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观点|黄立平:缪晓春——“前夜”启示录

4KLlaHVHPjAxTkKBlVWSZ5sT5zyuU4X8asPgjyKz.jpg

人类正处于“智能时代”的“前夜”。换句话说,人类即将面临一个由“AI”定义一切的世界。

深感庆幸的是,在这个时间关口,我们有机会呈现缪晓春先生借助数字技术的多维视觉表达和对艺术本体问题的深邃思考;同样值得庆幸的是,在疫情肆虐全球近两年后,产生出这个不同凡响的“前夜”创意——“缪晓春2021:Art pre AI”——汉字、英文、阿拉伯数字三位一体的现实主题表达,为展览平添了几分庄重和神秘。其实,力图在矛盾中理解矛盾,在困惑中体谅困惑——正是应对混沌、重视生存的一种积极态度。

GPG3Z9gLmYgNkVMd0rvLwwo20fokM35OEjzFVRyz.jpg

《虚拟最后审判》 俯视图 2006年

自从180年前法国美术家和化学家达盖尔利用光学成影原理造出银版照相机开始,视觉艺术发展的历史就深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从根本意义上讲,正是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孕育了不断涌现的艺术思潮并决定了艺术史演变的方向。

上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问世兴起了信息革命,由此,人类迈向信息社会。

50多年前,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发现了硅材料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两年翻一翻(即集成电路可容纳晶体管数量翻倍,价格下降一半)现象,进而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加速度——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50多年来,计算机从神秘的庞然大物变成人人必备的工具。同时,硅材料芯片集成度也逐渐走向极限——“摩尔定律”在原有发展路径上正在失效。然而,化合物材料芯片能否延续摩尔定律的神奇,是一个待解之谜。

3Cu1V6bNu2Oc2T5HRRlD6TWW4inZacgg7c3bHcjc.jpg

《灰飞烟灭》 动画截屏 2009-2010年

lmuUl4UxbsZQvUV7jqgAq3oBkTcZsZz43ux8pI55.jpg

《灰飞烟灭》 动画截屏 2009-2010年

“AI”是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的产物。当仿照人脑结构的计算机具备了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后,即可完成只有具备人的智能才能胜任的工作,而工作效率却是人类所无可企及的。2016年,来自谷歌的“阿尔法围棋(Alpha Go)”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人类顶尖棋手后,各种围棋“AI”层出不穷,使人类天才棋手集体黯然失色;2017年,“AI”入选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由此,大众开始相信,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引领时代正在到来。2017年,国家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后,发展势头更猛。就在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在工业、商业、医疗、管理乃至日常生活“AI”的应用正从无所不在走向无所不能。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年,我国的“AI”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30年,“AI”将会彻底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缪晓春艺术思想发展的文化结构逻辑可以大体描述为:形式主义绘画语言趣味+艺术史理论框架+跨东西方文化环境的生活体验+古今中外比较文化视野+珍视一切文明成果的文人情怀+对科技进步的高度敏感和自觉采纳——由此形成独到的艺术史观和文化价值观——包容多元文明差异,理解多样传统精神,擅长数字科技应用,坚守艺术主体地位。

X75W9NdO0ZsKMjLWuok3r4ZaU9y5jOCETHYKT04Q.jpg

《盲目》 艺术微喷 2014年

作为艺术家,就整体而言,缪晓春几乎已经敏锐触击到当下普遍认知的艺术范畴的所有主要领域,并且自带文化判断的“先见之明”,在所涉猎之处均达到相当高的境界。

正因为如此,面对“AI”技术狂飙突进的洪流,缪晓春预见到人类将会面对的,更加无法预知,甚至未知的“人机关系”逻辑的“临界点”——也就是爆发“革命”的“前夜”。经过多年深入科技与艺术结合部的不懈探索,对于不断迭代的计算机算法“脾气”的了解,面对汹涌而至的“AI”大潮,缪晓春内心油然而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焦虑感体现了具有先知先觉天赋的艺术家对于未知世界变化态势的强烈理性反映。

zta1ndEIZGkJnxqWVm9P77FyXIpvo3hbalQz47RJ.jpg

《灭》 艺术微喷 2008年

人类通常习惯于生活在“已知的已知”世界舒适体验中;“已知的未知”也不可怕——几千年文明史的全部悬疑大都属于“已知的未知”(即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但是,当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一个“未知的未知”(即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是些什么)世界时,也许我们已经来不及深思恐惧的缘由,也来不及从认知层面寻求自我更新了。但是,最要紧的底线却是无论我们将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人味”。因为,失去了“人味”,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缪晓春的全部“前夜”焦虑均源自于此。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到刘慈欣在《地球大炮》中写下的一段话:“长城和金字塔都是完全失败的超级工程,前者没有能挡住北方骑马民族的入侵,后者也没能使其中的法老木乃伊复活,但时间使得这些都无关紧要,只有凝结于其上的人类精神永远光彩照人。”

“缪晓春2021:Art pre AI”不由得让我们在必须出发之际重新思考“AI”时代“人机共生”的艺术哲学前提——人或许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人;机器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机器;艺术必然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艺术。没有任何侥幸的空间;没有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人和事可以幸免。

QAciUX31OeN74ET1cXLD3SZ3MW3vTgWmdOP5F2yk.jpg

《陀螺舞》 3D打印光敏树脂 2019年

你若想避免在风华正茂之年自己的艺术创造价值就匆匆终结于“AI”,那你就必须要“不择手段”地接近“AI”,介入“AI”,使“AI”成为你生活的组成部分,也使你自己成为“AI”的识别要点。

作者:黄立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