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熊猫信使”背后的故事

2018-02-28 00:41

  

工作人员与“熊猫信使”在后台合影 敬晓东 摄

  赵舒文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2月25日晚,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惊艳世界。表演中,憨态可掬的“熊猫信使”成为主角。“熊猫信使”来自大熊猫的故乡四川,是注入了科技感的非遗艺术。2月26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请他讲述“熊猫信使”背后的故事。

  缘起一段视频

  川北大木偶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2017年6月,一段手机录制的表演视频,让这个传承300多年的“国宝”技艺与平昌冬奥会闭幕式表演结下了缘分。

  2017年6月,在四川南充举办的“嘉陵江之春”中国流行音乐节上,《国色天香》中的木偶戏表演让台下的评委张树荣眼前一亮。他当即拍下这段表演视频,并发给了当时正在筹备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的导演组。不久后,唐国良便接到消息:负责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的导演张艺谋看了这段视频,称对川北大木偶“非常感兴趣”。唐国良意识到这是一个展示川北大木偶的好机会,9月初,他赴京与张艺谋见面详谈。

  初次见面的结果让本来信心满满的唐国良有了一丝犹豫。“导演要求制作一个编织结构的大熊猫造型木偶道具,高4米,直径2米左右,体积非常大,而且要轻便有型、通体发光、操控自如,具备强烈的科技感,还要尽快拿出作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制作完成要求如此之高的大木偶,在唐国良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没有放弃尝试,回到南充后,剧院的制作团队立即投入制作。

  传统技艺实现科技创新

  如何让高达4米的巨大木偶轻便有型并且在冰面上操控自如?制作团队尝试了纸藤、竹条、钢丝、铝合金丝等材料,结果都不满意。2017年9月中旬,团队又前往北京,对木偶重量等方面进行探讨。最终张艺谋接受了制作团队的建议,将“熊猫信使”的身高缩短到2米多,并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LED灯的制作工艺。

  2017年11月中旬,大熊猫木偶终于制作完成,分别装箱运往北京。“太漂亮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在唐国良的记忆中,见到实物的张艺谋连声赞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制作中,我们传统的手艺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唐国良介绍,大熊猫木偶内置数千个LED小灯,密布的丝线全靠匠人的手工编织,制作团队以积累几十年的大木偶制作经验,最终创造出了为国人争光的作品。“这也是川北大木偶300多年来制作技术的一次创新。”唐国良表示,正是因为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和修改,才使得熊猫木偶呈现如此惊艳的效果。“接下来,我们也会打开思路,探索更多文化加科技的创新形式。”唐国良说。

  传承保护还要再努力

  其实早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之前,川北大木偶戏作为世界稀有剧种、中国唯一的大木偶艺术,已经活跃在国内外的艺术舞台上。南充是川北大木偶的故乡,2014年,首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成功举办,川北大木偶进一步受到木偶皮影界专家学者和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近年来,大木偶剧的团队也逐渐壮大起来。据唐国良介绍,目前剧团年长一些的有20余人,35岁以下的有近40人。年轻的力量为剧团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从2011年开始,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连续创作了3部大型木偶剧,并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唐国良特别提到,在剧院2017年完成创作的大型剧目《丝路驼铃》里,所有的演员都是这些年轻人。“在技术上,他们已经非常成熟了,应该有更多的演出机会。”唐国良说。

  川北大木偶艺术的传承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政府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我们的资金问题解决了,但怎么样留住人才仍是个问题。”唐国良说,“我们现在培养的青年演员去留很不稳定,培养一个演员的周期又很长,如何解决还需要相关部门和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再努力努力。”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