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 | 孙振华:合适就好

继《十年而已》之后,2018年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又出版了一本文集《处处尘埃》。这本文集内含三百余篇千字短文,分社会观察、艺文杂谈、生活百态三辑,这些文章是作者关于生活、文学、艺术、学术等诸多方面的体悟与认识。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朴素直白,体现了孙振华先生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文学艺术素养。雅昌艺术网经孙振华先生授权连载《处处尘埃》,《合适就好》选自第三辑“生活百态”。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这些年用了好多个手机,每个手机的功能都只用了不到30%。不过,手机的生产商从来都是把100%的功能全部打包卖给我们的,绝不会因为你只用3成的功能,就3折卖给你。

信息的不对称比比皆是,我们永远没有手机生产者知道得多,我们总也搞不清楚,手机里面到底有什么。

艺术也是这样。什么是最好的艺术?天晓得。在艺术面前,公众实际上跟绝大多数用手机、电脑的用户一样,最多只弄明白了其中的30%,其余的70%是不去深究的。

艺术无极限,一个艺术家可以求深、求精,尽力追求充分地表达。而有的艺术,例如公共艺术则不相同,它要和公众一起前进。当公众只需要30%的时候,它们能做到40%,适度超前一点就可以了。它们完全没有必要像一部新款手机那样,总想着外形最时尚、功能最齐全。

德国电影大师维尔纳•赫尔佐格有一句名言,电影不是文人的艺术,而是文盲的艺术。当然,对这句话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但起码说明,电影应该是没受过教育的人也能看懂的,这些能懂的部分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公约数,人人都可以明白的东西。

问题是对于公共艺术,一般城市并不这么想。每个城市都希望杀鸡用牛刀,无论什么项目,都希望请到最好的专家,特别是国际大师来操刀。每个城市都追求“高大上”,不管自己城市的规模、定位和经济实力,哪怕它的背面和角落是如此地脏乱不堪,都要竭力追求某个局部的灿烂辉煌。每个城市都渴望当全国第一,哪怕只是在某个方面当个“鸡头”也好,就是不愿量力而行,做一个快乐的“中、小”,做最合适的自己。

很少听到哪个城市公开地说,我们不求最大,但求匹配;不求最新,但求合宜;不求最快,但求适度……大家都愿意发宏愿、说大话。事实上,纵观时下中国城市的公共艺术事与愿违的比较多,广受赞誉的比较少。

为什么现实的结果总是和当初的宏愿豪开玩笑呢?

什么是一个最好的城市?其实它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如果它的身段和高度和这个城市最合适,就是最好的。衡量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是不是最好,也要看它与这个城市的匹配度是不是最高。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城市大众的需要。

所谓纯艺术应该是另一种标准,它有自己的系统,它要讲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它以是否创新,是否独到,是否能承上启下而获得自身的肯定;并不以适合大众、满足大众为唯一标准。

公共艺术和所谓纯艺术,应该是两种“好”,它们有时候有重合,更多的时候,在不同眼光和标准下,各好其好。

由此,对于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而言,人们可不可开启另外一种思路呢?尽量从城市的条件和现实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争取艺术与公众的信息对称;合适就好。

当我们在某个县级城市,发现某个小局部酷似北、上、广、深的某一角,而它的大部分地方则满目苍痍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替它骄傲,而是替它悲哀,为什么不安心做一个宁静、安逸、合适的小城市呢?

公共艺术是量力而行,只承担有限的责任的艺术。如果它是一只鞋,评判它的唯一标准,就是鞋里面的那些脚丫子是不是舒服。

作者:孙振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