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收藏鉴定活动中,最常用的是“眼学”,即以专家们的眼力来区分藏品是真品还是赝品。鉴定过程中,专家们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思维和感官,对同类真品进行回忆,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对实践经验进行印证,使“眼学”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是关键环节。但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文物鉴定法,不能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于是,一批所谓的鉴定专家,只认钱、不辨假,以至给赝品发“鉴定证书”的事例频频发生。 玩收藏的,难免不“打眼”——“打眼”也是收藏者的必修课。打眼关系到专家的眼力和声誉,可悲的是,有些专家不顾声誉而有意“打眼”。2009年郑州的兄弟俩在某鉴宝节目海选现场找专家鉴定家传古画。专家说古画是赝品。随后,在专家的牵线下,两兄弟以17万元将古画卖给了专家的朋友。一年后,他们发现这幅古画竟拍出了8700万元高价。 而现代科技鉴定包括:成分分析法、C14测年代、拉曼光谱分析、脱玻化结构分析法等 在很多爱好收藏的藏友看来:传统鉴定不要花费金钱、快捷,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藏古董,即使是现代的一些产品也是有收藏价值,但是面对越来越高的造假科技,人眼也会失误,而且人口不一,不同的人对同一件古董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客观上来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件古董的价值评估也是不一样的。 而现代的仪器鉴定,失误的概率极低,对产品成分、年代的分析准确,但是仪器鉴定需要花费,这又是很多藏友抵触的地方。 对于现代科技的鉴定与传统鉴定的孰对孰错、谁是谁非,我们应该抱着客观对待的态度,个人的实际情况才是选择鉴定方法的最直接的因素,经验足、对古董研究深的藏友可以依靠自己的眼力,而资金足,想要靠古董来作为升值投资的或者高价买入卖出古董古玩的,可以借鉴现代科学仪器鉴定。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引用现代著名收藏家、
古董鉴定专家马未都的话:我不是神仙,也不是仪器,只是经验与技术比常人强些,对于文物器物类的鉴定有一定把握;但在目前全国造假成风的情况下,也不敢保证不出错,只是能做到对得住内心说话,因此我的鉴定只代表自己个人的意见,不代表社会其他意见。我觉得科技鉴定代替人眼鉴定的时代很快就会来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真的会成为人眼鉴定文物的终结者,——眼学成为真正的绝学” 传统鉴定是中华的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在新的社会里应该有一个好的传承,而科学鉴定则是时代的产物,它们的碰撞,其实并不是冲突,而是一种交流与融合。
来源:华夏收藏网-拍卖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