一天,市电视演播大厅里有一台大型歌舞晚会,接待来自海内外的客人;其实更吸引人的,是在城市的主干道上,有来自楚雄9县的彝胞,穿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围着一长溜火堆在大街上跳“左脚舞”。细看这些舞者,大多数肤色黝黑,皱纹满面。据说,现在寨子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打工了,我想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只有这些中老年人才真正熟悉并从心底里热爱这种祖辈相传的文化。

由于消防的限制,篝火晚会十点多就结束了,消防车很快把一个个火堆浇灭,环卫工人迅速打扫,大街很快就干净了,安静了,这时候,我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彝胞,似乎余兴未尽,他俩手牵着手,穿着盛装,走在空旷的大街上,有节奏地迈着舞步,大声地歌唱。他俩旁若无人,仿佛脚下的大街就是他们生活的山林,我顿时被这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打动了,久久地注视着他们,直到他俩踏歌远去。

无疑这是一种真正幸福的状态,这是一种软幸福,它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不是靠财富、时尚、个人成就和生活指数得到的,而是靠自己的心情,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而营造出来的。

在城里参加了两天火把节,第三天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彝寨,牟定县腊湾乡的“玛咕彝寨”。中巴车翻过了一连串的无人居住的绿色山峦,直到简易土质公路的尽头,再往前,机动车就无路可走了。在腊湾,流行着一种独特的舞蹈叫“玛咕舞”,也称作老人舞。如果彝族舞蹈以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动感为主,这种玛咕舞则如同宫廷贵族的舞蹈,庄重而矜持。

腊湾的舞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寨子外,彝胞列成两队,跳舞、奏乐迎接我们,寨门口,热情的彝族姑娘唱着“祝酒歌”,拦住每个客人,必须喝三杯酒才让进寨,歌词唱到:“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也要喝……”客人进了寨门,马上就在场院里跳舞。彝家有一种很独特的礼仪,客人来了,寨子里用松针铺地,绿色的舞场,散发着一阵阵松针的香气,沁人心脾。

在这个彝寨,人人都是舞者,跳舞就是他们的生活,每天早、中、晚要跳三遍。他们说,每天时候一到,只要弦子、笛子声一响,脚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了,大家便围在一起跳舞。玛咕舞并不好学,我学了半天,一种舞步都还没掌握,而全套的玛咕舞有二十四种舞步呢。

舞蹈让彝胞开朗、好客,虽然这里地处偏远,但他们一点都没有拘束感,只要见到客人他们都会热情地伸出手,邀请你加入他们的舞蹈行列。据我所知,现在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风习已经淡化成一种保留节目,而腊湾的舞者仍然原生态地生活在自己的方式里。

他们还没有完全脱贫,好多舞者这辈子都只是与大山相伴,连县城都没去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日日歌舞升平,幸福地生活,这种软幸福或许是城里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作者:孙振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