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泸州市场上绝大多数长江奇石收藏价值不高

2015-11-18 17:28

17日早上五点半,南滩镇村民杨建来到镇内的河道挖石点——洗猪滩。杨建将镇上蛋糕店的小杜也带来了,小杜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挖。沿途,有几十名村民返回。“今天挖到好多了?”每遇村民,杨建第一句便问。“四五斤,没捡到多少。”村民答。

这里是泸州市合江县南滩镇攀湾村2社,下边的河滩上有一种能透光的石头,“一块至少能卖几百元”。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人都涌到了镇上,只为能找到几块这种石头。如今,来挖石头的人已增加到上千人,一场现实版的“疯狂的石头”正在上演。

“从我们前期了解来看,现在主要是村民自发挖石,还没有采用大型机械等。”泸州合江南滩镇党委副书记刘璐表示,南滩镇内河段属于福宝大漕河和自怀小漕河两河交汇点,如今,村民在此自发采挖鹅卵石,涉及到的安全工作、环境 保护问题、维稳工作等等他们当前急需开展的。

“我们也在委托派出所介入调查整个事件的真相,包括石头售卖价格等等。”刘璐说,由于当地政府没有执法权 ,难以公然对村民的挖石行为叫停。而对“玉石”的鉴定,合江县相关部门称,由于不具备专业监测工具和资质,他们正将样石送达权威部门机构,但鉴定结果出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17日下午,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13地质队专业人员已抵达南滩镇,对这种石头开展了专业的鉴定。“目前,政府尚未收到权威的专业鉴定报告。”刘璐说,等相关报告出炉后,政府会立即安排相关工作,并开展事实澄清及对村民的劝阻等工作。

与此同时,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也带着村民赠与的两块石头,带到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13地质队矿勘院进行鉴定。该机构的高级工程师杜光荣,在观察完两块石头后表示:这就是一般的石英,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杜光荣解释,石头会透光,主要是由于化学物质(二氧化硅)形成的晶体紧挨在一起形成反射,“就如同无数块玻璃重叠在一起形成反射一样。”杜光荣说,至于石头表面形成的纹路是在河水的长期搬运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而成,并不稀奇。

杜光荣还介绍,会透光的石头呈现不同的颜色,主要是石英在形成过程中,有其它矿物质掺入。“比如这两块石头,一块颜色比较白,一块呈褐色,那么白的这块化学物质就比较纯净,另一块中就含有铁。”

对于村民所言有商家收购现象,杜光荣提醒,此事有可能是幕后商业炒作现象。也有可能是不良商家的行为:以低价收入类似石头,回去加工制作,流入市场,以假乱真,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重演炒作等你入套

“2008年前后,同样是合江南滩镇发现的这种石头,我是从‘二道贩子’手里买的,几年后才发现上了当!”17日上午,泸州市收藏家协会的资深会员刘昌银说,他曾因花高价购买这种石头“吃过大亏”。

刘昌银称,当年泸州收藏界传言,这种用手电筒照射后能发光且透亮的石头,被称为“长江玉石”,转手就能赚钱。“当时泸州兴起过抢购长江玉石的热潮,我忍不住诱惑,花2万多元买了几十斤。”本以为“有钱赚了”的刘昌银,想囤积居奇而错过了最佳出售时机。热潮退去后,刘昌银买回来的这些石头,再也卖不出去了,“送给别人都不要”。刘昌银这才明白有人故意策划、炒作,“拥有这种石头的人,相互购买抬高市场价,等有人进入圈套后,他们就销声匿迹了。”

“这种所谓的长江玉石,绝大多数都是假的,甚至是普通的石头。”泸州市收藏家协会主席李波说,泸州地处长江上游,长江奇石资源特别丰富,目前也是全国著名的长江奇石文化城。仅泸州市内从事长江奇石买卖的店面多达上千家,专门从事长江奇石销售的市场也有十多个。但随着经济大环境影响,最近两年泸州的长江奇石市场比较低迷。

资深藏友宋先生说,10多年前,泸州的长江奇石的确受欢迎。他从1996年开始接触长江奇石,此前虽销售过总价值10多万元的长江奇石,但如今也面临和其他收藏者一样的窘境,“卖不脱”。

》》此前报道

【现场火热】

上千村民聚集在“洗猪滩”

早晨六点的南滩镇,还笼罩在一片黑夜寂静中。洗猪滩就像这个小镇被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百米开外,就能听到河道里此起彼伏的铁铲挖石声。清晨六点半,有村民吆喝:“吃早饭了”。其他村民回答:“再挖一会儿”。七点过,天开始亮起来,细雨未停,不少村民陆陆续续开始回家。

河道内,一百多名村民头戴电筒,齐齐穿着水衣水裤,背着背篓或者背包,以中年男人为主,拿着铁铲在齐腰深的河沟里卖力地挖着水里的石头,不到两小时,旁边便堆起一个“小山堆”。“杨老板,你快来帮我看看我的这块要得不?”打开自己专用的“玉石电筒”,杨建仔细琢磨起来。杨建已经成为镇上的“名人”,大家都想请他帮忙看看。

杨建说,除了洗猪滩、南滩镇内河段的三支口、老马庙的下碟子三个河道内,都有当地村民去挖石头,最盛时三个点加起来有上千人。“今天不得行,下雨了。”有人背着背篓打道回府、有人骑着摩托,带着工具又来。17号早上,虽然下着小雨,但“洗猪滩”仍然聚集了一百多名村民。

何有志,南滩镇场镇上一家杂货店老板,也是目睹贾连平石头交易的围观者之一。“现场数的钱,起码有好几万哦。”谈起12日的那场交易,何有志表示自己是亲眼目睹,并且坚定地相信石头值价。12日过后,何有志店铺里的铁铲出奇的好卖,“这5天卖的铁铲基本是我一年卖的量。”与铁铲销量一样,村民挖石的必备装置水衣水裤、手电筒的销量也一路飙升。

【奇石传言】

村民称有人卖了数十万元

“有人卖了玉石买了小车”、“有人卖了几十万”、“人家还要买房子”……在南滩镇,自本月12日以后,这样的传言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速度迅速蔓延开来。遇见曾卖过石头的贾连平,村民总会神秘地问:“你真嘞卖了几万了啊?”贾连平则努力解释:“没有没有,太夸张了。”

一个多月前,贾连平开始到洗猪滩捡挖河石,断断续续,挖了一百多斤回家。贾连平说,起初自己只是因为觉得好看,想去捡来收藏,转机发生在本月12日,一位来自重庆的收石人,来到镇上,找她买了20多斤的石头。“他们从11点挑到下午3点左右,100多斤就挑了20多斤买走了。”贾连平说,按照200元每斤的价格,自己卖了4000多元,但整个场镇却因此沸腾了。

蒲女士是当地的一家宾馆老板,她始终不相信如此简单就能捡到“玉石”,但同时,浩浩荡荡的挖石队伍和满天飞的“卖了数十万”的说法,又让她疑惑不已。不过,她还是希望这石头值钱:“到时候肯定会有外地人来我们这找石头,我的宾馆生意自然会好起来。”

66 岁的陈天佑,他家里置放着100多斤挖回来的石头。“咋个这收石头的不来联系我喃?”陈天佑不明白,自家和贾连平家背楼而住,“只不过她家有门市,向到马路。”陈天佑说,自己也担心辛辛苦苦挖回来、背回来的石头不值钱,“只有养在水里,放久了就不亮了”。陈天佑说,如果真的没有人收,这些石头最后可能也就只有拿出去丢掉。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