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仁者无畏

  卢沉、周思聪两位杰出的艺术家相继离我们远去已有多年。我们怀念他们、敬重他们,他们高洁的人格及不朽的艺术、深邃的艺术思考及学术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在他们求学与从艺的早期,是个相对封闭的时代。但他们始终对人类文化成果和传统艺术遗产以开放的心态执着地关注与学习。这种投入是超越一般人的。我曾看到过周思聪学生时代临摹任渭长《三十三剑客传》绣像的小册子,只有手掌那么大,那上面的人物绣像只有几公分高,从形神到用笔一丝不苟地全本临摹。这是我见到的最精湛的摹本。任何人见到都会惊叹不已。足见她学习传统艺术时的专注与投入。在卢沉翻阅过的西方艺术家的外文画册中,时见他用铅笔写下的批语,为了直接通过原文了解西方现代艺术,他从未放弃过外语的学习。在当时的中国画界中,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有容乃大”,他们的开放心态和执着投入,使他们不仅积累了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同时也铸就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对艺术家而言,这必然使他们在审美上实现超越。

  这种审美上的超越,在他们的早期写实作品中就已显现出来。合乎他们令人叹服的早期人物写生来说,不论使用何种画材,画中的人物都不是描摹的写实,更不带有概念化的习气。他们从未把写生对象当做外人,而是以大爱之心独具慧眼专注地发掘表现对象真、善、美的神韵。这种内涵已使他们手中的“习作”提升到肖像创作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人过目难忘。

  夸张,变形原本是中国画意象表现的重要形式手段,是传统绘画遗产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但当中国人物画进入写实表现为主流的历史时期,夸张、变形被视为漫画的讽刺手段,冠以“丑化”之罪名打入另类,成为现实题材人物画的禁区。艺术家创造的胆识往往与他们的良知和爱心是共生的。深切关注民生命运的卢沉和周思聪,正是在审美超越中追求表现的现代感,他们自觉地在70年代末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夸张与变形在他们手中焕发出当代气息与现代意味。这样做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审美表现的需要,尽管这样做在当时得到的回报只能是质疑或批判。果然,他们80年代创作的作品,到82年在画册中刊发时,被批为“暴露”、“有问题”,致使这本画册被打入“内部发行”的另类图书之中。即使如此,他们仍是无畏的前行,动力源于他们对艺术的真诚热爱。

  这个时期,作为教师的卢沉还在艺术层面对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并探索新的教学结构、设计新课程。在由他的学生整理的听课笔记汇编的《卢沉论水墨画》一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的缜密思考中投入的心血,以及他对传统艺术理解的深度和对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精辟见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画艺术热爱之深的炽烈情感。他的学术思想系统辩证、严谨、透彻。基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宏观审视和丰厚积淀,基于他以开放的视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关注与研究,而且他还在艺术实践中探索与反思。他远见卓识的学术思想产生的影响已超越了彩墨人物画工作室,超越了中央美术学院,也超越了全国的中国画高校教学,因为院校之外,还有一大批青年艺术家,在他的学术观点启迪下,进行深层思考,在艺术实践中探索现代中国画的新形态,并逐渐形成潮流。因此,他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彩墨人物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而且是全国美术高校中国画彩墨人物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学术带头人。他精辟的学术见解,在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史和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仁者无畏!卢沉、周思聪是以大爱之心关注民族命运、关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命运的杰出艺术家。我们敬重他们高尚的人格,同时也钦佩他们在艺术创作和学术思考中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2010年5月9日

作者:韩国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