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九霄之上看山水云气——《李厚水墨》序

  李厚的画室与鲁迅故居在一条弄堂里,后门对着前门。

  知道鲁迅的人很多,知道李厚的人很少。

  这里是李厚父亲传下来的房子。李厚念旧,也喜欢这里的气息。在这里画画,他心静。每天他都会从不远处一栋高楼上的新居下来,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坐坐,画画,有时也会会朋友。

  这个白发像火焰一样舞动的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和人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该如何与人说话。

  好几年前,我在一个画家汇集的场合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他。有一天他打电话和我聊天。我们聊到何绍基的书法,说到书法线条所体现的生命,他说了“蛹动”二字。我感到他是画家中并不非常多的懂书画的人。

  画画的人多,懂画的人自古不是很多的。

  在画室,李厚曾多次捧出一卷卷的画作给我看。有几次我是记忆很深刻的。

  有一次是他给我看巨大的长卷。真是巨大的,宽度就两尺。气势雄浑。他画的似乎是山水,说“似乎”,因为截然不同于传统的山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他借用了山水的意象,蜿蜒起伏的动态,画的是气息。这气息不仅仅是山水的气息,似乎是更为广大的天象的气息。尤其那云气的画法,自由而雄壮,让人回肠荡气,至今仿佛犹恣肆于胸怀间。这是我看到当今山水画家中画云气最为混沌大气的—个。

  还有一次是美国柯恩画廊老板来拜访李厚时,我也在。李厚拿了些四尺或六尺对开的方构图抽象水墨画出来让大家看。看到其中一幅,我眼睛一亮。那画面是淡淡的水墨痕迹,仿佛是雨中的窗,仿佛是风过的湖,仿佛是天际似散未散的云……其实什么都不是,它不是雨中的窗,不是风过的湖,也不是天际的云,而是一种人们向往的出世的心境。我想,这画若悬之素壁,朝夕相处,可作为一道通往净土的法门来看的。

  那柯恩画廊年轻的当家是厉害的,他首先毫不犹豫地挑中了这张,接着又挑了其它两张也非常精彩的画一起带走了。至今我觉得这是我看过李厚画中最让我心动的。

  大多数时候,李厚是寂寞的。他的抽象水墨,连许多画界同行也不知晓。看过他画的外国人大概比中国人还多些。

 

  李厚可以画很地道的传统山水。他曾画过几本山水小册页,很快就分别被喜欢上的人们买走了。但他真正有创建的却是那寂寞的抽象水墨。

  明清中国水墨写意画的兴盛,笔墨技法之丰富前所未有,其实是为当代抽象水墨打下了伏笔。当今画坛吵吵嚷嚷地进行着“笔墨”之争。好玩的是,坚持“笔墨”的人未必懂什么是笔墨,看上去不讲求“笔墨”的也未必真的没有“笔墨”。

  学问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别,画也有。过去的中国水墨画,无论多么强调笔墨,笔墨还是服从于形的。画山水有山水的皴法,画人物有人物的描法。那些强调笔墨之重要仿佛尤胜过自己生命的人们,却从未把笔墨放到一个可以独立审美的地位上来。李厚这样做了。

  他打破了具体物象的局限,打破了各种笔墨技法的功能限制。他凭借自己雄健浑厚的笔性和同样雄健浑厚的禀性,在宣纸上放浪形骸,直抒胸怀。他可以把独有心得的某种山水皴法作为基本元素,充斥于整个画面,似山,似水,似宇宙,似万物;却又非山,非水,非宇宙,非万物。只是一种气象。

  脱离理性的抽象,不能成画;脱离技术上的高度和难度,则难以成为一幅好画。李厚是当代抽象水墨探索群体中最考究笔墨的一位。扬长避短方为智者。李厚知道自己的长处。

  形而上,形而下,都只是人为了说明某个观点的一种分别法,其实并无真的高下之分。上下本为一体。正如具象画与抽象画也没有根本的分别。山水是具象的,但你若站在月亮上看地球,那山水却是抽象的了。一滴水珠是具象的,当你放到高倍放大镜下观察,则又成了抽象。这就像庄子笔下扶摇于九霄的鲲鹏往下看世界的景象。

  争辩往往各执一端,终不得究竟。而文坛也好,画坛也罢,看上去义正辞严但实质是无厘头式的争执是不可少的——这样争执的双方都会成为万众视觉的焦点,那好看的程度是胜过看他们的画的。李厚不善辞令,如果与人争辩一定败得一塌糊涂,所以他命中注定只好寂寞地画画。

  寂寞的画一定会有寂寞的人来喜欢。

  这世上谁不寂寞?

作者:林明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