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不是谁都能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游走中获得成功

2018-07-05 13:27

  在他之前泰特美术馆从未买下过如此年轻的在世艺术家作品。

  在他的作品《恩斯特吉尔的奥尔佳》(The Olgas for Ernest Giles,1985)成交之前,当时的澳洲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还不是348万美元。

  在他之前,作家克莱夫·詹姆士还没有把哪位澳洲艺术家作为作品中的角色写进自己的书中。

  布莱特·怀特利(Brett Whiteley)是从澳大利亚脱颖而出的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多产,作品横跨具象与抽象的边界,感情充沛且极富实验性,这些都是他创作的特点,但是他却认为是毒品和酒精释放了自己的创造力,从而让他画出了如此生动的作品。但看看他的人生经历,也许这只是他为自己对毒品和酒精的严重依赖所找的借口罢了。

  不是谁的7岁都能在皇家举办的绘画竞赛上获奖

  1939年,布雷特·怀特利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个港口小镇,朗格维尔。在这个由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移民建立起来,并以法国贵族朗格维尔命名的海边小城,有着港湾、河谷、树林和村庄,在这田园般的美丽风光中怀特利从小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而这样的生活环境也影响着他后来的创作。

  在怀特利7岁时,他参加了一场由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主办的年度艺术竞赛展览,《赶车人在树阴下休息,但他的马呢?》是布莱特送去评奖的作品名,凭借这件作品他赢得了本次绘画竞赛的奖项。也是从这个时候布莱特对身边环境的敏锐观察力和创作表现力开始显露出来。

  不是谁都能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游走中获得成功

  随后他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学习,这个时期很多大艺术家,如文森特·凡·高的作品激起了他对艺术的极大热情,怀特利想找出这些艺术大师们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天赋而如此不同。

  从1956年怀特利一边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糊口,一边创作了许多有着具象特点的油画。在此期间他还在朱利安·艾什顿学校的夜校学习画画。

  意大利亚画家威廉·皮坚(William Pidgeon)在看到布莱特的作品后,大为赞赏,并鼓励他评选由意大利政府资助的奖学金。1960年他获得了去往意大利的游学奖学金,抽象表现主义对他的影响自此开始。

  1961年,怀特利迁往了伦敦,也就是在这一年,泰特美术馆买下了现如今名为《红色无名画》(1960)的这幅作品

  1960至1963年间,怀特利进行了三年左右的创作,他的抽象绘画逐渐成熟,但在获得众多画廊认可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回归具象。虽然在现代艺术史上,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走的艺术家不在少数,但像他这样成功的却很少。

  创作于1976年的作品《我的扶手椅(My Armchair)》曾拍出392万澳元的高价,创下澳洲油画拍卖记录。

  艺术史家,也是怀特利生前的好友桑徳拉·麦格雷斯在写关于他的事迹及艺术创作的《布莱特·怀特利》一书中,试图解释他这一转变的原因:

  “怀特利的决定,其实有着长久的基础:他把生活与各式各样的场景、情感的波动、历史的重点相结合。他的作品反映了生活的体验,这种体验的范围从捉摸不定的、戏剧性的及渴望的超现实主义的图像,到一个激烈的充满诗意的私密空间——这个空间里的物品、位置、人都因为他个人的审美而得到提升,也因为他的想像而拥有持久的魔力。”

  的确,布莱特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生活中的各式场景,情感波动及历史事件。1964年,连环杀手约翰·克里斯蒂在怀特利所住的伦敦西部作案,这时他的系列画作里便出现了黑暗主调。1967年,怀特利获得了去纽约学习并工作的机会。之后,他便开始用多种多样的木画板创作一幅巨作,并用照片、玻璃纤维及其他拼贴画形式来丰富画面的纹理。

  在那动荡不安的时期里,他还深受反对越南战争(1954-1975)声浪的影响。在富士山待了一年后,怀特利于1969年重返澳大利亚,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如《倾听自然》的这种厚涂颜料并带着狂乱情绪的作品。

  不是谁都能获得两次阿契伯尔奖,两次温尼奖和两次苏曼奖

  到了20世纪70年代,怀特利的作品更为坦率地歌颂澳大利亚的风光。也凭借这个时期的作品,怀特利两次获得澳大利亚最受公众欢迎,也是最具盛名的艺术大奖之一的阿契伯尔奖,两次获得奖给澳大利亚风景描绘得最出色的风景画或雕塑作品的温尼奖,两次获得奖给最优秀的主题绘画、风俗绘画或以油画、丙烯、水彩颜料或综合媒材创作的壁画项目的苏曼奖。

  《大橙子(日落)》(1974年)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大片明亮的树林,其中五彩缤纷的若隐若现的浮絮和色点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而启发他创作这幅温暖画作的是用玻璃纤维丝制作而成,又配上怀特利最喜欢的深蓝色调的《棕榈树(独立的深蓝色)...

  可是这些有着活泼色彩和线条设计的绘画创作却在1992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的6月15日,布莱特·怀特利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汽车旅馆里因吸食海洛因过量而死亡。这位“无与伦比的最成功的年轻澳大利亚流放者”从此只留在了作家克莱夫·詹姆士的回忆录里。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