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研讨会纪要|红梅:《美术思潮》与中国美术批评的自觉

2022-10-14 12:1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e7e7701bf053fd403811f0570ad35664.jpg

由合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年度文献大展———“文化创新洪流中的《美术思潮》”已于2021年9月28日正式开展。以刊物《美术思潮》为聚焦点,运用文献、作品、图像、影像综合展陈的形式,梳理了这一重要美术刊物的诞生、发展,及其前后起承的脉络,呈现改革开放后湖北美术理论的发展。

7月29日,以“《美术思潮》的文化价值与历史遗产”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紫缘酒店举行,展览主办方邀请陈孝信、陈晶、范晓楠、高岭、红梅、洪镁、胡斌、冀少峰、贾方舟、刘淳、刘茂平、刘宇、鲁虹、吕澎、孟尧、荣剑、彭德、皮道坚、舒群、孙振华、王春辰、王端廷、王林、谢慕、杨卫、俞可、周韶华(按姓氏拼音排序)28位嘉宾,分别以《美术思潮》原编者、作者对这本刊物的发起、思路、内容、框架和大致成果,以及史论学者对其影响、作用、意义和起承转合之价值两个不同的立场,共同讨论了这本刊物为中国当代艺术留下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本期为大家带来研讨会中红梅女士的发言内容,其他发言者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bb6fc7c474f118d12a5907ca9991dc8f.png

批评家红梅发言

各位前辈同仁好,我发言的主题是“《美术思潮》与中国美术批评的自觉”。

被称为“85美术运动”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个是以当时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思想解放运动,另一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85年,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开始了较宽松期,美术界的新潮艺术运动才得以生发。首先是85年4月的“黄山会议”集中讨论了艺术创作中的“观念更新”问题,此时《美术思潮》早已发行了试刊号和第一期。就全国的专业艺术期刊看,85年也同样值得纪念:邵大箴先生成为了《美术》新任主编,中国艺研院美研所主办《中国美术报》,湖南版社主办的《画家》创刊,江苏省出版社主办的《江苏画刊》改版,《美术译丛》84年底起用了范景中,《世界美术》三年后起用了易英,《朵云》起用了卢辅圣。这些报纸期刊为中国现代艺术运动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理论阵地,严格来说新思潮的社会效力都是通过批评家在媒介上的作用而实现,因此这些专业的报纸期刊对于艺术家和批评家来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刊物的作用,各地的群体活动得以迅速传播到全国,重要的理论问题、激进的艺术思想都在这些刊物上得到充分讨论,反过来又成为新的群体活动的思想来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a541849c5e75cee6d0446e121acc873b.png

“《美术思潮》的文化价值与历史遗产”研讨会现场

85年初至87年底,短短三年,《美术思潮》共出版的22期,内容却覆盖了美术理论、美术史、美术批评、艺术潮流的推介阐释、艺术家、艺术史论家、批评家的推介等。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每一刻都有新思想、新艺术现象、新批评产生,每天都是一个被刷新的崭新世界。《美术思潮》、《美术》、《中国美术报》、《世界美术》、《美术译丛》、《江苏画刊》等专业理论期刊一起,在某种程度上凝固了这段光辉的历史,因此,《美术思潮》的文化价值和遗产是多元的,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观照这段历史。今天,我本人仅就《美术思潮》与中国美术批评的自觉这一课题进行简要陈述。

美术批评是介于艺术的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媒介,它和艺术家的作用一样,积极介入了当代艺术与文化思潮。85年作为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在于新潮美术运动的发生,还在于批评对运动的参与和某种支配作用。在时代大潮里,与此起彼落的艺术家群体和艺术现象交相辉映的是青年批评家群体的出现。在“85新潮美术运动”时期,批评家的参与体现在直接充当了艺术家的代言人和阐释者,这些批评家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批评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自觉批评的觉醒时期,众多中青年批评家对当时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判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da929aba259c4c3f9e4f20e124add417.png

香港《九十年代》介绍两刊一报(复印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c3bfa035eaf063bef5ae1e0e26140fa8.png

《美术思潮》目录 1985年第2期

《美术思潮》的创建者们自一开始就清醒地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并一以贯之地实践在每一期的稿件当中,这从每一期都被置于首位的“理论探讨”专栏可见一斑。这个专栏涉及的理论问题涵盖了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理论几个方面,并且在当时就已经涉及了比较美学和艺术作品的接受心理学,这在当时应该算是很前沿的理论。《美术思潮》的主编彭德先生认为:《美术思潮》正是因为以发表对美术现状富有针对性的理论探索文章为己任,才使它保持了充满生机的活力。副主编皮道坚先生在《艺术史观及方法论的突破与中国当代艺术》文章中认为,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展,艺术史学和批评也实现了方法上的突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6c126e981087ff663222de9de504deb2.png

展厅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2c8b1e84b9c026d2413fa49ef241934a.png

展厅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e6689479525709d549637ea4fef369b0.png

展厅现场

《美术思潮》与另外的一些专业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凝固了这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岁月,并为中国现代艺术批评从自发、自觉到走向成熟提供了舞台和助力,同时见证了新潮美术以及相应的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史研究的同步演进,从而成为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学者们必定会关注的重要领域。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