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谜”与“密”:陈向兵绘画中的时空之争

  很难说,陈向兵在当代艺术域中到底属于哪一路。如果说,他还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话,那不妨也可以说,他恰恰已经超越了当代艺术。当然,这绝非是指他属于当代艺术的异端。因为他不平涂,画面依然纵深;他不符号,画面从来陌生;他不观念,画面永远意味深长……

  从这个意义上,我宁可将其归结为介于当代艺术与前当代艺术之间的一种表达形态。换言之,如果说还有什么表达对于当代艺术具有批判效力的话,那么陈向兵的实验与探索无疑是这种表达典范之一。这也是我对他绘画实验的基本定位。

  陈向兵有着数年的俄罗斯的留学经历。正是这段经历,不论是空间层面上,还是时间层面上,使得他的画面与中国当代艺术拉开了距离。显然,空间也好,时间也罢,都并非单纯是画面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时空关联又是如何真切地回应到他自身的时空变化中的呢?

  空间·时间

  在古希腊思想史上,空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形式。不同的是,希伯来思想中却没有先验的空间理念,以色列人与生俱来就有“看清、勾勒和画出实物及感受到其硬度和温度的能力,他们看不见轮廓,因此也无需发明有关轮廓的语词”。(托利弗·伯曼:《希伯来与希腊思想比较》,页206、207)这就告诉我们,不同的思想背景下,不同的思想资源中,空间本身就具有不同的形式。然而,当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空间本身已经不仅是形式的问题,也不仅是是不是空间的问题,它所面临的是空间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的问题。

  当然,面对画面,我们还须回到形式意义上的空间。其实形式空间并不难界定。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形式之外的空间与形式空间这一向度上的关系若何。而陈向兵不同于普遍的当代艺术空间的也恰恰在于,当当代艺术逐渐失去了形式层面上的空间意义上的时候,他还依然秉承着形式空间的探索。恰恰是这一形式上的空间潜在地回应着其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时空之争。

  他早年的作品,空间显然多是虚拟的。相对而言,更加强调画面中的主体对象本身。身体成了陈向兵表达的一贯主旨。直至当下。但是,在他的身体表现中,他并没有抽象为一个简单的符号,他所力求的是身体的自然状态。不管这个自然状态是霍布斯所谓的“贝赫姆”即战争状态,还是洛克所谓的自由、平等状态。表面看上去,他笔下的身体是近乎写实的,不管是人体写生,还是身体局部的放大,身体与其所处的空间似乎关系不大,只是一个简单背景的衬托。所以很多作品更像是课堂写生。但实际上,都是他理性重建的结果。换言之,在这样的一个呈现过程中,自然身体所依赖的空间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当空间被虚拟时,时间也就意味着被凝固。此时,空间不重要,时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时空关系呈现的是什么,或者说这样的一个无名的时空所留下的是什么。一旦时间凝固,剩下的只是一个片断或一个瞬间——历史的片断,现实的瞬间。它只作为一个事实而呈现,不管这个事实是否经过他的重建,在这儿似乎又不重要了。姑且看作是一种凝固的记忆和表征的现实。这是他1999年前后的作品。

  变化应在2005年左右。但身体依旧。空间的并叠是此时最为明显的特征。很难确定,画面中的身体到底身处那一方的空间。尽管空间依然是虚拟的,不同的是,即便是虚拟的,也变得不再简单,而力求繁复。更多的时候,身体在其中恍恍惚惚,神情黯然。又貌似荒诞,却不乏伤逝。某种意义上,陈向兵与当代艺术的距离或许还是因为他的诗性与挚情。因为当代艺术是反诗情的。

  时间从此不再凝固。身体的可欲性看似已近极致。伴随着时间的能动,叠置的空间也幻化得单调。历史与现实交错呈现。有意味的是,在陈向兵的笔下,交错的时空呈现的不是热闹的世俗场景,而是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幽灵面孔。由此多了疏离,多了怪诞;多了幽暗,也多了伤情……这才是现实,是一个现实本身不可理解,而历史又遭逢瓦解的现实。于是,当应然的现实被抹平,历史被掏空的时候,身份、性别、话语、权力一切有关存在的语词都反而显得遥不可及,甚或毫无意义。陈向兵所表达就是这些去身份的身份化、去性别的性别化、去话语的话语化、去权力的权力化现实。

  “密”·“谜”

  空间是“密”,时间是“谜”。

  早年的陈向兵为学业、生计奔波。从南昌到俄罗斯,又辗转到深圳。这样一个空间的变化,端赖于精神与生活的双重支撑。早期作品的空间特征,不能说与他当年的简单追求没有关系。奔来波去,不就是为了一个“踏实”嘛?所以总想让自己稳定下来,但又总是面临着这样一个切切实实的身体无处安放的境遇。因为空间不确定,画面中也总是被虚拟。

  终于有一天,生活是稳定了下来,身处的现实空间也从此被定格了。但是,却总是难以抑制地勾起对过往空间的复杂记忆。于是,种种过往的身体和心理的多重经验逐渐进入了他的画面。抑或说,已经凝固的记忆片断不断地重现在他的现实经验中。错错落落,恍恍惚惚,变化得分不清现实和历史。

  其实,当我们分不清现实与历史的时候,已然不是空间的问题。兴许,空间已经被时间所拆借和转化。毋宁说,这事实上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换言之,此时的空间本身已然成“密”而终不得解。也无须去解。因为真正的空间之“密”已成时间之“谜”。事实是,为作者关心的也常常的确不再是曾经在什么地方做过什么,而是曾经什么时候做过什么。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诉之“谜”。

  画面中的时空张力,减趋消解。而被时间之争所取代。与其说,这是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自限之争,毋宁说,就是今天与昨天之争。空间不是主体的空间,它是“密”之空间。是主体不可擅入的空间。而时间不同,时间是主体的。时间才是力量最为强大的“主权者”。

  艺术尽管是空间化的。但艺术的意义实在时间,而非空间。的确,一幅作品,在不同的空间可能呈现不同的意义,但之间的价值区隔远远比不上不同时间的意义差异。陈向兵的作品今天到底是在深圳,还是在俄罗斯,或是在南昌展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历时性变化。因此,也可以说,今天在不同地区展出本身,就不是一个空间的转移,而本质上是一个时间的转移。这才是它的根本。因为设若将其在北京、上海展出,那么和深圳本地展出似乎没什么区分了。

  “密”永远是“密”,一旦敞开,就不是“密”。也不值得我们去捉摸。因为,“密”不重要。如果非要诉诸于空间的话,那就只剩下资本化、权力化的空间。按照列斐伏尔、詹姆逊的逻辑,空间之争就是资本之争,权力之争。现代性的灾难恰恰源自这一永恒轮回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向兵的实验与探索无疑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批判意义。换言之,时间之“谜”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反复玩味的东西。毋宁说,艺术是“谜”,而非“密”。正是因此,在当代艺术泛滥今天,陈向兵的思考也不乏深切的警醒意义。毋庸置疑,空间之争自然必然导致自我消亡。而当代艺术的误区及其终结恰恰在于它的“密”之诉求。反之,只有在“谜”的向度中,我们才能找到艺术及其现实与历史之质。

  不管是“密”,还是“谜”,陈向兵的画面本身所传达的不正是这一不可名状的神秘感嘛?!神圣与世俗,幽暗与敞亮,智性与荒诞,悲悯与祈愿……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元素都在他的画面中得以张力化“交融”和“朗显”。于是,“密”是“谜”,可又似“密”非“谜”。“密”在当代,“谜”在艺术。对于陈向兵而言,其实都已不重要了。不是嘛?!

  2007年11月25日于川大

作者:鲁明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