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观点综合——回声壁

  ■“王世襄先生昨日作古,次日火化升天,使我们后辈未能见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夜深人静,我满脑子全是王老健步如飞、神采奕奕的影像,实在不能接受他远行这一事实。”

  ——马未都写博文《怀念王世襄先生》。

  这世上,好(三声)玩的人不多,博学的人极少,博学而好玩如王世襄者,更其罕见。在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的研究领域,将来或有人青出于蓝;但能为鸽哨、蟋蟀、葫芦之类“玩物”撰写专著的,今后怕是不再有人了。世间已无王世襄,怎不令人长太息。

  ■“美丽壮观当然是城市建设的指标,但不要忘了公正性也是。规划中不光是规划,还要意识到反规划……决定不建什么往往比决定建什么更需要勇气和眼力,一个有见识的‘不建筑师’,贡献往往大于一个有成就的建筑师。”

  ——建筑师刘家琨谈“不建筑师”。

  当今艺术界,自以为是的太多,敢于说“不”的人太少。与其摹古仿今、粗制滥造,不如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不画家”;与其碍于人情沦为“表扬家”,不如做一个爱惜羽毛的“不评论家”;与其拉大旗作虎皮、玩概念蒙外行,不如做一个懂得取舍的“不策展人”。

  ■“把生活中的美变成艺术中的美,即使他吃再大的苦,他也是幸福的人。”

  ——李焕民谈“吃苦和幸福”。

  看过“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的观众,都会被吴作人、董希文、潘世勋、李焕民等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西藏题材作品所深深感动。幸福,一个久违而亲切的词汇!你绝不会从今天的明星画家嘴里听到这个词,因为幸福关乎信仰和灵魂,与地位无关,与天价无关。

  ■“驯化可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但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因为我们身上的野性越来越弱,对我们来讲肯定是不好的;但在个别的生活中,你突然碰到一个野性十足的人,却又容他不下。所以我觉得人类永远是处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方力钧说“我们处在‘野生’与‘驯化’的辩证关系中”。

  “野生”与“驯化”的比喻,有点意思。方力钧的言下之意是,尽管“野性越来越弱”,他仍然没有被“驯化”。不过,依洒家来看,他其实早就被市场驯化了,只是本人羞于承认罢了。

  续随子 点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