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观察】去商场看“达利与安迪” 沪上购物中心艺术化转型?

2015-07-16 06:45

  去年“莫奈特展”成功举办 引起蝴蝶效应

  “你就是波普” 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将于7月17日开幕

  自去年“莫奈特展”举办以来,关于经典艺术走进购物广场的讨论已不绝于耳。争论围绕三大方面 :首先,那些静静地躺在美术馆的文化瑰宝,却在熙攘商圈中展出,这是否 “亵渎艺术”;其次,为了保护作品,传统商场的温度、湿度是否维持在专业区间,灯光和安保是否达到博物馆级别的标准;再次,动辄百元的票价是否合理?

  不过,这些疑问并不影响“莫奈特展”的成功,并且,它已带来蝴蝶效应。今年下半年,安迪•沃霍尔作品展和两场达利展将先后在悦荟广场、外滩十八号和chi K11美术馆展出。我们不禁要问,当越来越多民营资本介入艺术大展,上海商场是否会竞相进入“艺术化”时代?

  被艺术改变的传统商场

  当实体店受到电商平台的冲击,如何加大用户体验成了购物中心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它们加大艺术筹码,使传统商场从满足物质需求向实现精神享受过渡。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自2012年以来,仅外滩、南京路、静安寺商圈,几家新晋购物商场试水艺术。2012年成立的益丰•外滩源曾先后举办过德拉戈•马林•薛林纳和严友人的雕塑展,不过仅”昙花一现”,并未持续;芮欧百货曾在2013年9月与2014年5月举办“纸介艺术邀请展”和“艺想天开”艺术群展,后者展出来自香格纳画廊桃浦展库的约40件作品,品质和规格上都很稳定;静安嘉里中心则展出过“蜡笔达人”和“看不见的视觉艺术展”等。

  不过,真正掀起全民热情的,是去年举办的“莫奈特展”。据媒体报道,展览开幕前网上订票已售出7万张,开展一小时观展人数达1000人,全天达3500人。为了目睹40幅莫奈原作,观众不惜排队等待近2小时。

  然而,莫奈展的成功无法轻易复制。今年展于新天地商圈的“不朽的梵高”,因没有一幅原作,被观众吐槽“在帐篷里看高清PPT”。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雅昌艺术网:“因为梵高生前只留下三四百幅油画作品,主要在荷兰两座博物馆里,全世界都在问它们借画,它是不可能借到一个商业广场的。”

  对不同展览的不同反馈,引入毕加索、莫奈展的天协文化总经理谢定伟说:“展览重点还是看作品本身,它们来源否可靠,作品有多少,展览内容是否充实,观众体验是否好。” 不论结局如何,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越来越多艺术大师走出美术馆,来到接地气的商场空间,这已成事实。

  民营资本为何青睐商场办展

  在选址方面,安迪•沃霍尔作品展选址悦荟广场4楼,悦荟于去年正式挂牌,目前人流量主要集中在临街的某快时尚品牌店。“我们选址的第一要义是它的地理位置,它周围是否有足够的人气。”源谷传媒陈伟杰告诉雅昌艺术网,“南京东路商圈一直被视为旅行团的观光街,但我想要改变这种‘偏见’,它可以很艺术。”

  同时,陈伟杰透露,展览合作方——意大利MetaMorfosi文化协会对艺术品入商场展示,多次表示质疑。“他们认为,艺术品进入商场展出,是对展览的不尊重。我给他们看了莫奈的案例。”陈伟杰提到,最终得以说服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对展厅的要求相对不那么“苛刻”。

  谢定伟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达利的雕塑和大型油画,需要足够层高的展厅,这是他选择外滩十八号的主要原因。另外,他也强调国外艺术基金会对展厅的要求:“他们并没有明确表示一定不能在商场举办展览,但是,展出空间一定要独立,比如有直达展厅的电梯,与商场其他店铺隔开。由于外滩十八号是欧洲风格历史建筑,是上海地标建筑,与展览的基调吻合,他们才同意。”

  对于上述两位展览投资人来说,选址仅是第一步。国内购物中心多以出租场地为主,但不具备专业的展览条件。设计、搭建、布展、灯光、安全设备等方面,都需要中国投资方承担。“外滩十八号4楼的场地基本上好比‘毛胚房’,一切设施要我们配齐,设计、搭建、灯光等方面费用预计要比莫奈展高50%。”谢定伟说。

  不过,面对庞大的搭建和布展支出,民营企业为何绕过专业美术馆,选择购物中心? 对此,谢定伟告诉雅昌艺术网:“要平衡成本。”他算了一笔账:“办一场高端展览费用很高。公立美术馆和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或票价不能超过20元,三个月展览如果有20万人观看,票房仅400万,连借展费也无法抵消。”他介绍:“一般而言,除了借展费,还要支付版权费、保险费、运输费、外方人员布展费、差旅费、还有所有国内的开支。”

  另一方面,陈伟杰认为,相较传统博物馆和美术馆,商业中心能聚集更多人气,如果能举办过知名度高的艺术家作品,能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度。“即使商场客观环境不如美术馆专业,但只要选择合适的作品,能达到全民艺术普及的效果。诸如安迪•沃霍尔本人已与商业紧密结合,适合在商场展出。”

  购物中心的艺术转型?

  “让艺术走入生活”,是不少从业人士的呼声。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正在逐步靠近,它们不再曲高和寡,变得近在眼前。

  不过,当艺术、特别是中西方大师的经典艺术高频次地进入商业广场,这是否导致购物中心集体朝向艺术转型? 对此,谢定伟告诉雅昌艺术网,对于尚在规划中的新商场,如果建造比较专业的展馆,这或许能够实现;但对于传统购物中心,“很难重复实现”。他说:“国内商场缺乏相对专业的展馆,没有相应的展览团队,他们只有市场部对接展览需求,基本上是出租场地,很少关注是哪位艺术家的展览,他们的做法是直接给我们报价。而那些条件比较合适的展馆,通常做短期商业会展和活动,不愿接受长达三个月的展览。” 无独有偶,陈伟杰也坦言找过其他空间,答复亦是“没有档期”。

  谢定伟认为,购物中心的艺术化转型,如果想做类似莫奈的展览,首先要有相对专业的展馆,要树立专业场馆的品牌,其次要建立展览团队。

  显然,即使购物商场举办艺术展是件时髦事,背后的上升空间却严肃得多。业内人士指出:“当大众对艺术展习以为常,他们将会有更专业的甄别标准。因此,引入西方大师的展览的难度将会加大。一方面,艺术大师的作品来源并不多;另一方面,海外博物馆美术馆通常在馆与馆之间相互借展,能够到商场展出的机会很小,所以民企引入大师展到商场展出的机会也很小。但莫奈展造成了很多跟风现象,人们看到商机,看到希望,也开始尝鲜,但能否持续,还有待观察。”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