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访】楼家本:中国美术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体系

  楼家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不断为公共空间呈现出杰出人文作品的艺术家。70年代末他的重彩屏风画“华夏魂”以恢宏浓烈的色墨勾画了中华魂魄,并首举写意重彩大旗。80年代投入中国长江第一名楼“黄鹤楼”重建的环艺工程,主持策划其历史性创作。1982年中国谈香港回归问题时,国画作品“伎乐”作为国礼赠英国首相。为08年奥运,楼家本任 “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人文艺术景观总策划、创制、艺术总监。创作了北京最大的石雕群和陶瓷壁画墙,为首都在固有明清较为细腻、典雅氛围中架构了浓浓的粗扩写意,有张力的元魂之笔,和他创作运河文化的彩塑与百米壁画,是北京奥运注目的人文新亮点风景线。

  1941年出生的楼家本今年己73岁,却依旧忙碌于为办学教学,将于7月开办的中央美院重彩研修班,由楼家本主持开设。提出重新审视“白描与重彩”在美术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楼家本现在最想引起美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这不仅来自楼家本多年来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观察和思考,也出于他以宏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艺术家使命感。

  雅昌艺术网:作为老一辈美术教育者,您对今天的美术教育有什么看法?

  楼家本:我是最科班的,进入美院附中之前在上海我就进了三个画室,包括比徐悲鸿还早的颜文樑的画室,苏州美校的校长。所以要从美术的黄埔军校来说,中央美院这方面的传承给了我很多历史的机遇,很多老师像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或者是董希文、罗工柳、古元、李斛、都是美术界的老前辈,他们起到了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后面能不能接上?中央美院现在要我来办中央美术学院重彩画研修班,这个事情不单是我个人作为一个教授、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具体事情,我感觉是应该到一个历史时期了,过去一个世纪我们现代美术院校基本上按西方艺术的传统为主来教学,当时提出来一千张素描就能解决美术的基础问题,现在看来这口号有时代的局限是片面的,把目光放远一点,我们有几千年文化,经过近现代的洗礼,在美术的教学体系里边,应该是到以中国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为主的时候了。

  作为外来的艺术,我们是应该去学习,但学习了还是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按照我的想法中国的艺术有她独领风骚的魅力。我们有自己的材料,单说我们的宣纸,特别是生宣,它非常能体现艺术的灵感和节奏,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宣纸跟油画一样,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掌握,都是有它的程序,有它的基础。所以美术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跟艺术家以后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包括岁数比我还大的一些老先生还在努力,甚至有一些老先生还在努力把过去重彩画里边的界画传承下来,清代袁江、袁耀画的界画到今天几乎都已经失传了。

  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年青艺术家刘野是我的学生,我问他当时教你们的重彩方面有没有收获?他说太有收获了,太重要了,不光是他,他们那一个班都愿意过来参与。现在,像朱军、倪萍都在办展览,我们作为专业的更有责任在整个美术事业上走得更“正”一点,现在一般人说的正能量的问题,过去没人提“正能量”,现在提正能量就说明负能量太多了。我想作为雅昌一个平台来说,我希望能够呼吁一下,在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能够把白描和重彩在现在真正提到日程上,中国画很多东西跟西洋画不同,白描的线条是很肯定的,而且线条有很多自己的基础,包括中国书法的基础,像中国小孩一样从小拿筷子,两根筷子很万能,中国画过去从开始学汉字,从字体的结构理解到万物的结构,中国很多事情是追根溯源的。西方是有很多非常先进的地方,但是中国民族性的东西是非常可贵的,而且是应该是很好地去梳理的。比如说,中国山水画跟西方的风景画不一样,它是能够走得进去,而且里边非常丰富,把江山容纳到一个比较宽阔的长卷中,西方有些东西因为是写生,有树木或者是别的山挡住了,后面的东西就出不来了,中国画里石头组合多了就成山了,各种树木、枝干结合起来就成森林江山入画。花鸟画是会飞的鸟,这个跟正在成长的树木果树是相互辉映的,比西方的静物画在这方面更生灵化,更有情趣。

 

  实际上在白描和重彩上正是体现这种哲思和画意的很好的手段。比如说白描就不太受光影或者是明暗、块面的影响,他是把人物的或者是器物的一种最根本的实质形象通过疏密、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像中国的毛笔工具,西方的笔一般都是扁笔,中国的毛笔品类太多了,各种各样的都有。西方讲笔触,中国讲笔墨,重彩里边本身也是立体化的,中国的重彩里边有矿物颜色与胶、凡的使用,三分九染、九泥一贴、沥粉贴金、泥金等,手法非常多,更宽的来讲,比如说像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中国的永乐宫、法海寺不仅仅是壁画平面的表达,而且与立体雕塑装饰藻井有机结合,包括室内室外,又有不同材质的组合,例有铜的,有泥塑,有石头的,还有陶瓷的丰富多彩,在民间农村有炕画、剪纸、窗花,什么都有,实际上也可以说都是色彩斑斓的重彩,同时中国人又特别讲线条,概括简约绚丽使线条发挥到极致。所以这些跟他的工具、材料,特别是画家本身的民族性、自己的神灵性,其天才悟性与成长环境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感觉一个人的自然人文环境是非常影响人的所为,尤其是艺术家的作品,我画完黄鹤楼以后,正好是89年,美国邀请我去讲学和展览,出去以后在美国呆了一年多,九十年代后我基本上在欧洲,在美国画的东西跟在欧洲画的东西,跟中国画的东西都不一样,自己在哪个环境下就受哪个环境的影响,现在想起来进入新世纪以后,基本上还是主要在国内搞了很多比较大的创作,就是说最后还是要落回到自己的本土上,为自己的民族或者是为这个环境以历史的过去与现在和将来创作艺术审美的升华哲理目标的形象展现,所以我深感作为美术教育建立自己民族与环境想适应的体系是必须的。我女儿也是学美术的,她考了一个文学硕士和艺术硕士,她开始想学油画,我跟她说开始的时候以学习中国画入手好一点,如果中国画的基础扎实了,将来怎么变就是翻天覆地的创新也不会丢掉原始根。有些人很有才,但是以西方的东西入手成了习惯,到一定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回得来,以致不知所措反而放不开道不明。

  我觉得教学上的问题有时候不仅是眼前,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以后都会体现出来他的严峻,咱们这么一个在世界屹立的大国,而且常常以我们的文化来炫耀,其他方面近现代比较落后,需要努力奋斗赶上。文化是我们的财富,中央美术学院是我们最高的美术学堂,如果是连最基本的东西还不清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实在的,我一提这个还比较兴奋,但是有时候历史要转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但不能等闲,应抓住时机来实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复兴,促成社会、美术界特别是年青一代从事视觉艺术的同行,从专业角度更深入地研讨这个重要课题,并在实践中去碰撞与沉淀、结晶。

  雅昌艺术网:现在也到毕业的时候了,关于美院学生毕业后的出路问题,您怎么看?

  楼家本: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感觉这里面有很多盲目性和误导性,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踏上社会,却容易被社会上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理解中国目前或者是将来近几十年到底需要什么,到底哪些东西是最需要的。从我的体会来说,尽管我都七十三了,按说是应该休息下来,说实在,我目前来说比在美院上课的时候还忙,我是搞国画的,但是现在不仅是平面的国画、壁画,室内室外还有和平面呼应的立体雕塑都来找我。现在那么多人学画画,可是真正能够很好地发挥或者是能够很符合社会需要的,真是很少。我觉得画家不仅是要个性,还要符合一个时代的需要,在一个共性需要的大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说中国的城市文化翻天覆地在变化,比如说现在我老家江浙一带最富的地方,那个农村都很有钱,可是盖的那个房子非常难看,上面都是不锈钢的球,像教堂又不像教堂,过去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江南美景,自然协调的东西丧失了,所以为什么我提到哲学、美学这方面?艺术上如果没有哲学、美学的方向,就会无所适从。我觉得还是应该像齐白石这样,能够走到雅俗共赏,不要去欺世、媚世。所以现在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希望美院的很多毕业生,能够走中国自己的路子,要“中而新”为主,避免“洋而新”“中而古”,如果“洋而古”的比例太多就更适宜了,我不是搞雕塑的,那么多人来找我做雕塑,很重要的是因为我是搞中国艺术的,在我从事中国画专业同时又观注中国艺术平面和立体的一体性和材料的多样性,和各种中国环境艺术的综合性,又对中国人文方面比较熟悉。所以我做出来的孔子、朱熹比那些国外留学回来较习惯运用国外的比例解剖肌理手法做出来的更像,味道更对,更有民族性,更被理解受欢迎。所以我们这个重彩班特别考虑到学以致用,培养被社会所急需的设计与创制能力美术行家。重彩白描就是中国内需及走向世界盛美食的金碗。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说到学校重彩班会对学生有一些什么样的扶持吗?

  楼家本:真正让学生能为社会服务,必须在美术教育上能够发挥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我们要教的重彩来说,就是根据现在社会、时代需要,把重彩更立体化了,既平面又立体,还可以跟各种材质结合,比如陶瓷、金属、石材、玻璃,这就是对同学一专多能的扶持,根据不同的需要,所以到我这个班来了以后,我在艺术工程和艺术项目结合,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同时还可以勤工俭学,比如这些学生可以替我做泥稿,我付工资给他们,这个费用减轻学生的负担,付出更多的劳动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一般在室外做一个雕塑,要搭架子,要用红外线去测量,做套圈,很多工序在学校里都学不了的,但在我这儿能实际学到,这样的教学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现在美院做陶瓷还得到邯郸或者是到淄博去,但我这儿有好几个窑。所以这样等于给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实干机会,等于让你马上进入角色,而不是是在外头转,马上能跟社会接轨,同时基础又是比较扎实,有针对性学生就会调动其内动力,就会事倍功半,达到以一当十的高成效,现此重彩班学费是收的最低的,但设备是最健全,希望社会、学术界与喜爱美术的中、青、老年爱好者在雅昌网或各类平台共同来研讨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认可与实践和学习的各类问题。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代人,从事视觉艺术的专业,我们应该珍惜“盘古”“女娲”“三皇王帝”的人文开创,将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陈老莲艺迹为珍宝传承。为华夏艺术的传承、创新打好自我美术教育体系的基础。

 

作者:熊晓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