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与自然系列对话|于明:每一个美术史时期都是对观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探讨

2021-09-08 14:17

“艺术与自然”意大利考察创作汇报展

“艺术与自然”意大利考察创作汇报展

8

北京隆福文化中心

已结束 1.1万+

eaNdxV7SzzfLeFvxNuFr2XgnLIPSuiBMBuhsIFnh.jpg

导言:

2021年8月21日,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油画学会共同主办、意大利TIAC协会协办的“艺术与自然——意大利考察创作汇报展”于北京隆福文化中心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是对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2019意大利写生及学术交流项目”成果的总结与汇报。2019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在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与意大利TIAC协会的精心组织下,11位中青年油画家用25天的时间深度探访了米兰、科莫、大帕拉迪索国家公园、阿西西、阿雷佐以及佛罗伦萨。

艺术家们从自然风光到历史遗迹,在孕育过众多油画大师的土壤之上,采用最直接的对景、对人、对物写生的方式,观察、感受和记录整个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尝试从意大利丰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转化成为对于油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展览开幕稍早前,本次展览执行策展人胡丹洁特别邀请项目参与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明对话,对话内容整理如下:

采访人:胡丹洁

文字整理:朱芮菡

采访时间:2021年3月4日14:00

HKJaEwA6QPZ0F0h7nTtbKYRDdNluStdoWtoppoEc.jpg

于明,《等待》,40×30cm,布面油画,2019年

胡丹洁:此次行程前往油画发源地考察、写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于明:我们今天不可否认的是,称之为经典的作品确实是出现在了以前而非现在。现在的欧洲艺术不像过去那么辉煌,‌‌但我这次有一个突出的体会,来自于我们在‌‌佛罗伦萨古典美术学院(FAA)举办的一个交流展,把我们这些艺术家和古典美院老师的画放在一起展示。‌‌从近处看,我们的画的色彩关系、绘画技术都不逊于他们,甚至更好。但是远观效果却都不如他们的强烈。我一下就意识到,‌‌我们跟西方人现在还存在着对空间、体积的认识的差距。如果不彻底重新构建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我们的油画水平就永远达不到最高。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意大利之行的意义。不光在美术馆里‌‌能够从经典里面看到‌‌巅峰状态的杰作,从现在跟我们‌‌同时代的画家身上,依然‌‌能看到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所以中国油画的路,‌‌其实还是任重道远。

35G79LNTprxBmajjV8fnhSIE1DTLyZShcls5iqOa.jpg

于明,《阿西西》,21.9×17.2cm,布面油画,2019年

rzmYV5q2fHlTPVRhAeRH50W2JfQFxjUfKJohYoEg.jpg

于明,《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24×30cm,布面油画,2019年

937AJGzUtDvCfEun1mEnktzEuiuZVZS4Q6nwdwqh.jpg

于明,《画素描的人》,20×10cm,布面油画,2017年

胡丹洁:对于油画创作中的空间和体积问题,您有设想过解决方案吗?

于明:解决方法其实就是调整观察方法,带着体积、空间和主次的方式去观察,并让这种观察方式成为潜意识里的东西。具体实施需要通过写生。观察方法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但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做到整体观察,同时借助于余光:先锁定焦点,然后再用余光判断另外一处和此处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历代画家都是在不断地在完善观察方法和思考方法,‌每一个美术史时期都是对观看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一种探讨。

GeymTa1xKvsIHju9ywoWT5EZd1w7gsmOYPj87mtR.jpg

于明,《通往阿西西的路》50×60 cm,布面油画,2021年

TiKa8KgecPp304YDiGF6eRjrRwsQOz8q697oBDvi.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

于明,《通往阿西西的路》50×60 cm,布面油画,2021年

于明,《大帕拉迪索》,19.5×24.2cm,布面油画,2019年

胡丹洁:您认为您所选取的绘画方式和我们当下的关系是什么?

于明:我每一张画的表现方式都是根据我选择的主题和我个人的兴趣而变化的,这是很个人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当下缺乏一种“匠人精神”,现在大家什么都图快,想法和观念谈得多,缺少实践的锤炼。但是其实过去古代的画家连磨颜色都是亲力亲为的。‌‌我选择我现在的这种创作方式,一是因为我的个人喜好,二是因为我希望我能一直保留住画家的那种“匠人精神”。做底子、研磨颜色……‌‌包括对一张画苛求的态度、对它的反复锤炼和调整,这种东西说不清到底会对画面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可能无形之中会将那种精神力量带入到画面里。我认为绘画就是我的信仰,所以我在什么上面都可以偷工减料,我在生活上可以非常简单,‌‌但在画画上我绝不偷懒。

6RNV731NajLpHyXI3lzJzy14ajypHmaJOzCy5I8u.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

于明,《疫情中的自画像》,40×30cm,布面油画,2020年

于明,《湿壁画临摹》,20×20cm,石板、灰泥、矿物颜料,2019年

6QHMdxeNOLQkqqZOL7bi1mGQyMjnjeeH5v9LY6bU.jpg

于明在意大利旅途中的速写

胡丹洁:您在创作中为什么喜爱表现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比如《等待》?

于明:生活中的一瞬间往往是最自然、最生动的,画家要用自己真实的感受铺捉到, 感受‌‌是第一位的。‌但同时画家又要很理性,‌‌因为感动就是那一瞬间,为了留住瞬间,达到画面上那种凝固,就要下功夫。那一瞬间过后全是理性操作,‌‌这样才有可能把这张画留下,否则就是虎头蛇尾或者碰运气。

wNhdzudtNq8TdUlgtj0woJ94OmVrURZ6rrZGS8Tn.jpg

于明,《外交官肖像》,80×60cm,布面油画,2018年

SdPbFE0hkDklGqaZDflKZPSKPnYZjjrdWOZ6YOv6.jpg

于明,《大帕拉迪索的夜》,15.5×28cm,布面油画,2019年


关于艺术家

于明

Yu Ming

1977 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199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0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2007 赴上海师范大学随徐芒耀教授研习十九世纪欧洲学院派油画技法

2010 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师从靳尚谊教授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肖像画协会署名会员,北京油画协会会员

twC3YIpLXMLoFpKFSGy0cRFrczi4YT3nhvNanWiz.jpg

部分个展

2016 山抹微云——翟欣建、于明双个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

部分群展

2020 中国素描——现当代中国美术家作品邀请展,国家博物馆,北京

2018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时代肖像”展,太庙,北京

2016 中国梦·实干兴邦——第五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6 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写实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

2015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山东美术馆,山东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 第五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荣誉与奖项

2021 意大利大卫·米开朗基罗国际艺术奖,油画作品《等待》获奖

2019 美国肖像画协会第二十一届国际肖像画大奖赛,油画作品《牧歌》入围并获卓越作品奖

2019 油画作品《外交官的肖像》在西班牙被授予最佳年度艺术家奖

2018 美国第十三届ARC国际艺术沙龙大奖赛,油画作品《在布拉格》获唯一最高奖——最佳作品奖

2018 获西班牙巴塞罗纳现代美术馆颁发的“年度最佳艺术家奖”

2018 第二十一届美国肖像画协会国际肖像画大奖赛,油画作品《牧歌》获卓越奖

2017 美国第三十九届写实绘画雕塑大奖赛,油画作品《卖艺人》入选并获奥杜邦艺术家奖

2017 美国肖像画协会第十九届国际肖像画大奖赛,油画作品《在布拉格》入围并获一等奖

2017 国家艺术基金,油画作品《在莫罗故居》获优秀奖

重要收藏

作品被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大都美术馆等公共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