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16年预测之策展人:策展人的“新三代”格局

2016-02-12 07:46

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海报

  2016年1月王端廷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了“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朱青生,著名策展人黄笃、李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锋担任策展委员会委员;参展艺术家包括陈若冰、丁乙、冯良鸿、江大海、李磊、梁铨、马树青、马可鲁、孟禄丁、谭平、王川、王易罡、王怀庆、余友涵、周长江、朱金石16人,共展出作品81件。关于此次展览,王端廷在介绍时讲到:“这次参展的艺术家都是至少在抽象艺术领域持续创作达二十年以上,策展团队希望通过这些艺术家的精品参展,比较清晰的呈现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样貌,以及每位艺术家的个案特征。我们这次只是选择了油画出身的抽象艺术家,没有挑选以水墨作为载体的抽象作品。目前中国的抽象艺术展览有一些混乱的现象,我们希望起到一种正本清源的作用。”这场关于抽象的展览,有媒体称“他们为这一天等了三十年”,可以看到此次展览的重要性。

出湖入湘展览参展人员合影

  1月份另外一场重要的展览是由杨卫策划的“出湖•入湘——2016湖湘当代艺术家邀请展”,此次展览邀请了邓平祥、李路明、邹建平、杨劲松、毛焰、张方白、何汶玦、段江华等众多湘籍艺术家,此外还邀请了岳敏君、魏光庆、王华祥等与湖南素有渊源的当代艺术领域重要艺术家出席,这些人组合在一起基本上可以书写出半部当代艺术史。关于这次展览杨卫提到过:“出湖是走出湖南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志在千里的意向;入湘则是价值的回眸,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溯源。”在他看来“出走也好,回归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进出之间,通过相互的刺激作用,真正释放出创新的活力。而这,不仅是当代艺术的意义,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

“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海报

  2016年3月,鲁虹将策划“第九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将在深圳开幕,在他看来用传统中国画的媒材作画可以概括为两个艺术体系:一个属于新中国画,一个则属于新水墨画。近二十多年来,针对以上二个形态的艺术展览尽管很多,但将二种形态的水墨集中起来办展并进行比较研究的活动却还没有过。基于此,本展拟首次将新中国画与新水墨画这二种不同形态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集中展示在两个相邻的空间里,这样,优秀作品的并置不仅可以让艺术家们进行平等的学术对话,而且也有利于理论家全面深入地清理新水墨发展。UCCA在2016年将推出括劳森伯格、曾梵志等重要个展,今日美术馆将推出著名行为艺术家何云昌近年来的首次国内大型个展,白盒子美术馆将会举办王庆松、缪晓春、何汶玦、许仲敏、苍鑫等艺术家的个展。

  从现有的信息可以预见,2016年的艺术界将精彩纷呈,而对于策划这些展览活动的策展人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对于2016年策展人的工作我们通过梳理发现有三种趋势,首先,第一种趋势是一部分策展人开始更多的从事艺术史的书写和艺术家个案研究的展览呈现,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和梳理上面;其次是一部分策展人,他们更多的是这个群体的中坚,2016年将重点聚焦青年艺术项目,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第三个方面是,一部分策展人将会在未来获得更多平台和机构的支持,在各方的提携中快速成长起来。

  历史研究:策展人工作的学术化和理论化

  为什么说2016年对于第一部分策展人来说,他们将更多从事的是艺术家个人研究性和回顾性展览?或者为艺术史建构梳理的展览?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展览在2015年已经出现很多,相信2016年就像文章开头所呈现的那样,会有更大范围的呈现,除了与策展人的选择有关之外,与当下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2015年是“85”美术运动三十周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西方的当代艺术,现在到了建构我们中国自己当代艺术的时刻,该如何建构?如何发展?回溯历史借鉴经验教训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借着梳理和研究这段历史的契机,很多重要艺术家的个展都选择在这一时期举办,而有能力策划和实施这样展览的只有眼光、学时和经验都非常丰富的策展人才能做到。

张大力个展海报

  从“雅昌月度(2015年)策展人影响力榜单”的统计可以看出,2015年是一个艺术家大型个展频出的年份,比如像:范迪安策划的邱振中个展“起点与生成”,巫鸿策划的南辕北辙——杨福东作品展,鲁虹策划的“从现实到极端现实 张大力之路”个展,侯瀚如策划的“蛇杖II”黄永砯国际巡回展 ,舒可文策划的方力钧作品展,此外还有吕胜中、戴耘、庞茂琨、魏东、刁德谦、刘韡、李津、丁乙、徐震、夏小万、魏光庆、徐累、沈勤、王璜生、喻红、赵刚、傅中望等等众多重要艺术家个展举办。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群展,比如吕澎策划的“绘画贰拾X20展”, 朱青生策划的 “第三抽象”群展,和“2014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殷双喜策划的“水墨文章——色界变象”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第四回,王端廷策划的“超越形式”中国抽象艺术展等等。艺术家个人线索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中央美术学院这几年来一直在坚持梳理的线索,冯法祀、孙滋溪、董希文、王式廓、司徒杰等大型展览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上世纪早期的艺术史尤为重要。

魏光庆坐在新作《正负零——看台》上

  批评家鲁虹在总结2015年当代艺术展览现象时讲到:“几年前业界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对于个案研究的缺乏,现在到了补课的阶段。”此外,他还讲到:“如果说三十年前的85都是以群体面貌出现的话,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做的就是理清的工作,尤其是当美术馆开始梳理艺术家个案,艺术家也开始注重自身创作脉络的呈现,那对于艺术史研究来说,艺术家个体线索的梳理和研究正是需要踏踏实实补的一门课。”

  想要一下子理清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年显然是不可能的,2015年或许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想要继续深入,2016年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里很期待这部分策展人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青年艺术项目化,“中坚”策展人的突破

  与上部分策展人不同的是,第二部分的策展人,他们更多的是伴随着艺术市场和青年艺术家的崛起发展起来的,所以与当下的青年艺术家有更好的亲和力,也更加的了解当下艺术现场发生的事实,作为当下策展人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更加关注的是青年艺术家的发掘和成长,2016年他们的工作也将依旧围绕着青年艺术的活动和项目展开,因为他们参与的项目大多具有持续性,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举办,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能够持续发展保持活力的创造者。

罗中立奖学金十年现场

  比如2015年由吴洪亮、胡斌、刘礼宾共同策划的“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孙冬冬 策划的“两点之间 没有直线”胡为一个展,付晓东策划的“双飞克莱因蓝、双飞荒蛋奖”,鲍栋策划的“托普欧乐居——梁硕个展”,由李振华担任总策展人,刘畑、马楠、胡为一、荣荣、映里、萨姆•斯道兹等30位组成策展团队呈现的“2015集美X阿尔勒东西方摄影展”,由中央美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担任策展人,《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任学术主持的“常青藤计划”,由何桂彦担任策展人,鲍栋担任学术主持的“罗中立奖学金十周年回顾展”,由皮力、凯伦.史密斯、田霏宇、徐累、张培力、孙冬冬、鲍栋、鲁明军、李振华、刘秀仪、沈瑞筠等担任评委,孙冬冬担任策展人的第三届“华宇青年奖”等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拿由吴洪亮、胡斌、刘礼宾共同策划的“旋构塔”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来说,他们将关注点聚焦于当下最具创作活力的青年艺术家对于艺术的不同探索方式,试图呈现一个相对清晰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特征。

“旋构塔——青年艺术推介展”海报

  本年度三位策展人分别以“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为不同展览策划主题,呈现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中国青年的不同特质与面貌。在吴洪亮策划的“手心体”单元,他强调在当代艺术被概念包裹太久之后,青年艺术家对于“手”的运用值得关注。展览的第二单元“聚合体”由胡斌策划,在对青年艺术家的观察中,他发现:“青年艺术家中那种多元的、没有中心、无限蔓延的综合会聚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创作方式呈现的既不是整一化的统一体,也不是对立的分裂结构,而是某种强调‘根际’关系的网状之物,从这类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倾向到其个体特征呈现的方式,我们似乎看到某种'块茎'思维的体现与延展。”

  由刘礼宾策划的“多酶体”作为展览的第三部分,他关注的一部分创作丰富但总是被忽视的艺术家个体:“有一群'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的艺术家,这类艺术家一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他(她)们尽管人数庞大,作品细腻丰富,个人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但因为作品的丰富性,个人世界的奇异性,往往使观众不知如何去解释、去分析。我希望借助对'有机性'的强调,提示出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特点。”

  在这里,他们既是青年艺术家的同路人和观察者,又是青年艺术家的梳理和研究者。

  未来的策展力量:更多的实验和展示平台

  与前两部分策展人相对应的,还有一批更加需要受到关注的策展力量,可以将他们看作是未来的策展人,因为不管是个人的素质和经验,他们还没有达到策展人的要求,但他们也确确实实的在从事策展工作,对于他们来说,2016年将会是机会更多的一年,也会是他们有更多作为的一年。

  当下有关青年艺术家的项目很多,但与青年策展人有关的却很少,大量的青年艺术项目和活动很多时候还是由中生代和老一辈策展人来策划,对于更年轻的想要从事策展工作的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但也并不是没有希望,因为一些平台和机构已经开始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机遇,比如像南京国际美展、cyap青年推广计划、青年艺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一大批平台和机构,在这些平台和机构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未来策展力量的身影。

“2015青策计划”获奖策展人与PSA学术委员会评委

  比如像青年艺术+项目,由姬忠鹏担任策展人,cyap青年推广计划培养了王栋栋、李国华、徐家玲等众多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了策划大展甚至是国际展览的机会,cyap每年会有国际展览交流项目,这些项目都有这些年轻的策展人策划,今年11月份在德国开幕的“无界: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便是由王栋栋策划的展览,他即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到德国,想要呈现无界的情感和认知,在他看来这是我们讨论艺术的出发点,也是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相信这样的策展经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很难得的经历。

  此外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对于青年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系列展览是近两年关注度比较高的展览,策展人林书传连续三年都参与了策展,对于他来说这个展览以五年为基数,在全国范围内以田野考察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深度的调研并进行真实的呈现,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承志先生首先对各位艺术家的光临表示欢迎,“复调是美术馆策划的重点学术项目,这一学术项目不仅显示了当代艺术的氛围,更显示了南艺作为一个艺术院校的使命。”

  2014-2015年,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构建的“青年策展人计划”运行了两届,作为全国首家以公立博物馆名义推出的青年策展人培养计划,它在层出不穷以青年艺术家为对象的造星活动中选择“剑走偏锋”,把选秀主角放在了新生代策展人身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表示,整个计划的实行是基于整个综合文化创造的一次冷思考:“在视觉艺术界或当代艺术圈子里,艺术家的选秀舞台多,但专门以策展人为目的的选秀非常少,另外青年艺术家的阅历还不够,当第一波成名作被消费完了后,还有什么可以消费?这很成问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点做策展人的评选。”

  除了这些常规的策展之外,还有一些网络上的艺术项目,比如由策展人王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的一个项目:“接下来是艺术家的创作时间”。在这个项目的规则里,艺术家多以一天的时间为单位,作品形式不限,最终经由微信平台展示。在7位艺术家每人一天的实施完一周的项目结束后,艺术家本人推荐下一位参与者接力。即第二期的参与艺术家名单是由第一组艺术家负责完成的。也就是说,参展艺术家与参展作品在第二期就完全不受策展人的控制了。因此,策展人也必须与艺术家们形成一种默契,尽量不做关于作品方案的沟通。

  此外,还有老一辈策展人的提携,比如像由郭晓彦担任总策展人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民间的力量”,找了费婷、刘杰、曾小凤、张嗣、王澍、李珂珂等担任展览的执行,由卢迎华担任总策展人的新作展二“新刻度”与钱喂康: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两个案例,则寻找瞿畅、宋一辰、卓沐曦等担任策展助理,这些策展经验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即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016年对于策展人来说,或许将会是调整的一年,老一辈策展人对于后辈的提携力度会更大,中生代会更加的走向前台担当更多的责任,而更年轻的一代将会逐渐的成熟。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