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观察】复调3调查到了啥:从一盘游戏棋说起

2015-11-07 07:26

  导语:复调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唬人,其实和音乐无关。结合展览的性质,大家又以为是“反复的调查”。策展人林书传说,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所谓的学术名词框死一个生态展览。复调唯一的意思就是要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艺术生态。

  2015年最炎热的季节,一群不辞劳苦的年轻人,奔赴中国南方最炎热的珠三角地区,采访和拍摄一群理想主义者,然后就有了群展、纪录片和厚厚的文献。10月底《复调3中国艺术生态调查之珠三角站》在南艺美术馆正式揭开了面纱,那么复调3到底调查出了怎样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呢?

  “复调”作为南艺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大型展览项目,已走到第三个年头。继“复调Ⅰ江浙沪站”“复调Ⅱ北京站”后,复调团队再次出发,通过历时一年多的策划和运作,为观众呈现了17位来自广州、香港、澳门的艺术家及团体的多件艺术作品,囊括绘画、摄影、影像、装置、行为等多种形式,成为一场多声部共鸣的艺术乐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评价说:“复调在试图努力挖掘艺术家及作品背后的一些动因,说到底是为了理清楚一些问题。发现不了问题,任何展览都只是简单的呈现,其意义将大大削弱。未来,复调要从国内走向国际,成为南艺美术馆重要品牌项目,成为南艺美术馆四个双年展之一。”

  复调3的海报是一幅大富翁的游戏棋盘。策展人林书传向雅昌艺术网记者谈道:“游戏棋盘绘制了广州和香港的地标建筑,骰子象征澳门,整个棋盘象征着珠三角区域一种轻松自在,如游戏般的创作和生活状态,也许只有状态本身才是艺术人生的大赢家。”

  艺术家都有另一份职业

  林书传将考察结果直截了当告诉记者:广东,是一个适合艺术家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区域,艺术家们随和、务实,且都有着一份工作。除去个案,以偏概全,用职业艺术家的标准去看待这群艺术家,他们不职业;用国际流行的当代艺术样式或语言去评判这群艺术家,他们也不流行、不生猛甚至有些“不思进取”。他们不关心政治,他们关心生活。

  “游戏人生”、“理想化”、“纯粹”、“乌托邦”、“坚持”是记者从复调团队中听到最多的词汇。在珠三角,“艺术家”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符号,并没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艺术家”就和普通人一样,没有边界,走在一条街上,或许会和好几个艺术家擦肩。

  舒阳曾在《新潮》上登出一篇题为《广东艺术家都有职业》的文章,揭示了他们的生存现实的生存现实:“广东艺术家与北京艺术家不同。经济发展较早的广东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北京艺术家(非体制内)由于没有工作收入,往往把作品当成赖以生计的饭碗。在广东由于艺术家有工作,作品反而可以非常个人化,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感受。”

  高度职业化的艺术家在广州并不多,另一部分不在体制内“谋生”的艺术家,他们会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和城市的需求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美术学前班或美术训练班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压力。

  参展艺术家彭韫是个美丽知性的南方女子,主要活跃在澳门,她现在在澳门的大学、艺术博物馆兼职做老师,还有做杂志社的专栏摄影师,以及电影的美术指导,都是和艺术相关的工作。彭韫告诉记者:“兼职对于我来讲时间更自由一些。”

  彭韫的兼职尚且和艺术有关,更有甚者与艺术无关,工作仅仅为了生存,然后用并不宽裕的薪水支撑艺术之梦。复调3纪录片导演蔡寅羽讲述了一个让人难忘又辛酸的故事:

  “从广州拍摄回来后的一天晚上。我收到艺术家林超文发来的微信图片和文字。‘蔡导,这是我现在接单的工作,一年工作两三个月,可以维持一年的工作室、创作等费用。就是很辛苦、很危险、踏实,让你见笑了,晚安,好梦。’”

  图中的林超文头顶烈日,身着厚实的工作服,站在铁架上安装广告牌。林超文是五仙桥的艺术家,他和刘奎纬、陈艺儿、潘学城、秋子合用一间大工作室,蔡寅羽戏称他们是“五仙”。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积极,自由且进取的。对艺术有着各自的热情和热爱。

  复调3的联合策展人刘婷在广州有过五年的生活经历,她对记者说:“在整个复调3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我哭了三次。林超文和蔡寅羽的对话截图给人一种心酸,然后又夹杂着些许欣慰,难以言说,无从描述。我把图片转发给林书传,林书传回复道:‘也就一份工作,艺术家也能做’。很多广州艺术家都有一份別的工作,但大都和专业相关,像林超文这样反差大的工作还是让我吃了一惊。林超文不顾艺术家的“身份”和没道理的骄傲和自尊,去选择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养活自己后续创作的工作,看起来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我知道他的內心一定是犹豫甚至是挣扎的。但我为他高兴。”

  参展艺术家韩建宇和谢莉斯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都是艺术家,住在loft345。韩建宇现在留校了,但是他们两个人都经历了一段需要靠一份并不稳定的工作支撑自己生活以及创作的历程。韩建宇说:“去带高考班还不如去找一份跟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因为重复、标准化的绘画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影响自己的创作,而这个影响一定不是有益的。”

  韩建宇经常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因为老是在一家档口买菜,买了差不多一年的时候,老板忍不住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啊?”韩建宇回他说“我在广州美院工作”,结果对方恍然大悟地说“我果然没猜错!你是在美容院工作的!搞美发的对吧?”

谢莉斯 《秘密游戏》 装置 2015

陈珈 《去感知》装置 2013

若瑟·莫迪《The Painter》录像装置 2005

  “艺术家想要在广州生存是相对容易的。”刘婷告诉记者:“我们走访了很多艺术家、艺术小组的工作室,了解到在广州、房租是一个月交一次的,而在北京、上海是一年一交,广州的房租、物价也远远低于北京和上海,甚至比南京低。另一方面,珠三角四季如春,没有寒冬的威胁,在添置保暖衣物方面又省下一笔钱。虽然这些是最基本的温饱果腹的需求,需求层级很低,在有固定收入的外人看来不能称之问题,但对于体制外的艺术家来说,这些是他们生存的必须。因此广州是一片温良的土壤,相对小的压力造成了艺术家在对待作品销售的问题上不似其他地区那样急切,他们看得相对轻一些,他们对待艺术更加理想化,所以我说广州是艺术的乌托邦。”

  温和的市场是把双刃剑

  广州艺术生态是建立在多元格局中生存较为特殊的板块,较为松散,并且没有特别主流性的市场导向。无论艺术机构、画廊及一些所谓艺术家圈子基本上都是各玩各的。广州的艺术市场从来没有出现被市场和资本过度眷念,乃至艺术市场的基本面一直均处在温和状态。“温和的市场对青年艺术家的影响是双向的。利弊参半。一方面,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大环境中话语权比较被动,但同时又让他们保有了一份创作的独立。”策展人刘婷对雅昌艺术网记者道。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樊林在接受雅昌艺术网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她对所扎根的环境的看法。“我们没有那么复杂的主导性在里面——艺术家各自生长。而且我经常形容广州是一种很繁茂的生长状态,大树不需要那么多,就是满片灌木的状态特别的好——年轻人的灌木状态;但另一面又是因为,艺术家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当供求关系一旦有一些环节上不可能实现,这个生态就会变,成熟了的艺术家要往外走。年轻艺术家在广州有一天也会有今天的成绩,但可能不像去了北京那么快。”

  林书传认为,广州没有强烈的圈子文化,跟艺术家聊到北京时听到最多的便是“圈子”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珠三角艺术家对艺术圈子的警惕,另一个方面却也暗示了广东的艺术家无法形成一个资源高度集中的圈子。中国存在着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只有在艺术资源高度集中的北京或是上海才能生存或是吸引着更多成功的艺术家?

  “那是因为权力。不是政治权力,而是资本力量。”刘婷给出答案说:“资本对于广州的关注度不高。广州是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所以资本体系也成熟,导致了一种保守稳健的投资心理,藏家和机构更多地去关注成熟作品,以升值、保值的消费性眼光来衡量艺术,不太愿去承担挖掘和培养青年艺术家的风险。所以广东的艺术机构更愿意运作传统的艺术品,例如岭南画派,或者作为外国艺术品介入的入口。”

  即使如此,也不乏热心推广青年艺术家的机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有了推广当代艺术的博尔赫斯书店,其在创办人陈侗的个性化运营下,默默地推动着本地当代艺术的发展。“我关注生态,我只做土壤。”作为广州美院国画系教师的陈侗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他多年来的坚守。

  在发展与延续上,广州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2002年后,维他命艺术空间落地广州,但其在本地的活动相对较少,重要活动均集中在外地,甚至国外。2005年后,则有了扉艺廊、如意画廊、朱子画廊以及5ART艺术空间等培养年轻当代艺术家的艺术机构,东涞艺术中心与艺海堂美术馆也在尝试推广当代艺术,时代美术馆、时代国际单位、53美术馆等则是致力于推动较前卫、先锋、具有学术意义的当代艺术机构,红专厂艺术区里也有部分机构涉足当代艺术。

  但相较于全国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艺术机构规模来说,推广广东青年艺术家的力量仍然弱小。

艺术家团体卖力工坊作品

艺术家团体黄边站作品

  “广州的当代艺术、实验艺术其实一点不弱,但缺乏没有类似北京798、草场地,上海M50等大型高端的艺术机构集中区。”某位来自三号线的艺术家如是说。“画廊机构能融入大的市场氛围的较少,包括大的艺术博览会活动,例如艺术北京、北京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等。在第二届香港巴塞尔上,只有维他命一家广州画廊。”

  华艺廊负责人张向东指出,与新水墨和当代艺术相比,岭南画派的作品至今依旧是广州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主导。华艺廊近年来也致力于推广青年艺术家,让艺术作品可以有更丰富和平价的选择,甚至还举办了四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可惜推广的成效可大可小。相比较于北京和上海,广州已经被挤出一线城市了。总结成一句话,昨天不好不坏,今天变天了,既然活着还是要干活。”张向东无奈地说。这种模式很尴尬,被称为“以传统养当代”。

  “但从纯粹的艺术角度说,市场弱不啻是值得反向思维的点。”刘婷说:“资本或许会给艺术家带来名声,带来市场,但是也会左右创作的本体性。例如我有两个朋友,以前在广州时,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但到了北方后,作品越来越呈现同质化趋势,和北方画家的套路很像。为什么?因为他们要符合‘圈子’的规则,迎合藏家的口味,才能销售出去,个体才能存活。等他们存活下来后,再去探索和恢复个人语汇。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但也丧失了一部分独立性。”

  有趣的是,复调3项目中的艺术衍生品之一是一把金属球棒,印着“艺术是个球 art is a circle”。林书传说,这件衍生品有三重寓意,喻意之一:艺术是个球形,怎么说都是对的,怎么说也是错的。喻意之二:艺术是个圈子,圈子是圆的,大家都遵着规则,摊着利益才能存在。喻意之三,棒球棍本身是一件体育用品,用它打架的比用它打球的人多,这便是对艺术在这个时代功能性走偏的一种警惕。“我就是要用‘棒球棍’去敲打、去批判把艺术作为一种消费产品的观念。”

  另一件艺术衍生品是猫盆,赫然印着“做艺术不如做猫。”林书传对记者说:“猫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动物,比较孤傲。然而某些圈子内,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早已丧失,还不如一只猫。这是复调3的策展基础,再一次向中国的艺术生态发问:‘如果没有成功学标准那样的成功,你还做不做艺术?’其实我个人更喜欢广东,温和、不激烈的市场环境间接影响着艺术家,他们对待艺术的目的更纯粹一些,他们把艺术当做一种爱好,一种信仰。”

《艺术是个球》

  学院生产着艺术家,而非商人

  恰如广东艺术生态的整体特征,学院坚持独立的教学风气也颇具理想化的色彩,学院生产着艺术家,而非商人。

  林书传指出:“从我考察的广州美院的实验艺术系和油画系上来分析,以及和学院派艺术家交谈中得知,广东的学院气氛非常开放。他们会引进很多青年教师,并且为青年艺术家举办一系列个人展览。在教学上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坚持灌输独立自由的原则。教师深谙什么样的画好,什么样的画好卖,画成什么样的会被展览、被策展人和媒体接受,他们完全可以从市场的角度给学生找答案,但会戕害一个艺术家。告诉学生后就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了,成了教师的东西。所以他们的作品更自由,更贴近艺术本身。”

  刘婷认为:“学院,是生产艺术家的地方。虽然老师们教会了学生手艺,但是并没有让他们知道作为艺术家的残酷性。很多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这也是复调系列的初衷之一。给南艺的学生看看艺术家的日常,虽然有很多神话,但是更多的人是挣扎在做不做艺术上,以及坚定了做艺术家的想法但是究竟适不适合做。”

  广州美院实验艺术系教师邓碧文告诉记者:“广美毕业的学生改行的不少,但是在四工作室、二工作室坚持下来的也不少,他们一直在坚持在画画。在广州,艺术生的机会少一些,我想不出他们还能做什么别的,留校起码要研究生以上学历。另外还有几个可能,一个是到公司里面在电脑里面做设计,或者只能带班,就是租一个空间就开始招揽学生,也能赚钱。一种就是给比较成功的艺术家做助手。”

  在讨论关于广东地区的学院教育的问题上,林书传认为:“脱节不单单是广州美院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的问题。学院培养的艺术家太多,而容纳艺术家的机构和市场又太小,毕业生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但广东地区学院教育中所崇尚的独立性,让更多的青年艺术家选择了坚持,所以他们宁愿兼职,也要坚守梦想。

吴天然《自恋的弗尼辛》 装置 2015

谢莉斯《密闭空间 NO6》布面丙烯 2015

黄颖 《创造亚当之——再生》布面丙烯 2014

黄颖 《不要在沉默中爆发》 布面丙烯 2015

  结语:

  在大的艺术生态链中,艺术家是最薄弱的一环,他们从作品诞生起,就面临着各种‘绑架’和‘裹挟’,面临各种无奈和困境……

  复调3团队是一次“提出问题和探讨方法论”的调研和群展,通过群展+文献+纪录片的形式客观反映珠三角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态,独特的地缘因素和学院教育造成了非职业化、理想化和坚守独立的青年艺术面貌。

  复调3希望通过真实的呈现,提供一种思考和警醒,期待广州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艺术市场机制,从而使广州本地的艺术创作更为活跃、力量更为集中、学术形象更为明确。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房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