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十日谈 | 张潇天: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渴望新的活力

2018-04-25 11:04

艺术家张潇天

  如今,黑桥艺术区成了埋藏进众多繁杂信息数据下的一些搜索词条,废墟上的艺术狂欢是它最后留存下的记忆点。群展、创作、打水仗,情绪在思考中呈现,展示空间无处不在。这让我觉得这群年轻人很朋克、很嬉皮。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张潇天,复苏的记忆点呼啸而出,几次过招,才晓得任何地域都不足以限制,也不可能束缚住一个艺术家,当你还在缅怀,他已然开始。

张潇天曾经位于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

  P:破壳计划

  Z:张潇天

  P:了解到一个你学生时代的个展“无头苍蝇”,这个形象比喻很有意思,是当时创作状态的写照么,学院生活是否给你带来了某种传承或抵抗?

  Z:忽然聊到这个问题,其实还蛮有感触的。那次展览基本上是我从高中接触绘画以来,至刚到大学的一些习作和尝试,与其说是创作状态的写照,似乎更像是在其之前和之后。

  记得那年我大二,刚从基础部换到本专业的工作室,那时还叫综合材料,开始零散的接触到一些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焕然一新的东西,例如装置艺术、影像艺术、行为艺术等媒介或表现形式。“观念”一词让我摸不着头脑,自然让我对这突如其来地“当代”的艺术有些许抵抗。起初有点迷茫,没有什么方向更没有目标,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随着认知的增长和不断的尝试,相比传统绘画而言,这种更丰富且更带有未知性的方式更吸引我,迷茫的感觉会弱化、会反复,但至今我还像无头苍蝇一样一直在瞎折腾,就像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没有尽头。

  其实,无头苍蝇也没有那么不堪,这种不带目的、不纠结结果的状态,或许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可怕的是撞死在墙上的无头苍蝇,可怕的是一生都关在小房间的无头苍蝇。

无头“苍蝇”张潇天个展海报

  P:2016年,你在西安发起成立了草船艺术小组,这是一个以实验性为主的艺术团体,可以聊下“草船”这个概念的缘起么,以及做了哪些方向的实验性探索?

  Z:草船艺术小组成立是在毕业以后。在大学期间,经常会有一些“另类”存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们这些叛逆份子经常会在一起聊些有的没的,拿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独立且小众的东西一起分享,过程时而严谨时而诙谐。我很想留住这样的感觉,所以发起了草船艺术小组。“船”在我看来是一种潇洒不羁的姿态、是冒险精神、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载体,“草”就像是平凡且执着的我们。

《黑色物质》黑漆、泥 尺寸可变 2014

  P:2017年,你搬离了北京,这对你未来的艺术生涯规划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待当下艺术家生存空间的变化,你认为有更合理化的模式在出现么?

  Z:2017年搬离了北京,对我来说影响肯定有,但至于有多大,就目前来看并不是很难接受。我对自己艺术生涯的规划并不程式化,在我心里只有干这行或不干这行,更简单来说就是创作或不创作,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从黑桥回到地方,有过一段不长的适应期,之后感觉自己在思考与创作上更加独立,对北京艺术圈的消息也不像以前那样专注。只不过和还留在北京的朋友相聚,变得不是那么方便罢了。

艺术家张潇天创作现场

  关于当下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变化,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空间可以说是生产与生存的基本条件,从物理意义上说,展览的场地与艺术区对于艺术家是最重要的空间。现如今,前者大部分由商业资本所把控,而后者则是村民、房东、当地政府、自由市场与艺术家之间的博弈。当然资本是中性的,自由时期会支持开发艺术区,但更严密的调控出现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艺术家张潇天创作现场

  另一方面,安逸、享乐的生活诉求与苟且、“佛性”的生活态度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艺术家自然不能免俗,似乎如何保持所谓的“个性”与市场之间的平衡,成为了许多艺术家最刻苦的功课。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渴望新的活力。

  P:2017年,多方面都有着诸多变化,《场》这件作品在为永清老街发起的展览中亮相,展览中永清老街作为被当下经济发展及混沌数据侵占下面临消失困境的文化符号,在某些方面或角度上,是否对应了你作为艺术家在当时的处境?可以聊下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么?

  Z:2017年,策划了展览“口音”常德,这是一次为永清老街而发起的展览。当时我们利用永清老街被拆下的“零部件”在现场做了一些行为和作品,前前后后去了有四五次的样子,每一次去现场就发现上一次我们做的东西全都不见了,废墟也一次比一次显得“干净”,消失比留下更快,就好像我们在和另一群人赛跑一样。

《场 field》Pvc水模、Pvc板、金刚砂 2017

  关于《场》的创作过程其实很“胡来”,且最后的完成度也并不高,它是我搬离北京之后的第一个作品,也是我在“口音”展览之前一个月临时开始准备的。当时6月份天特别热,就想来点凉快的,湖南别称“三湘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益阳是一个“吃水”的城市,老街就挨着资江,有了用水去做点啥想法,为了尽可能体现水的“质感”,选择了透明的PVC材料,水床的形态便是最直接的想象。这么热的天,要是能在水床上躺着肯定很舒服,也就想到了实际展览中的些许互动方式,“一起上床”。

艺术家张潇天和朋友们在水床上

  百年间,这段老街的格局几乎没有变化,看起来就像被高楼大厦包围了起来平静地臣服在角落里,是这座城市一个“特殊”的地方。有人从老街路过,有人在老街生活,人们的各种行为以及相关的因素,都或多或少在改变且共筑这条老街。其实,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在影响着发生行动的地方,也受这个地方影响,这种变化也是我想表现的,而微溶于水的物质在水中的形态正好与之相契合。期间也反复做过测试,水多大的波动能够扬起多大颗粒物,最后选择了320目的金刚砂。平静状态下砂沉淀于水底,当人走在水床上,水的波动便将沉淀的砂扬了起来,就像墨汁在水中晕开一样,过后砂又沉淀下去。

现场与水床互动的观者

  在实际呈现中《场》十分吸睛,沉于水底的砂就像一幅抽象画,不断有观者“上床”体验。这幅“抽象画”也随参与者的行动不断变化,每次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比预想的要好。水的感觉十分真实,看的到、摸得着、听得见,甚至感觉能闻到水的味道,展厅的射灯在水的反射下让天花板也变得波光粼粼。遗憾的是作品完成度不高,在底板的处理没来得及做,最初是想绘制一幅想象中的“地图”,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模老街四四方方的道路形式。再者对“四水”的体现不明显,没有人会直观的认为这是“四水”。最后或许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展示效果会更好一点吧。

现场与水床互动的观者

  一座城市的兴起有着防御、集市、社会分工等多种说法,益阳永清街作为老街已有了百年之久,不单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更是多代人的生活记忆。艺术区则作为游离于学院、协会等主流体制人群的聚集地。2017年大部分艺术区的变迁与益阳永清街的改造,这两件事倒没有什么可比性,我感受到的是那种执行力的过分果决,是对那种调控的无奈。之后,两个地方都有回去过,在老街,时不时还能看到很多原来这里的居民回来看看,在黑桥,连一条狗都没有看到。

永清老街(图左二为艺术家张潇天)

  P:在你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媒介的组合,及非艺术空间的介入,可以聊下你的创作从构思到实现,经历了一个怎么过程么?以及你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在进行中的艺术创作或艺术项目么?

  Z:相比之前,现在的状态比较平静,每天都有着每天的工作计划,似乎在尝试着把艺术创作给量化,比较充实。目前主要的工作还是以前期准备和方案为主,调研考察、事件分析、数据整理,总的来说工作量不小。目前也正在参与湖南地方的公共艺术的策划与设计。

创作中

  关于创作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的还是这件作品本身的需求,尽量让材料与我所想表达的观念、内容相切合,这样能够更准确、生动的传递。关于展示或实践的空间,我认为不是所有作品都需要进展厅,有的作品放置在它“本来”的地方更加有效果。

《再现巴别塔》 装置影像 2016

  构思到实现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还是会考虑具体情况和创作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会以感性思维为主,当然也源于对自身对周遭事物的敏感度和巧妙的表达方式,有点类似所谓的灵光乍现,其过程自然是相对来说比较顺利的,反复和调整的次数相对较少。相反理性思维从构思到实现便显得有些锱铢必较,选择并建立自己的创作主线,然后沿着主线去发散,了解有关历史、关注相关动态,找到独特且适合自己的切入角度,考察、调研、数据等前期准备,方案的制作,材料的实验、过程的记录,一步一步去完成,每一步都非常清晰,往往这样的作品会更加完整,同时也是很好的积累。

  P:最后,你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你是一个“当代的”艺术家么?

  Z:如今谈当代艺术其实很难说的准确,感觉就像是在谈论这个世界有没有外星人一样。我想“当代”一词在这里并不是指时间概念,因为每个地区出现当代艺术的时间并不相同。“当代”也不完全等同于常规的字面意思,因为其不是简单指当下的各种艺术,而是更倾向于与经典相对而言的新的艺术。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创造与跨界,似乎打破了人们之前的各种界限,创造更多的可能,所以实验、先锋、边缘等便成了它的代名词。从时间上说,当代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性,更像是一种临时关系,且有着一定的时效性。

《对话》综合材料 影像 2015

  随着媒介与表达方式的增加,每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变得更加独特与难以复制,个人的情感与观念也被放大。因此,当代艺术与历史上的各种艺术相比更有普世需求,这与其“不希望被定义”的诉求其实是一致的。或许当代艺术真正的高潮期还没有到来,随着人工极度智能、城市化走到尽头,当代艺术定会有更大的突破且在二者之前。

  目前自己觉得还是属于“当代的”,至于是不是艺术家,博伊斯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朱青生则提出“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显然后者的观点更符合中国国情,而我对“艺术家”的理解并非是一种职业、身份,也不是说艺术家对艺术就有着更多的话语权。“艺术家”更像是一种创造力,而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可以成为该领域的艺术家。

  艺术家简介:

  张潇天

  1993年,湖南

  201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2014年“无头苍蝇”个展 西安尚学社

  2015 年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联展“帝陵写意” 西安

  2016年“界象至上” 西安

  2016年 发起草船艺术小组

  2017年 策划展览“口音”常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