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史家胡同博物馆带你走进北京老城“厕所革命”

2018-07-29 19:36

史家胡同博物馆作为北京市最活跃的胡同主题社区博物馆,在朝阳门街道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共同运营下,不断关注社区、服务社区。在近期举办的“胡同厕面”活动中,关注到了影响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老城改造关键问题的“厕所革命”,为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切实做出努力,对中国社区博物馆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走进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市最活跃的胡同主题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院。东四南文保区之中的史家胡同始于元代,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在短短5年的发展中,因其不断探索优化的运营方式、展览设计和活动规划等,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社区博物馆的代表。

史家胡同博物馆正门

2017年3月以来,朝阳门街道邀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规院)共同运营史家胡同博物馆。北规院以博物馆为基地,开展深入扎实的社区营造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博物馆成为真正的胡同客厅、文化殿堂与实践平台。如今,史家胡同博物馆已经成为众多文化工作者彼此结识、实现创意的平台,一直与公众共同进行着社区营造、名城保护与文化活动的探索。

博物馆中的社区营造活动——生活美学再造(胡同微花园微空间再生展览)

“胡同厕面”

近日,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的“胡同厕面”活动,关注到了影响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老城改造关键问题的“厕所革命”,通过展览互动和论坛讨论的方式,广泛听取当地居民意见,并对北京老城厕所革命进行了规划和技术层面的探讨。

助力厕所革命

“厕所”虽然在很多人眼中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确实与每个居民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在如今的北京老城中,尽管在实施各项改造工作后,老城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屋内空间小、厕所距离远、老人如厕不便、厕所卫生治理难等“厕所问题”依旧存在。为此,作为新成立的“社区培育基金”的首次社会创新实践,“胡同厕面”活动发起了围绕老城厕所革命体验活动、主题展览与学术论坛,试图以困扰老城民生改善的厕所问题为切入点,搭建汇集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多方智慧的平台,共同推动城乡规划技术创新与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掀起北京老城的厕所革命。

活动现场海报

注:“社区培育资金”成立于2018年,在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的共同推动下,由北京市首都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市城规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三家企业共同出资,联合爱心机构及广大公益人士,共同设立于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之中,尝试通过一系列持续的社区培育活动,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提高社区活力与魅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居民热情关注

7月23日上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的厕所革命主题展览和居民体验活动,向居民展示了厕所马桶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还邀请市政规划专家与创新技术厂家分享生态、节能、集约的厕所设计理念,和能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的黑科技马桶产品。当地老年居民在参观了博物馆展出的两款新型马桶后,有人还亲自使用体验,并对自己如厕不便的日常生活,和曾经的粪便处理方式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的经历引起了诸位看展居民的共鸣。居民们还对于新型马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粪便燃烧的通风问题、价格昂贵问题(某套展示的新型马桶安装费用要3-5万)、安装空间问题等等,技术人员进行耐心讲解,并表示在此次展览过后,新型马桶会逐步推广落实,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公益机构和居民等多方努力,尽快解决上述居民关心的问题。

社区居民看展现场

居民体验并讨论新型马桶的使用

论坛热烈探讨

23日下午的“社区培育基金”挂牌仪式和“‘胡同厕面’——老城厕所革命”论坛,从城市规划和新型马桶技术层面,探讨了老城厕所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为厕所革命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论坛上,各方发言人分别就北京老城厕所建设与排水系统现状、厕所革命与健康中国建设、生态厕所系统设计、模块化厕所实践和无水马桶方案等问题进行主题分享,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厕所革命不仅是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问题,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其中,居民们主要关心的是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而规划者除了需要解决居民生活问题,更多地关注城市规划和生态层面的大方向问题。

从社区中来,到社区中去

服务社区

“胡同厕面”活动只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关注社区、服务社区的一个小小体现。史家胡同博物馆不仅有展示胡同文化的常设展览、鼓励文化创新的临时展厅、长期收集社区居民的口述史资料以供研究保存等博物馆常见工作,每周都会举办各式活动,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例如邀请东城区摄影协会为居民上免费的摄影课、定期举办的亲子体验活动,还会承接部分街道居委会和社区青年会的工作,真正做到社区博物馆服务社区。

博物馆多功能厅、活动室

胡同风貌

2014年在北规院的推动下,“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东四南历史街区)成立,史家胡同博物馆也加入到胡同风貌保护的工作中。现在的史家胡同,老北京胡同风貌保存良好,各项生活便民设施规范完善,完全看不到老城区曾经“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沟通桥梁

在朝阳门街道和北规院的共同运营下,作为北规院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史家胡同博物馆把北规院的先进技术和新鲜想法与社区居民积极沟通,并作为良好的实践场地,优先试点北规院的规划措施,让社区居民看到实践成果,以便日后在社区中的应用推广。同时,史家胡同博物馆与社区居民保持联系,不断收集居民生活中切实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反馈给街道与北规院,协助问题尽快解决,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家胡同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社区博物馆的代表,展示出了中国社区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作为博物馆行业中的“非主流”,社区博物馆是如何诞生的?它与传统博物馆又有怎样的区别?

何谓社区博物馆?

“社区博物馆”,就是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以“物”为中心最大的不同就是,社区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均围绕社区进行;传统博物馆的起点和中心是收藏品(物件),而社区博物馆是基于“当地民众和他们的遗产”((法)雨果·戴瓦兰(著),宋向光(译):《未来的社区博物馆》,《中国博物馆》2011年第Z1期,第58页)。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博物馆学运动倡导博物馆“以人为中心”和“关注社区”思想的发展,社区博物馆逐渐成为了新博物馆学的代表体现。

世界上第一家社区博物馆是1967年建立、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中一个黑人社区的安娜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Anacostia Community Museum)。该博物馆建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当地社区中的居住、失业、教育、毒品和犯罪等显著问题。在90年代社区博物馆概念传入中国至今,虽然在主流博物馆界并不很受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十分丰富,但在经历了最初误解、逐步深入、努力壮大发展至今,也做出了一定的成就,正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博物馆发展之路。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