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联谊&穿针引线 泛东南亚三年展中的参与式艺术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序列研究展的项目#3,“对于‘参与式艺术’的两种回应”展正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展览两个单元(两种回应)的主题词,分别是“联谊”和“穿针引线”。

8h3xaAP3DeRTvjAxEW3YqiKAOnbwPiuDKkXd5XBZ.png

3lVtdvmaDeyv5uyqO5ryhoHDaIhv6KUNR0Dacqp7.png

开幕式现场

“泛东南亚三年展”是今年广州美术学院拓展国际艺术研究与文化合作的重点内容。这是国内首次由美术学院推出的关于东南亚当代艺术的研究型展览。如同此前的两个系列展览,本次展览同样建立在对地域文化的深刻考察和研究上,也集合了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多个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参与。作品形式包括装置、摄影、录像、访谈和田野调查资料等。

此次展览也是国内首个国际性参与式艺术项目走进美术馆。

作为此次展览的项目总监之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表示:“之前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看到的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很难看到作品的创作过程,所以无法通过作品去深刻理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当代艺术展里面,参与式艺术的在地性是最强的,可以以较大程度地深入反映东南亚的地方特色和问题。而且,参与式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进入美术馆,而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一群人在一个区域里达成有效交流。所以,这次展览我们尽可能把这些艺术实践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些相对集中的问题带进来,用一些可视觉化的图像方式呈现。”

B8hr06eIKnf9AiEwxKhkU7JlMwB3R3vrVRSQOKHt.png

14gerffTpJPDYHBLByUNCrLeHATeHKzlFCnglvkk.png

开幕式现场

什么是参与式艺术?

陈晓阳介绍,在泛东南亚三年展启动之前,东南亚参与式艺术项目就已经立项。

陈晓阳在华南从事参与式艺术实践已有十余年。考虑到华南区与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在人文、生态和社会情境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区域之间的人们也往来较多,于是考虑用展览方式进行交流,在了解他们的同时也完成自我观看。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新成员,参与式艺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国外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90年代开始,亚洲地区的艺术家也开始尝试这种走出白盒子的实践。国内有称呼为社区艺术或社群艺术,也有人认为这是关系美学在亚洲的回应。由此可见,艺术界目前对参与性艺术的类别和形式并不是十分清晰。我们原本的想法是,参与式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实践方法,需要了解更多的实践个案以加深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践上的对话梳理自己的行动方法。”

在王璜生馆长的提议下,参与式艺术项目成为泛东南亚三年展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来推出。

按照计划,策展团队在2020年1月份做好了全部的联系和出访计划,连机票都买好了。结果,疫情在1月底爆发,出行计划取消,策展方案随之调整: “这种需要在社区现场的实践项目,如果不去当地看而只是展出一些二手资料,就会比较浅显。于是,我们就调整方案,邀请一些在疫情前就已经去考察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学者和策展人的加入,来补充我们对这些项目的理解和资料收集,然后将这些项目带到展览现场来。”

mvxvWaiVZ0cc5o1k4Epcxa074WEws8LXPHOdNGyW.png

在疫情持续的限制下,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以线上“云策展”方式,与被“隔离”在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策展人、艺术家协作推进了泛东南亚三年展的计划,潘思明、陆思培加入其中。

陈晓阳介绍:“早在做东南亚参与式艺术展览项目申请时,我就已经和陆思培建立了联系。她有海外教育背景,曾在英国学习博物馆学时做了很多英国的参与式艺术的研究,包括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会组织的各种项目;同时,她对中国的参与式项目也比较熟悉,对华南、西南以及上海、江浙地区的项目都有了解。她成为板块负责人之后,通过之前的研究资源与东南亚学者和项目建立了联系;而潘思明曾在时代美术馆负责公共项目,不仅有组织、参与过参与式项目,还曾经在东南亚实地考察过,接触过当地的一些项目。”

t7BM86JS5vHUeO0rMZWEqpXbk4EjwQISv7PSlOjz.png

陈晓阳作为参与式艺术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也成为了整个项目的推动者。

“参与式艺术以论坛和研讨会的形式在高校讨论出现较多,但是真正形成展览很少。原因在于,参与式项目持续时间较长,大量的工作大都是在项目驻地发生,而美术馆只能呈现一部分可视觉化的工作。但是,展览仍是参与式艺术的重要传播平台,能够呈现问题讨论的展览会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我们反对的是一些简单片面的展览,将复杂的参与式实践归类为公共艺术或者乡村振兴。这样一来,项目的很多内涵就被简化了,简化之后没有了问题,就很难引发讨论。”

MeCb21RpLcY67htW59tPglY17HPhtis1tFgz4Apa.png

wD6ChVBKZquX1ajzbdBAtrl8lIFWsLbdX5Zcgd0t.png

kMhJL5E6xgaiDwkc4nXDVxPu6uuShvnjU0l2frFd.png

6Ts7wH6OA494WRznVH1mKMh7GILsKHp5FYUBZgvD.png

EiPDb2IxEAm3dRhOzxanF85hpWVa7GalmvTTUzgq.png

YWiMWt2dgcGMaDfNdsj6Arri7yhHLTOCjtR9HHbx.png

展览现场

两种方式

从现场来看,无论从图像还是文本,这都是一个非常翔实和丰富的展览。

在潘思明策展的“联谊——作为关系生产的空间实践”板块,尝试从“参与”这个动作的多种践行方式探讨参与式艺术实践:作为华南地区的实践者试图了解已经高度关联的东南亚网络,作为艺术家研究及回应社会议题的工作方法,因为没有空间而另辟蹊径的探索,以及作为替代性空间面对不同社群建立公共性的经验。

“联谊”邀请四组由艺术家发起的替代性空间/组合参与,试图呈现艺术创作与其平台组建中相互充实的状态。他们分别在泰国叻丕府、马尼拉奎松市、新加坡和广州以各自擅长的媒介进行长时间的在地实践,并在具体的社会语境和经验中践行“参与”这个动作,从“意识”,“介入”,“参与”到“参与式”。这些空间实践的经验散落在展览场域成为一个个开放程度不一但性格鲜明的房间。

wtDdq9RzFH1atwG15kdYbLrGU29PCS2z12KxlHv5.png

《365天:生活缪斯日历》(365 Days:Life Muse Calendar)/班诺格合作艺术与文化 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 Culture/彩色喷墨打印/2017年

zTWnimlD8BkH3FFkl4UuzBUYLAEBRdp9lRXyZmcI.png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马·爱 Ma Ei/彩色数字印刷,金属架/2016年/图片致谢班诺格合作艺术与文化 Baan Noorg Collaborative Arts & Culture

POoBL3dkwVGYr8cZoHvnodAQZF5nZ31P4kwofodh.png

《一个孩子离去,一个孩子玩耍,一个女人出生,一个女人逝去,一只小鸟到来,一只小鸟飞走(监控录像版本)》视频静帧 (A child dies, a child plays, a woman is born, a woman dies, a bird arrives, a bird flies off (CCTV edition))/16屏混合媒介装置/彩色/2分钟/施琳·赛诺Shireen Seno/2018年

JwTrihPad7z1l3sh5oEtNSeCxv05W3gszUGiC6eJ.png

《Authority is Alive》演出现场/灰野敬二Haino Keiji&天文台 The Observatory/自由演奏音乐节2019/摄影:Third Street Studio

Jm4uCPgZwTnhlEQQxywofnK8mp1VxrSeh3eNfxji.png

《恭喜发财》演出现场/何其沃/澳门CDE当代舞展及交流平台2021/摄影:Energy

陆思培策划的板块以“穿针引线”为名。当失联成为常态,“穿针引线”是对松动定义的渴望,以及希望通过实践回答“能够一起做些什么”。其中的“无中生有、共同工作、七手八脚”以不同的方式与五个集体进行协作,以回应不同面貌的“连结”,“庞克摇滚舍”和“糟糕的信号”线上交流会都是其中之一。

hL3V7rB860cZvBmIUOudzbbAZRNRtNVrH9GTIALO.png

《提那亚斯基奥耶普村(Tinagas Keiyep)》(局部)/庞克摇滚舍(Pangrok Sulap)/木刻/2018年

“庞克摇滚舍”(Pangrok Sulap)的成员生活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的京那巴鲁山地区,他们和村民一同用木刻“写”村子的故事,村民对地方故事的理解、本地传说、音乐、手工、舞蹈直接构成他们的创作内核。成员自身也作为木工、老师、志愿者等不同角色活跃在村子中。而当他们去村子里没有信号的地方工作时,就与外界失联。地域于“庞克摇滚舍”是实践也是生活,展览以此角度分享他们的工作,并邀请同样以合作创作为实践核心的“木刻波流”协助研究与展示。

CC87YTCEe4233Ldi23bbpkcmgXBb9bro34TgmlOM.png

《Jabnyb冒险(Jabnyb Adventure)》内页,诞生于“新消极”(New Pessimism,由Riar Rizaldi和Natasha Tontey创立)与Restu Ratnaningtyas关于替代性教育的对话,漫画由Restu 9岁的儿子Komikwawawa创作,为本项目特别委任创作作品。

猫头鹰(KWAGO)独立研究和出版实验室定期举办“糟糕的信号”(Bad Connection)线上艺术家交流聚会,并推出特殊时期的应对指南和工具包。这次展览中,他们与菲律宾20余位(组)艺术家、出版社、科技普及组织等不同实践者合作,以树莓派为媒介,搭建了移动档案系统,邀请观众现场连入、探索、回应。

hueyGokney2yPWmUZgfQT4snAM8zYGyyamT4ZkZQ.png

《37年的艺术、行动与倡导(37 years of Arts, Activism, & Advocacy)》视频静帧/五艺中心和朋友们(Five Arts Centre and Collaborators)/彩色有声单频影像/2分40秒/2021年

PbSmCjaUapaRbAqKSoPxEnRPiQDbfhifSsEJmETf.png

《4 am》/“这里之外,一切依旧”("Else, All Will Be Still")/拉维·阿加瓦尔(Ravi Agarwal)/数码摄影/2016年

qjUxe8JkYKFHDGuRxaqRKvUCG77x41qxrIexhp1G.png

《浮沉日记(An Archaeology of Diving)》视频静帧/“伊势湾计划”("The Ise Bay Project")/MAP Office/彩色有声单频影像/21分6秒/2019年

a47SVEJSQtl9tOayYQxRoLwhMI1v1xP54GQr7LDf.jpg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16日。

作者:江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