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繁花》里看上海 | 曾经有一份只有在上海吃才有味道的美食......

这两天,霸榜热搜的央视热播剧《繁花》,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ac60f07108495b75a56bfd9979562621.png

这部剧以上海为背景,讲述了穷小子阿宝在历经商海沉浮、情感纠葛后,最终改变人生命运的故事。

然而,让人着迷的其实不只是它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还有剧中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观众们也跟随镜头认识了许多只有上海人才懂的经典美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1da000b1515e16abc31f1d328b6530fb.png

比如宝总在剧中曾说:“10只澳龙,也换不来这里一碗泡饭。”

对于上海小囡来说,一碗泡饭便是屋里厢的味道,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抵不过这份返璞归真的幸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629a49e984e78268840dcb7fb5cfd9fb.png

汪小姐说:“外面的东西再好吃,总归跟排骨年糕不好比的。”

一份排骨年糕,是汪小姐与宝总革命友谊的见证,更是无数上海人童年的美好记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1a063928b1f8273c620bf8b957d0aa5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fb61a5f321602cd304bb945b75b84e5f.png

还有四大金刚以及油墩儿,仅仅只是透过电视屏幕,便仿佛穿越过去,回到了上海小囡的童年生活,满满都是充满回忆的年代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42bbe51a53ff93d6e8f0656e8d1836a.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上海风味》2018年

而除此之外,上海还有许许多多地道的风味美食。本期,就请大家跟我们一起从《繁花》里云游上海,从泡饭、四大金刚、排骨年糕,到夜东京同款的红烧划水……来看看艺术家李守白笔下的《上海风味》——那些只有在上海吃才有味道的美食吧......

顺便再看看这些美食里,又是否有你的童年回忆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2e8a7b3f16eccaae0ac49f3254b5f23.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春卷》2018年

上海人家的年夜饭桌上有两道点心,甜的是八宝饭,咸的便是这春卷。

春卷趁热吃。从锅里到桌上,几步路的时间,虽然知道刚出锅,一定很烫,但也忍不住的马上去夹。蘸辣酱油是传统吃法,也有人爱蘸醋吃。不管蘸什么,哪怕不蘸就这么吃上海人也爱。常常急吼吼的啃,一不小心嘴巴就被烫了一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daf5dc29c70d9cdc1408e2a320f3726.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大饼油条》2018年

大饼分为咸大饼和甜大饼,咸大饼通常为长条形,通常被上海人称为鞋底板,甜大饼则为圆形。咸大饼内馅为葱花,甜大饼则是简单的白砂糖。

咸大饼里包油条则是地道老上海人早餐的最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0ea48c76d3bfe4c027ab6920d94724e.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上海冷面》2018年

上海冷面是以面条(最好是蒸面)、鸡肉或里脊肉、青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一道菜品。冷面爽口,配以不同蔬菜的浇头,便会有不同的风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97439f65fc01ac51ac8d84e37e256e0.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生煎馒头》2018年

上海人十分喜欢生煎馒头,之所以叫馒头是因为上海人并没有叫包子的习惯。生煎馒头皮酥、汁浓、肉香、精巧。轻咬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散,味道十分可口,倘若再配上一碗羊肉汤,那简直是一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cf9c48c223e8b2694787b411b575f7e.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宁波汤圆》2018年

宁波汤圆起源于宁波,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也是春节,元宵节节日食俗,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许多宁波人来上海务工和做买卖,也便把这一小吃带到了上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50e5a968822eaa0a1359682db7168b5f.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罗宋汤》2018年

罗宋汤是许多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一道家常菜,也是海派西餐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道。

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罗斯人来到上海,罗宋汤正是被他们带来上海的。罗宋汤中的“罗宋”,是上海人对英文“Russian”的音译。

罗宋汤本来是以甜菜根为主,后来不太符合上海人的口味,因此转换成了西红柿。再加入牛肉、高汤、洋葱、卷心菜等来熬煮,最后再用面粉替代酸奶油,以增加罗宋汤的粘稠度。更有一些餐厅,还会用上海特产的大白兔奶糖来代替蔗糖,添加风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779c5096250eb22ca5c375545ad8637.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葱油拌面》2018年

面筋斗,味独特。在所有海派面点里,最简单的就属阳春面和葱油拌面。或许正是由于简单的原因,真正能把这两个面做得好的人家并不多。开洋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加上烧透的开洋,和面条一起拌着来吃。地道的开洋葱油拌面,面条有韧劲又滑爽,开洋鲜美,葱油也很香。

一碗简单的葱油拌面对讲求乐惠的上海人而言,不仅讨着了便宜,又填饱了肚子,更有葱香萦绕一餐。所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却是能经得住几代人挑剔胃口的美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bee43e7766a7a8326ef2c5c7d374a842.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下沙烧麦》2018年

下沙烧麦的一大特色,是“灌汤”。往烧麦的馅料里掺入肉皮冻,加热后化作汤汁,品尝时“先开窗,后喝汤”,先轻轻咬开烧卖皮,吮吸热乎乎的汤汁,再品尝内馅,尤以笋肉烧麦最为出名,鲜美的春笋肉馅,让人感受春令美味。

传承传统制法,保留皮薄馅多、现烧现卖的特色也让“下沙烧麦制作工艺”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下沙烧麦发展出多种口味,深受民间喜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b5df5a8b9e3d1e16e7c27c2fdea4caa5.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葱油饼》2018年

上海人对葱油饼的热爱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作为上海的特色小吃之一,葱油饼色黄亮,葱香油润,外脆里酥,现做现吃。老上海的葱油饼,大小基本在直径10厘米左右,厚度也必须达到1厘米朝上一点。

对于很多老上海来说,葱油饼不仅仅是一种街边小吃,更多的是有关儿时的美好回忆,是弄堂里弥漫的葱油香,是早饭摊头前排的长队,更是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酥脆。

它不只是一张饼,它,是一个传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79a9ab5233c391fa860433fee5d0572f.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青团》2018年

如果说有一种食物,能够让春天醒来,能够把江南绿透,能够带着香甜的软糯,缠绕舌尖久散不去。这引人回味的神奇之物,必然是青团了。

小小的青团,是上海人的心头挚爱,也是吃进肚里的情怀。一个个糯唧唧的翠绿团子里,留着专属于上海春天的味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74e1f966cfd021c5883cfd23c55f040.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焖蹄面》2018年

和许多城市比起来,上海未必是最爱吃面的一座城,但在中国人吃面的版图上,上海又是绝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碗焖蹄面。老汤味浓稠唇,鲜洁醇真。虽说呈现酱油色,但却是清可见底、层次分明,带着微甜喜人的肉香,大量髈骨与鳝骨吊汤。量足汤浓,让人回味无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f6b1b0a1ff661cf4cb48c94a4a38483.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鸡鸭血汤》2018年

在老上海小吃中有男女老少都爱喝的四碗汤,这就是面筋百叶汤、油豆腐线粉汤、咖喱牛肉汤、鸡鸭血汤。

顺滑可口的鸡鸭血汤深受上海人欢迎。特别是鸡鸭血汤里面加上蛋皮或者香菜,不光味道鲜美,还十分好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ebe3fd225317d2ca92f74b0ce86d2a2.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菜肉大馄饨》2018年

上海人对馄饨的情结,就像北方的饺子,南方的云吞。上海的馄饨则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小馄饨皮多肉少;而大馄饨则是恰恰相反。

莱肉大馄饨的“菜”是最讨上海人喜欢的。因为是按照时令节气安排的,所以春天吃的菜肉馄饨和冬天的可能不太一样。当然,最地道的上海菜肉大馄饨还得是荠菜掺青菜的。

一份口感清爽的荠菜加上现切的猪肉,经过浓汤熬煮,再撒上紫菜和蛋皮,那味道简直一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7295e4f09c16c6f711a6836d35ec489.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粢饭团与粢饭糕》2018年

热烘烘的粢饭包裹油条,洒上白糖,选上自己要的配料,包成圆形状...作为“四大金刚”的成员,粢粢饭团在江南人民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

它是最抗饿的早餐,也是上海人们一直的早餐记忆。只要一口,就能让人感受到被幸福包裹的滋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b46684d12c4c343eccf3e11a0bc0575.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小笼包》2018年

南翔小笼原名“南翔大馒头”,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因其皮薄馅多味鲜,外观小巧玲珑呈半透明状的特点而深受大家喜爱。

2014年8月,原文化部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南翔小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全国传统面食制作技艺。

从此,南翔小笼包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海派非遗美食之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6a45b56c1f26d677372174f27bd8f00.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荠菜肉丝炒年糕》2018年

荠菜肉丝炒年糕是老上海人的心头爱。

鲜甜的春荠和鲜嫩的春笋相搭,恰好将春天的鲜味融汇在一起。

再加上白净的年糕作衬,不仅能一举获得脆、糯、嫩、甜的口感,从摆盘上来看,还多了几分“翡翠白玉”的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5889478db54e55d2e60630aad41fface.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排骨年糕》2018年

说到小吃上海人对排骨年糕应该都有一种情怀,曾经的放学路上如果遇到卖排骨年糕的小店,总会忍不住来上一份。

作为上海地区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传统小吃,年糕排骨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经油氽、烧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

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鲜嫩适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717b599354fbb4c4b331d74b28a57693.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奶油小方》2018年

奶油小方是每个上海人小时候的记忆,即使如今已经有太多从全世界各地涌入上海的知名西点,但“红宝石”的“鲜奶小方”,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倒。

红宝石的奶油小方,是全上海数一数二的。奶油油而不腻、软绵细腻、入口即化,恍然间有冰淇淋的感觉,一直是排队才能买得到的美味。因为它独特的奶油口感,淡而清爽的鲜奶油,入口即化。只要尝试过第一口,它就变成你永远难忘的回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0dc2ed9e977eda249ca87b802cfc56d.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草头圈子》2018年

草头圈子简称草头,是上海、太仓、常熟等地的人对南苜蓿(江浙地区称金花菜)的俗称。

“草头圈子”则是这个季节最讨上海人欢喜的一道小菜,是一道经典本帮菜。

色泽深红间绿,圈子酥烂软熟,肥而不腻,味道鲜美。草头炒的时候加油要狠,多而烊,如果有猪油那是一级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4a8f345c333640301a5ce8cbd2026f24.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四喜烤夫》2018年

一盘烤麸,是上海人心尖上的妙物。甜软香润的烤麸既营养又美味,再加上“烤麸,靠夫”的好口彩,人气热度始终不减。多少年来,在每个上海人家中,烤麸都坐拥着极其稳固的地位。四喜烤麸是经典的上海家常菜式之一。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冠以“四喜”的名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最早的名字“四鲜烤麸”,上海话“鲜”和“喜”音同,而这个喜字又更能讨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麸”之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c06a9ee2d754767f1adafb599ff80eb5.png

李守白-水墨小品-《三黄鸡与咸水鸭》2018年

民间有言: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在冬季,鸡肉对于人们而言,是一份滋补的好食材,其中就以三黄鸡的鲜美、嫩滑、甘香而深受烹饪达人的喜欢。

汤汁细腻,入口柔和,鲜美不腻,喝上一碗仿佛给身体注入了新能量!

除了喝汤,肉质鲜嫩的三黄鸡,更是一道美味。开大火,备齐蒜料,浓油重酱,仔细翻炒,还没出锅,扑鼻的肉香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咸水鸭也合上海人口味,卖得十分紧俏。不知情的,都要觉得咸水鸭是上海特产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2f4772f4376f90215c814339a29af0ed.jpg

李守白-水墨小品-《吮指面拖蟹》2018年

面拖蟹,是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得以六月黄为主料。但在多数江浙沪人的记忆里,可没那么多穷讲究。小时候用的螃蟹个头小得可怜,却远比现在的大闸蟹有鲜味。毛豆与面糊带来的双倍浓稠,将这鲜味充分扩散,轻尝一口,便能领略这舌尖上的艺术。

好了,

今天的上海美食介绍就到了这里了,

你还知道哪些特色上海美食呢,

不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d36dd4de08132b0833cebc1651c3703.jpg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