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 | 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 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2024年1月6日,“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 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在北京凤凰中心开展。作为在凤凰中心举办的年度艺术大展,福布斯中国携手凤凰卫视,试图通过这场汇聚女性创意与先锋精神的视觉盛典,共同见证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并致敬女性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5b1f6d75f2c7895f8ce170f9f12762c7.png

  本次展览邀请美术史学者陶咏白为学术主持,凤凰艺术总编辑、凤凰中心执行馆长肖戈为策展人,呈现了39位来自不同背景和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她们是:阿朵、艾敬、蔡雅玲、曹斐、曹雨、陈粉丸、陈羚羊、陈庆庆、陈曦、韩娅娟、雷双、李琳琳、刘佳怡、刘嘉颖、刘佳玉、陆蓉之、马可、马秋莎、彭薇、秦玉芬、宋琨、谭卓、陶艾民、童文敏、王宝菊、王依雅、吴笛笛、向京、邢丹文、熊文韵、徐丝易、闫平、尹秀珍、喻红、翟永明、赵小黎、周力、朱哲琴、邹雅琦。

  大展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齐聚一堂,以“女性”为名,却又不止步于“女性”,呈现出丰富、广袤的文化盛观。艺术家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油画、国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影像,以及行为艺术、NFT、加密艺术、科技艺术、社交媒体艺术和潮玩等媒介,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多元创作面貌。“她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人性、精神、生命、自然、社会等不同议题的深刻解读和反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6ec6ab9f49e7ae436261c8dbbc9acdf4.png

  在策展人肖戈看来,选择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其女性身份,更是源于对其艺术创作、艺术精神和艺术生涯的致敬。也正因为她们,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创造力与无限可能的时代,探索和展现了女性在不同领域中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去探寻这些持续地在中国当代艺术、甚至是世界艺术版图中绽放光芒的优秀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

  当然,这场展览远不能囊括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全貌,但她们无疑是极具创意和诗意的。在这场展览中,画家,可以成为新媒体艺术家隐身于荧幕之后;作家,可以通过绘画和诗歌的融合与观众交流;视觉、行为艺术家,可以将策划视为观念叙事;策展人,可以拾起画笔作画,创作雕塑和潮流装置;音乐人、电影人,也能玩转影像、装置艺术,传播非遗文化;时装设计师,还会通过总体艺术的方法论进行时尚的艺术转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14d0bb35762c5ab7a6bf41bc217f4afe.png

  陆蓉之不仅是动漫美学理论及动漫双年展的创建者,也是华人首位女性策展人,“Curator”一词便是由她翻译为“策展人”。 在今年,她重新以艺术家身份亮相,在本次展览中呈现最新创作的艺术作品。陆蓉之表示,作为一名参展艺术家感到无比荣幸。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生涯的肯定,更是对广大中国女性艺术家所付出努力和创造的集体致敬。女性艺术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是时代发展的鲜明标志。而在身份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责任。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便是在于它跨越了艺术的种种界限,除了艺术家本身对多元媒介的突破尝试,各种身份角色也在这里互融共生。这也与展览所在的凤凰中心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艺术,作为沟通情感与思想的桥梁,总能以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触动人心。在过往的几年中,这里曾举办过许多的艺术和文化活动。而本次,凤凰中心聚焦于当代女性艺术家群体,展现“她们”身上独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情感、智慧、温柔、敏感、幽默、坚韧与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7bb71db1356b3a2cdc4a97b3d8dcc6c.jpg

  在展览期间,还将举行一系列的论坛、工作坊与公共教育活动。同时,也将于2024年3月8日举办大型主题论坛和盛典活动。本次大展将持续至3月31日。

前言

  福布斯长期聚焦杰出的商界精英女性,此次展览是福布斯进入中国20年以来,首次将关注焦点转向了女性艺术家群体。作为在凤凰中心举办的年度艺术大展,福布斯中国携手凤凰卫视,试图通过这场汇聚女性创意与先锋精神的视觉盛典,共同见证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并致敬女性力量。

  这是一个具有明确使命的展览,39位来自不同背景和时代的女性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多元创作面貌。“她们”带来的近百件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影像,还是行为艺术、NFT、加密艺术、科技艺术、社交媒体艺术和潮玩等,都充分展示了女性艺术家们的卓越才华、多维度的人生体验和无限突破性的创造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6e85de01d855ccda05befdd03e423eb.jpg

  回溯历史长河,不论中西,女性艺术家虽才华横溢却常被埋没。然而西方自文艺复兴始,她们便在艺术领域默默耕耘,逐渐有少数女性艺术家因其作品卓越而不让须眉,成为职业艺术家。整体而言,传统男权观念依然如磐石,难以动摇。从全球范围来看,伴随上一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的兴起,70年代女性主义的风起云涌和近年来的#MeToo运动,女性艺术家的处境虽有所改善,但多数女性艺术家仍然面临偏见、排斥等困境。随着80年代女权运动和身份政治在西方渐进,21世纪的女性主义,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互尊互爱成为新的认知范式的性别关系。

  反观中国女性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群体也经历了从被忽视、被掩蔽到逐渐受到关注的过程。陶咏白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不仅是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研究的先驱者,也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在她长达四十多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她首次提出了“中国女性艺术”的概念,并详细梳理了中国女性艺术从“缺席”到“出场”,再到“声音日渐响亮”,直至“群星闪耀时空”的发展历程,呈现了中国女性艺术从边缘走向文化主体的趋势,也引发同为女性的我在这一策展过程中的深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2261e079ffe1284d205c23db406d906.jpg

  从性别出发而不唯性别论,今天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展现了一种超越男性/女性二元论的性别视角。“她们”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平等观念,正在重塑一个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最终去性别化的新浪潮里,实现了真正无区别化的平等。

  “她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人性、精神、生命、自然、社会等不同议题的深刻解读和反思。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观众可以思考和理解当代女性在全球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背景下的地位和挑战。这种关注不仅反映在作品主题上,也体现在艺术家的多样性、艺术创作形式的多元性和国际视野上。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跨越了艺术的种种界限,除了艺术家本身对多元媒介的突破尝试,各种身份角色也在这里互融共生。画家,可以成为新媒体艺术家隐身于荧幕之后;作家,可以通过绘画和诗歌的融合与观众交流;视觉、行为艺术家,可以将策划视为观念叙事;策展人,可以拾起画笔作画,创作雕塑和潮流装置;音乐人、电影人,也能玩转影像、装置艺术;时装设计师,还会通过总体艺术的方法论进行时尚的艺术转译……不论年龄辈分,“她们”主动积极,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甚至借助社交媒体创作艺术,实现超时空的大众美育传播与互动。学科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固有的分类与框架思维被彻底颠覆,唯有真正的艺术才华在此充分展现,引发共鸣。这种独特的中国特色,源自于中华文明深厚的跨界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习惯于众人围坐在一张餐桌上同时品尝各式菜肴:鱼、肉、面条、米饭、蔬菜、糕点等,而不似西方饮食习惯,各取所需、自主食用。或许这种中国式自由选择与融合、分享,不受礼仪和顺序的束缚,正是我们跨界思维与实验的源泉。

  这次展览的多样性和跨学科性是当下艺术领域的新趋势,也体现了当代女性艺术家对时代脉搏跳动的敏感和反应的敏锐。诚然,“了不起的‘她们’”远不能囊括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全貌,但无疑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价值体系,其基础是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正如凤凰中心的设计理念取自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思想,将空间与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在“莫比乌斯环”的拓扑意义中构建出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文化姿态与内涵。

  艺术,作为沟通情感与思想的桥梁,总能以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触动人心。“她们”在群展中,以个体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输出观念、传承传统、创新规范。“她们”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深度与广度,这不是建立在自我、权力、竞争或对抗的基础上,也不是构建在僵硬的形式、概念、边界以及教条主义之上。恰恰相反,“她们”珍视开放、灵活、合作、共情、赋权和开明的批判性,以及对平等和真理的渴望。

  融通共享,众行致远。我们诚邀您参与这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感受“她们”的情感、智慧、温柔、敏感、幽默、坚韧与力量。沉浸在这个由中国女性艺术家构成的多维时空里,与“她们”一起,走出边缘、迈向主流、跨越性别、超越边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凭着爱,让更多的交流与对话从这里开启……

  策展人 肖戈

  2024年1月1日

【艺术家&作品】

阿朵 A Du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4af238d7f4e2eda1b0f405756795a84.jpg

  阿朵1980年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音乐唱作人、歌手、跨界艺术家、新民族音乐发起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武术鼓传承人。创作融合声音、装置、行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e61bc09c9c289713ea64649811907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469d6f0129c06184d096480e234df94.jpg

阿朵,服装装置作品,《复活》,底边裙摆直径140-150cm左右,高度约200cm,土布、手工染、树脂,2017

  这件作品是2017 年阿朵在时隔 5 年后正式复出的第一张专辑《死里复活》中,创作的一套服装及头饰装置。裙身经过手工染色,用不同肌理的土布堆叠出纹路细节,仿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头饰的制作更多使用了现代工艺和材质,似曾相识的民族轮廓与服装的质感相互碰撞,象征着未来与古老,新旧的交替和朴素的繁华。艺术家想用这件作品告别用力过猛的过去,重建他人看不见的内在次序,展现传统民族文化和服饰在当代新的生命力。

艾敬 Ai J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9bd56c2046925a3c2c52df98e88df1a.jpg

  艾敬1969年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艺术家,词曲作家,创作歌手,作家,曾经创作出版发行5张个人演唱专辑以及多首EP单曲。于1999年开始画画,后移居纽约学习当代艺术。2007年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参加艺术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82b4da9ad18471fd4143f1ec475599e.jpg

艾敬,《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装置,废弃毛线、玻璃钢、硅胶,1600×600cm,2012。

  (艺术家自述)“LOVE”系列是我的视觉作品中一个连贯的创作,当我搜索自己有关“爱”的源头,我自然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我的家乡沈阳。作品汇聚了我的母亲以及母亲身边的妇女朋友、我的亲朋好友和邻居们共 54 人参与制作,她们以极大的热情,编织了这个色彩斑斓的爱的画面,让废旧的毛线等材料重新焕发光彩。作品的色彩张扬,充分展示了北方人大气磅礴的个性,以及在抵御寒冷之下的智慧与温情。挂毯前面是我的母亲埋头编织的雕塑,作为我的家乡沈阳母亲们的代表性形象,传神地被保留在作品里。

蔡雅玲 Cai Yal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7eb93e159e57f218abb537a5f3998d9.jpg

  蔡雅玲1984年生于山西,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坚持呈现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提取日常生活中有深切体会的词汇和话语,探寻日常材料与文字情绪相对应的雕塑形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a186f85698b755b2f8723bd956110bb.jpg

蔡雅玲,《NO》,787×400cm,水晶珠、不锈钢丝,2018

  作品将水晶珠和文字结合,用文字作为视觉符号。既可以是“ON”(开启),也可以是“NO”(拒绝)。但艺术家想表达的又不止于此,而是更多地指向连接自身与朋友、家人的情感纽带。当一个简单、众所周知的英文单词被放大并以标语的形式出现在展场中,观众也会不自觉地在内心重温其含义与行为。中国物质文化中水晶珠串起的珠帘自带闺阁之气,艺术家用装置的形式语言进行转换并把它放入到当下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女性群体处境在内心折射出的镜像。

  闪烁的文字与晃动的珠帘互相交错、游移,艺术家用轻松的手法把语言表达对女性在社会约束中看不见的或许看起来还有几分“美丽”的困境呈现出来。

曹斐 Cao Fe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3f8ac7a926e00afef1c0477aa897957.jpg

  曹斐1978年生于广州,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融合社会评论、流行美学,参考超现实主义并运用纪录片拍摄手法,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疾速发展的变化。她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1bd9056738dc4b5fc23657d72858c9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62a7537c5d6af5e5c7a4b87f698333c.jpg

曹斐,《红霞》纪录片,56分55秒,单屏高清影像(16:9,彩色,立体声)2019

  上世纪 50 年代,北京东郊代号为 718、774 和 738 的工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怀着建设新中国电子工业的热情,各地的年轻人尽全力争取到工厂工作,结婚生子,定居在酒仙桥,这直接导致了住房短缺。工厂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建造了工人生活社区。在公有制经济体制下,工厂福利优越,工人业余生活异常丰富,催生了如红霞影剧院、红霞舞厅等重要精神娱乐场所的出现。曹斐通过采访居住在酒仙桥社区前 738 厂、774 厂的退休职工、红霞影剧院经理、工人后代,以及关注本地区变迁的城市史学家、建筑师、 摄影师等人,重建这个消失社区的口述史。

曹雨 Cao Yu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fdf3339a100d301fe85111db8181500.jpg

  曹雨1988年生于辽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本科及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创作横跨影像、装置、表演、摄影、雕塑及绘画等诸多媒介,以其独特的跨学科实践、诙谐讽刺的表达以及尖锐大胆的艺术语言而闻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0e7a4339ba6fe8ddd3e1218326bccdb4.jpg

曹雨,《我就是想你过得没我好》,大型户外幻彩霓虹灯招牌,450×165×15cm,2020

  一件巨大的古典中国式霓虹灯招牌,上面是由北魏楷书字体形成的藏存于每个人翻炒于人性深处那句世俗的 “我就是想你过得没我好”。这句话被艺术家大张旗鼓地“喊一嗓子”,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角落挖出来,被标榜在这块形如墓碑的“榜”上。

  旧式霓虹灯招牌曾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夜香港”的灵魂,夜幕来临之时照亮暗夜下的歌舞升平。制造暧昧想象的商业宣传招牌正五颜六色地闪烁着,就像喧嚣的人间,看似炫目实则孤独难平。它的光芒好似利刃,刺穿每个人心中掩盖失败的遮羞布,以“不合时宜”的文字,“不合时宜”方式出现在这里,并“不合时宜”地进入你的心,让你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人性在此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眼前,成为伪装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醒目之物”,并时刻发出刺眼而迷离的光芒。

  它与生命并行,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如果你仔细读,会发现似乎这是由两句话拼合而成的一句话,前半句的五个字 :“我就是想你”听起来更像是一句亲密的诉说,后半句“过得没我好”则完全反转。这便是艺术的“意料之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790936ad9b6d08f572768b6c8f4ef29.jpg

《我有》,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4分22秒,2017

  日常生活中,鲜有人直面他人近乎自恋式的无休止地夸赞和炫耀。在作品《我有》中,诺大的LED屏中浮现着一张尺幅大于真人的艺术家面孔。与谦逊,优雅的传统女性形象不同的是,艺术家面对观者“自信”“傲骄”地述说着几十句以“我有 ...”开头的话语。四十句世俗而又社会化的大众价值观话语 , 来自于艺术家所获得的真实成绩。这是一种反讽,也是一种“凡尔赛”。她在问我们:“有”究竟是什么?拥有这世间所谓的“一切”,又是否真的“拥有快乐”?又有谁真正在乎呢?

  声音和语言是这个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侵袭观者的耳朵与心灵,穿透力胜过画面。无论你是何种身份和地位,总有一句会刺到你的心。除了质疑内容的真与假,观众也许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拷问,也许产生对女性勇敢的赞许甚至崇拜。而同时对于真正富有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贫穷与懦弱的”宣言。而述说的人也许正代表着被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主流价值观所绑架,沦陷为普世价值观傀儡的人。

陈粉丸 Chen Fenwa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778f24a9edec78c99a034da6a672c6a.jpg

  陈粉丸1990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和佛山。在创作上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结合,不局限于既定载体和空间体量,为作品及其所在的空间赋予叙事性极强的想象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6b8269dd4de337040f9942029d78913.jpg

陈粉丸×黄艳芳,《空竹存忆》,纸张雕刻、亚克力颜料、电机,2022

  从小,陈粉丸的妈妈决定带她去学画面,「竹」是她第一次拿起毛笔时学习的对象。20 年后,陈粉丸的妈妈退休后也决定去学画画,「竹」也是妈妈第一次拿起毛笔时学习的对象。在这样巧合的闭环里,陈粉丸已经长大,妈妈已经变老。

  「竹」在这里是一个情感纽带,其形状也从笔直的姿态被陈粉丸揉成了温婗的曲线。情感总和时间绑定,两个看不见的概念,在视觉艺术家手里被显像出来。陈粉丸一直希望她的作品能将个人的情感总结、转化为一种浪漫的集体共鸣。这次合作以「竹」为题,陈粉丸邀请妈妈一起,妈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绘制水墨竹子,她则用自己撞长的手段制作纸作品。错开日常,用创作对话。

  竹子空心,会储存记忆。

陈羚羊 Alice 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b58946b30c454fc017df73a21275b0a.jpg

  陈羚羊1975年生于浙江,全球旅居,近期居住于杭州和巴黎。由Alice陈发起并策划、主理的长期艺术项目主要有: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的《露台计划之淮海中路1431号》及2023年4月开始的《今天“山水”有用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1/f88b76eedf207eafa15c4d45129602b6.jpeg

PARC×Alice 陈,《关于Alice 陈的跨界:PARC和Alice 陈的“对谈”,2023年12月10日》

  陈羚羊曾以本名活跃在中国先锋艺术界,作品《十二花月》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作品。2005至2020年,陈羚羊主动离开艺术运作系统,舍去艺术家身份,让艺术成为完全私人之事。2018年,她创建了“正向艺术研究会”,以研究、实践和推广能够为人类和社会带来正向推进力的艺术为工作方向。2020年,陈羚羊公开宣布以Alice陈之名恢复使用艺术家身份,回到艺术运作系统。本次展览呈现的是由她发起并策划、主理的长期艺术项目,包括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的《露台计划之淮海中路1431号》以及2023年4月开始的《今天“山水”有用吗?》的相关影像、文献资料。

陈庆庆 Chen Qingq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a087886fc021d0682ca35785eaa6337.jpg

  陈庆庆1953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的现成品装置和丝麻编织衣服在视觉语言,尤其是在材料上,具有高度的语言实验性,而以箱盒形式表现的微小“造景”不仅具有一种智慧和鬼魅的语言力量,更具有一种神秘主义的精神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d4b55815bb1b824fe186e1897f96046.jpg

陈庆庆,《梦树》,57×81×12.5cm,自然材料纤维,2015

  借助麻这种材质的亲和力与柔韧性的日常经验,艺术家把材料的物质特征转化为精神立命的人文情怀,完成了从麻这一自然物到麻衣、麻碗等异在物的华丽转身,呈现出从日常经验向社会经验延伸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一近一远的生命美学与艺术美学交织的空间维度。

  陈庆庆的艺术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使用实物、灯箱、影像等综合材料,展示着对历史的反思和深切人文关怀。箱柜一般是用来放老物件,艺术家希望观众的视线可以随着柜门的开启进入历史的回忆中。她的作品既蕴含着她沧桑的人生印迹,更具有历史时代特质的厚重感。

陈曦 Chen X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bfccb64b0e74e597a589a3bf6380bf6.jpg

陈曦1968年生于新疆,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工作室。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九十年代后期“后新生代”的重要代表。后期风格不断拓展,创作形式涉及绘画、综合材料、雕塑及环境装置、版画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d7f16d2742ed5ed9726b7310ba67489.jpg

陈曦,《内·外》四,230×195cm,布面丙烯,2019;《内·外》一,230×195cm,布面丙烯,2018;《内·外》三,230×195cm,布面丙烯,2019。

  兔子的形象是陈曦近些年作品的核心主体。这些作品探讨的是人的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与世界的矛盾关系。画面中不同的色彩表现出生活中的种种拉扯,表达出激越的情绪与躁动。艺术家的笔触在保持专业水准的同时,又带有轻松与流畅。整个画面也不再是一幅静止的作品,而变成一个个能量场域。

  物质和科技的飞跃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情感与交流。画面中的兔子或许是被困其中,也或许是在享受着独属的内心空间和自在宁静的时刻 ...

韩娅娟 Han Yajua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b70f6adab0e8554ec5f0ca319bd4213.jpg

  韩娅娟1980 年生于青岛,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多媒介艺术家,跨领域研究员。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计算机系博士候选人。作品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超越性别和物种之上多主体叙事的潜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4e378fb3ebe6ef89ab71eff3c6d18ab.jpg

韩娅娟,《这不是一个游戏:创意栖息地》,VR GameArt,版本:1.V2.1,2022至今

  《这不是一个游戏:创意栖息地》是一件 VR 游戏艺术作品,参与者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于一个粉色赛博丛林。在这个世界中,散落着各种对人类艺术和创意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工具。参与者需收集这些工具并放入一个“灵感触发器”中。“灵感触发器”是一个不断在加载着的贝壳,其灵感来源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在数字语境下象征着“新主体的诞生”。当参与者收集齐 9 个工具放入触发器后,她 / 他将被机械钳子抓起,随着视角改变,她 / 他将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后人类操控的夹娃娃机,而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游戏道具。

雷双 Lei Shua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c4402219997053af3f0a25fd58a9f26.jpg

  雷双生于长沙市书香世家,祖父雷恪及伯、叔祖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湘史三杰”。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届创研班毕业,此前中文系本科毕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a360c21ba76ba887ac5a4a9fcc67581.jpg

雷双,《红与黑》,由两件作品组成,四联画《喷薄》每幅:116×89cm,麻布油彩,1995;

《日食葵》:240×312cm,麻布油彩,2013

《痛苦的黄金》,146×114cm,麻布油彩,2016

  四拼画《喷薄 1995》被艺术家私藏很久,这块巨大的“小马德兰蛋糕”不仅感动着观众,也牵引出艺术家二十二年前的情境……画面中处于生命盛期喷薄的活火山仍在不断地爆发,只是势头没有从前那么汹涌而逐渐变得内敛。就如生命一样,消逝无可避免,对生命的赞颂与对死亡的惧怕并存,两相对峙常表现在不同的画面(或同一画面),就如这红色的《喷薄 1995》依靠着黑色的《日食葵 2013》。

李琳琳 Li Linli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4fac4a75c5e8d0637ee90d87cc19a67.jpg

  李琳琳1992年生于黑龙江北安,2023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善于创作大空间、大架构装置作品、公共艺术作品,其作品强度、视觉冲击以及透视现实万象的锐度给人以深刻印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02087f3555e9fe76dc09350ddd408b28.jpg


李琳琳,《乳牙》,尺寸可变,乳牙复制品、木床、地胶,2017-2021

  艺术家将收集来的乳牙用树脂翻模成许多复制品,然后镶嵌在木床上。镶嵌的数字与符号是作者人生中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理位置坐标,艺术家躺在这张“牙床”上,后背印满“牙痕”拍成照片并钉在床上。

  乳牙的脱落象征一个人走向成年,但“脱落”本身是一个私密的过程,其他人很难发现,就如同床上的时间数字,别人也无法了解其中的含义,只有作者自己知道这些数字背后是其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如同牙齿脱落时的疼痛刻骨铭心。作品将个人成长中无法言说的私密感受用乳牙这种材料外化为一种可以体验的形式。

  本作品中的动物为人造材料仿制品,教学用品,艺术家用来表达她的成长经验。

刘佳怡 Liu Jiay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c6743dba8c6e30faeff5d0b29c812e7.jpg

  刘佳怡1994年生于深圳,现工作、生活于深圳。自幼学画,从古典经文中的大小神仙,形形色色的生活人物,到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刘佳怡将无数生命体灵活地展现在她的作品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3d2331f180ec0c5b2b5d9f4049e3763.jpg

刘佳怡,《存在21——挥舞的剑》,100×70cm,综合材料、纸本,2020;

《存在17——时代与印记》,100×70cm,综合材料、纸本,2020;

《存在16——时代与印记》,100×70cm,综合材料、纸本,2020

  作品呈现出艺术家对于希望的美好期盼。在重大无常的冲击面前,人们好像都长成了一个样子,是天地主宰的塑造与控制。是我们在万物间的一种渺小与单薄,因有过这种浩瀚的变动,而变得沉稳、臣服。扩散的去爱,去平静而耐心的等待,迎接着自己的四季。心无旁骛,便自会有万象的到来。

刘嘉颖 CryptoZR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237770e241e61ed1f805c1a46abdfa76.jpg

  刘嘉颖生于武汉,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就职于腾讯总部,担任国际业务部Global SNS首席产品设计师。2017年创办区块链企业,成立新加坡基金会ProChain。读研期间专注于使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进行艺术转化,并不断探索独特的艺术语言,2020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b9063407912e6d9913887a81503ea4e.jpg

刘嘉颖/CryptoZR,《Yap721》,由两部分组成,其中《YAP721》,11s,1080*1080,NFT,2021;

《YAP721》,190×152×270cm,1000kg,青铜、雕塑,2021

  灵感来自雅浦岛石币(FEI),这是人类最初的账本形态。从早期单式记账法到引领公司制的复式记账法,再到加密货币时代的布式记账法,人们对于财富的认知也在不断迭代。从比特币的 UTXO 到以太坊 ERC20/ERC721 的 Token标准,本质上它们都是账本,记录了拥有者的权益。而 ERC721 形态的加密艺术品,就像一个个雅浦岛石币。每一次的交易流转,都会在石币上刻下它们的曾经拥有者的印记。

  艺术家将比特币创世区块的 16 进制码刻在石币的一面,另一面将作品在TopBidder 拍卖。平台上的竞拍地址按照先后顺序以环绕的形式刻制在石币上。在这件实体作品上,每一位藏家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成为作品本体的一部分;同时在区块链的虚拟世界中,每一位藏家也在链上被永久纪录。

刘佳玉 Liu Jiayu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0ecc23164c063cbdbb6afe51287ba96.jpg

  刘佳玉1990年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伦敦。2014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同年组建刘佳玉工作室,致力于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研究。作品尝试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多重关系、人们观察自然的各种视角以及探索数据源作为本质线索成为物件网络中的交流节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fd3786a509c289acafb2a53bfef85b4.jpg

刘佳玉,《一个真实的帐篷》,每个约1.6×1.6×2.3m,媒体装置,木板、单片机、传感器、音响,2013-2023

  在现代社会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原生态逐渐转变为都市化居住区,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渴望体验真正的野外,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当代都市中原生态的定义。

  帐篷是该作品重要的视觉元素与隐喻符号。当观者进入帐篷时,它唤起了在城市郊外露营的感觉,给予观者个人空间体验的同时,使之暂时脱离城市景观的束缚。该作品结合来自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场景的声音,通过触发的方式随机地给予观者互动体验。

  该作品旨在唤起集体内省,促使个体反思周围真正野外的范围。在一个与未经触动的自然越来越疏远的世界中,该作品唤醒人们重新连接最原始的事物。它不仅是一次艺术体验,更是一次关于当代社会与自然之间对话和探索的契机。

陆蓉之 Victoria Lu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fd56b96e7e726ae7d565fa6ee830af5.jpg

  陆蓉之1951年生于台北,现工作、生活于杭州。整策师(Curategist) 、艺评人、电影制作人、电影导演。她是动漫美学理论及动漫双年展的创建者,华人首位女性策展人,“Curator”由她翻译为“策展人”,潮艺术教母级导师,跨界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34bd4f30643159d234c61a619fe02b1.jpg

陆蓉之,《璐璐家 VIKI LULU HOUSE》,复合媒材装置,尺寸可变

  璐璐家,是 73 岁的陆蓉之最新的行为艺术项目,体现了她的哲学信念:“生命仍在,就折腾不止”!这是她不屈不挠的创造力的生动见证:“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是艺术的一笔;我的存在,就是无尽艺术的画布。” 这深刻的宣言是她一生工作和梦想的精髓,是她岁月长河中编织的诗意交响曲。她说:“我之所为皆艺术!”

马可 Ma Ke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6eb7233223a5ada9a1a2b3f73b395a2.jpg

  马可1971年生于吉林,现工作、生活于珠海。1996年创建设计师品牌「例外」。2006年创立「無用工作室」并成立「無用品牌」。2009年被香港设计中心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荣誉。2010年荣膺“2010年世界青年领袖”。2018年应邀在WWD全球时尚论坛发表演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2c9f1e5f488190c308b1dbc8cdb039b0.png

马可,《無用之土地》系列,共11套,2007

  土地是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终极归宿。马可以土地为主题,采用泥土的色彩,将面料通过暴晒、水煮等手法形成了丰富的肌理和质感,传统的刺绣手工艺呈现出雕塑般的立体感。整个系列中的人物形象仿佛从泥土中生长出来,顶天立地,在凤凰中心的空间中呈现出凝重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马秋莎 Ma Qiush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e0f5b9b0818a87148b026dc3218581f.jpg

  马秋莎1982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毕业于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艺术。作品讨论社会文化转变下的个体经验,并试图探索摄影、影像与装置等不同媒介的性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b15ab919fedfbdf80189f57ab74e4924.png


马秋莎;《沃德兰-亚热带季风1》,110×210cm,水泥板、尼龙袜、木板、树脂、铁、不锈钢装裱,2022

  弹性不佳、色彩带有浓厚人造感的肉色尼龙袜今天早已过时,却曾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视为时髦装扮。在艺术家对童年的追溯中,肉色尼龙袜的存在仿佛并非为宣扬个性,而是对身体及其差异性的遮蔽。小时的身高让她在日常生活中只能看到大人们身上尼龙袜的高度,身体的私密性与集体性、贴身物品中包含的记忆和温度与时代美学交织在《沃德兰》中。伴随不同时代审美趣味的变迁,将近 50 年的跨度:身体、身份性别、时代和与之相关的话题在这之间隐隐现现。

  这是马秋莎从 2015 年起开始探索的系列,摔碎的水泥板被深浅不一的肉色尼龙袜包裹,再重新拼合。沃德兰是北京昌平区上世纪 90 年代掷巨资建造巨大的儿童乐园的名字,也是英文 wonderland 的汉语直译。

彭薇 Peng We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b01d817201308296e748f8fdacbaec3.jpg

  彭薇1974年生于成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凭借扎实的传统功底、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独特的私人目光和多元思维方式,将古代艺术资源与现在连接,寻求过去与当下的平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5348c7b56735d3d2662648bc3ce5ea7.jpg

彭薇,《我们都需要故事.塔的晨昏》,4分29秒,动画,2023

  艺术家自述:作品延续了我对叙事的着迷。如果说我的绘画自 2017 年开始,旨在讲述平行空间的叙事,由此生发的动画则企图探求纵向和横向空间叠加的叙事。这些动画由若干小故事组成,似绘画的延伸,又似绘画的分解与拆离。它们既是空间的叠加、故事的叠加,抑或是欲望的叠加、精神向度的叠加。现实经历、梦境、古代故事、神话传说成为灵感的碎片进入我的创作。当我极尽能事地重组这些碎片时,我像是生活里企图建立平衡的那个“她”。尝试反抗,粉身碎骨,又重新拼湊在一起,然后以无法预料的方式破碎,逃离,又回来,重组,破碎 ...... 古往今来,我们的故事大致相同,又各有不同。也许通过艺术的虚构可以让我说出部分真相。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人们都需要一个大的故事。真的!我们都需要故事。

秦玉芬 Qin Yufe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8f69be972edd14c0f6df5e58c0665b0.jpg

  秦玉芬1954年生于山东,1957年迁居北京,现生活于柏林和北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秦玉芬的大型装置表现出特有的超诗意风格。各个时期的作品皆显示出艺术与时间的对话,饱含她对社会与生活的关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da01cf1c8ce383e1856f54c355d5ca5.jpg

秦玉芬,《寒冬》,尺寸可变,晾衣架、白菜、电子时钟,2022

  这件作品最初是在德国展出,白菜在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菜”,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这次在凤凰中心梦之桥上的晾衣架、白菜、计时器组合而成的作品中,艺术家巧妙地把似乎三个毫不相关、但又都与冬季有关的物品组合在一起,隐喻着面对寒冬应该做出的应对。尽管时间可能是无法控制的,但我们仍然在困境中需要从容不迫。同时,在作品也展现出现代工业机器与自然生物间的张力。随着时间的变化,白菜的光影和新鲜度也随之变化。秦玉芬的艺术带有鲜明的东方意境,但却不会因此羁绊住对未来的憧憬,包括对生活乐观、幽默的态度。凤凰中心的空间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而秦玉芬的晾衣架在结构上形成了与之默契的音乐感,透过建筑白色与作品白色之间的缝隙,北京的蓝空白云给我们带来更为亮丽的梦想。

宋琨 Song Ku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f35b03422b2a0b323b5b550e4f8bcd2.jpg

  宋琨1977 年生于内蒙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客座教师,N12艺术团体的发起及组建人之一。通过捕捉描绘不同的形象、真实或超现实的瞬间,宋琨的创作展现出个体瑰丽隐秘的私人世界对变化中的中国特有的反映和关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4221603b913d961be9497e0f08bf044.jpg

宋琨,《自毁》,225×145×10cm,布面油画,2020

  针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宋琨是一个泛灵论者,也是跨越者与弥合者,她跨越不同媒介与形式,试图弥合着今天被各种规制所隔绝的感性。她所刻画的形象完美地体现了女性特质的复杂性,一种介于深情与克制、脆弱与坚忍之间无法言说的情愫。在她的理解中,女性的特质并非可以被轻易归纳,她们既可以是温柔的、安静的、敏感的,同时也可以是强势的、诱惑性的、充满占有欲的。

  宋琨的绘画所形塑的是一具又一具既现实又理想的躯体,有着闪烁着珍珠般光泽的肤质和即便是冷若冰霜也动人心魄的容貌。她们似乎从未陷入对于自我的迷失中,而是从始至终展现出一种完备的自主性和极其明确的觉知。

谭卓 Tan Zhu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c02d7790676b1bf73ee08dcd81c7fed.jpg

  谭卓演员、艺术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d1211bf5676535c06eae4a04ee2e7b5.jpg

谭卓《下午茶》,280×332×590cm,综合材料,2014-2021

  十台正方形的老式监视器被整齐摆放在餐桌上,犹如切割整齐的十块蛋糕。监视器里播放着一位神秘女人的表演,空间内环绕立体声则是2014-2021七年间具有大众知晓度的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娱乐、文化等领域的各种事件。艺术家用哲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件作品,邀请大家共同思考全球格局巨大变化影响下的全人类命运。除此之外,作品还有更多未竟的提示,就像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所言的“开放的作品”,当语言的结构在向生命世界打开时,作品就被赋予了生命的可能性。

陶艾民 Tao Aimi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ff860ae01c1af50ca63c85b82b02136.jpg

  陶艾民1974年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1999毕业于福建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2001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助教进修班。她怀着感同身受的情怀和人类学者的好奇观察农村妇女的生活,为她们默默无闻、随时可能被历史忘却的生命代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141c74c18c805c58f3fea28d799bea3.jpg

 陶艾民,《女书· 姐弟系列之我飞起来了》,138×34cm×7,纸本水墨,2019

  陶艾民近年新作之一《女书 · 姐弟系列》,结合湖南江永世代流传的女性文字——女书,将她所收集的当代女性的故事与秘密以“书法”的独特形式呈现出来。在作品母女、姐妹、姐弟等系列中,陶艾民将来源于美国地区的女性故事素材——这些故事的主题包含情感、性别、种族等——借助女书这一书写形式视觉化,既让女书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文字在当代语境下重获新生,同时又以“无声诗”诉说女性的私密故事,展现分享的强大力量。

童文敏 Tong Wenmi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d79347692efc2c3fd0d1f2b89e134d4.jpg

  童文敏1989年生于重庆,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重庆。创作常常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通过看似背反逻辑的行为,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通过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在语义丰富的情境中提示身体与行动的寓言性品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ce406e15686f9310b9b93b7151f3e62.jpg

童文敏,《海浪》,19分46秒,单频录像(彩色,无声),行为,金之岛,马来西亚,2019

图片由空白空间提供

  在沙滩上,艺术家的身体随着海浪运动。

  《拂过》

  艺术家倒挂在一棵树上,慢慢拂过土地。

  《放风》

  艺术家用连着头发的黑线缠绕在九块碎石上,在山顶放风。

王宝菊 Wang Baoju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03bbdaded84b89429fbb3f02e14a1c1.jpg

  王宝菊1965年生于辽宁,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今日美术馆副馆长,《今日美术》执行主编,也曾作为策展人进行工作。出版有《非艺术访谈》、《非建筑访谈》等。2010年开始独立艺术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271a31a7c0fbdf280c6ff6b39ebca0d.jpg

王宝菊,《群山》,9分7秒,行为影像,2023

  两个人在琐碎的日常里,嗑瓜子堆出的“小山”最终将两人隔绝。

  嗑一颗。

  嗑又一颗。

  在无边的日常里。堆积,叠加。

  在无尽的琐碎里。遮蔽彼此。隔绝彼此。

  在山的巍峨里,不再凝望。

王依雅 Wang Yiy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ff5dd9ddc1b5378b51b8640d6cf4d29.jpg

  王依雅1989年生于浙江,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全部以女性形象为载体,有浓浓的宿命感。同时又不拘于性别之分,思想上追求平衡,具有共性的人之向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8227acda5fa0943d2b083f0db2cbeac7.png

王依雅,《行云》,66.5×45cm,纸本水墨,2018;

《春晓吟》,69×46cm,纸本水墨,2018;

《繁空录皇后冠——青霭》,129×170cm,绢本设色,2023

  此为作者《水上可安居》系列之一。作品将水墨技法结合刺绣工艺的形式碰撞出别样的天真之趣。女子行走江湖本不是常态,女性在漫长历史中都扮演着被拘束的角色,而画面中木舟载酒载花,人随着乐声出游,行云流水,逍遥自在,表现出超脱羁绊的快乐。

  《春晓吟》

  人生的舞台终究是独来独往,擦肩而过的都如琴音,不在指上,不在琴上,留不住,带不走,只能竭尽用心地与他共处一段时间。此作在题材和画法上保留传统,却用超现实方式构成画面,散点布花,以帘幕造景。富有装饰性与象征性。

  《繁空录皇后冠——青霭》

  繁空录系列以极致的繁华富丽对比留白空幻表现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思考。用宋代皇后冠呈现女性独有的古典美和威仪感,连接当下女性整体自我意识觉醒的状态,也容纳了更为宏大的时空主题。

吴笛笛 Wu Did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c374469effde9c7e4fed419e1f93e0d.jpg

  吴笛笛1976 年生于重庆,200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2004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以精微的手法揭示出超越观看视距的视觉真实,将山石、苔藓、竹子、藤蔓、鸟等承载古老东方美学的惯有物拖出固有语境,使它们重新建立额外的亲缘关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6138db131db5e4d3f38a4c23133d5cc7.png

吴笛笛,《林中空地》,120×120cm,布面油画,2021;

《闪光的形体 A》,80×100cm,木板油画,2020;

《闪光的形体 B》,80×100cm,木板油画,2020

  “藤”具有竹子系列和青苔石系列所带来的双重精神特征,艺术家借助藤几何般的抽象性把微观世界附着其上、纳入其中,呈现出“一花一世界”之感,以自然之物展现人的精神气息。

  “石”是中国传统人文的审美对象,所以有很多程式化的种类,通过不同造型和笔墨来展示人文精神。吴笛笛关注的则是石头上微观的青苔,这通常是被人们忽略的。她采用了极精微的画法,呈现出一种超越所见本身的现实感,从而更具体更有生命力。她画的每一块石头都像一座山,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理想的世界、全新的超现实的世界。

向京 Xiang J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194ba5275a2c1682037871ca9751521.jpg

  向京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28c1dabc63305db8141e6b364bab421.jpg

向京,《凡人——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300×165×80cm,玻璃钢着色,2011。

  作品题名来自阿赫玛托娃在 1963 年夏天创作的《子夜诗抄》的题记:“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只有寂静能维护寂静”。向京试图将杂技表演的镜像式定格亮相,化作对人在社会属性之下的真实处境的一次伤心戏仿。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只有镜子能梦见镜子”意味着两个完全异质性的人在自身的理解力与共同感中相互寻找对方的影子,或者说寻找自己的影子。

  整个“凡人”系列也是向京作品中东方美学的展现——“杂技”题材本身就是属于东方的艺术话题,主人公的身体形态、衣服褶皱和面部表情,所有作品都试图对传统的雕塑形态做一种“扁平化”的处理,试图唤醒某种东方传统美学的审美方式。悖谬的是,作者与观者间总是不停歇地试图相互地将自己的理解透支给对方,正如只有镜子才能梦见镜子一样。

邢丹文 Xing Danwe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868213e3324eafd1f51457bd4dee552.jpg

  邢丹文1967年生于西安,1992年获中央美院学士学位,2001年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北京。通过照相机观察与挑战中国的社会问题、人性、女性身份及有关出生于60年代的人,探讨文化情节之间的断层、传统与全球化之间的冲突、发展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和人的困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f89b55b6d56fd01cec279ef06ca6dee.jpg

邢丹文,《绝缘》系列,每幅120×148cm,摄影,2002-2003

  艺术家曾经前往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电子垃圾的回收问题对周边城镇和乡村的影响。在“绝缘”系列作品中,她以批判的眼光和敏锐的镜头审视着科技垃圾的美学,表达了对环境的关切和对南方沿海地区工人的生活变化的担忧,这一切虽未暴露在镜头前,我们却能感觉到城市问题潜藏于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

熊文韵 Xiong Wenyu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b4f3edc0f27351e2ad74ba8a07d8184.jpg

  熊文韵1955年生于重庆, 1983年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93年日本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获硕士毕业。现工作、生活于重庆。1998-2001年在川藏青藏线实施的“流动彩虹”艺术项目,融合了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环境干预、社会现象等有着多重复杂性的综合艺术计划,是上世纪90年代末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大型的行为和装置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acdfeb8531e59b7df74485d9542e3cb1.jpg

熊文韵,《流动彩虹影像》,11分56秒,录像视频,1999;

《流动彩虹系列川藏线 雀儿山车队一号》,148×107cm,摄影,1999;

《流动彩虹图片资料》,20×15cm×35,摄影

  1998-2001 年在川藏青藏线实施的“流动彩虹”艺术项目,是熊文韵重要的社会学转向意义的作品。该项目开始于艺术家自己在自然中寻找可以表现的色彩,同时自己也有感觉的自然物体。后来演变成将颜色涂抹在沿路随机遇见的石块。她也将单色布块挂于汽车上、木屋的门上……汽车在川藏线、青藏线上行驶形成流动的色彩,宛若彩虹,也触动了当地人和进藏人员对美的追求,对人类破坏自然的关注。这件作品融合了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环境干预、社会现象等有着多重复杂性的综合艺术计划,也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大型的行为和装置作品,留下了摄影、装置、影像、该项目相关草图、资料和大量文献。

徐丝易 Edie Siyi Xu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427616112e9b14a8e3e1f8700b5c071.jpg

  徐丝易2000年出生于纽约,2023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她的作品涉及多种媒介雕塑装置、陶瓷、服装、绘画等。作品广泛聚焦于身体与空间和时间的感知,以及‘自我’和‘无我’之间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59b941c57008c593241ce1d6205d1f7e.jpg

徐丝易,《陶遇铁,铁遇陶》,177×58×240cm,氧化金属和烧制陶器,2023

  作品中,陶瓷碎片从未真正地相逢或融合,但我们的大脑却将其视为一体。作品名参考了 CDG(Comme des Garçons)1997 年的 Body Meets Dress Dress Meets Body 秀。在那个赞颂美丽的年代,该系列通过变形的身体和淤青妆容展现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无形的影响。陶泥就像身体,它是亲密的,也是脆弱的。中国与陶瓷的悠久历史以及对陶瓷制品的完美追求可以与人们对于女性角色的理想化和完美化类比。只有“美丽”才能被看到和接受。就像这个在运输过程中破碎的陶瓷作品一样,它代表了不被看见的、遗弃和“失败”。作品唤起了大脑处理已知与未知、期望、耐心和愉悦的能力:当碎片重聚时,喜悦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但也包含了源自外界的静止与平和,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机械操纵的。

闫平 Yan P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1f08aba49b077218f0aee31b26a28d6.jpg

  闫平1956年生于济南,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d0497d6fada2779dbff65b2d5c0178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edd283e72fad2bf91a369b06f4ef871.jpg

 闫平,《夏天的声音》,180×160cm×2,布面油画,2022

  艺术家自述:深夏又到了小城的工作室看到院子里满目的花开,那一刻耳朵有种万物融在一起的轰鸣声消失在了天边的感觉。静悄悄的世界,眼中只有花开的惊奇,耳朵听到了枝蔓的伸展,弥漫整个上空的花香让我只能想着画画的事情。满园子花的枝蔓都相互较量着向上升腾,披挂在叶子和枝稍上的花朵,使那些枝蔓微微弯下犹如我心中隐形的翅膀。

尹秀珍 Yin Xiuzhe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9401be6728aaa4c86e5081560ba4367.jpg

  尹秀珍1963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影像、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具有实验性和多样性,把不同人的经历、记忆和时代的印痕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并对材料进行反思和实验。

  基于凤凰中心的建筑特点和地处朝阳公园旁的地理位置,还有周边城市风貌以及日照变化的时间光影。在建筑内面向公园和街道有着著名的“220米长梦之桥”的挑空空间中,在直径5.8米的黑色地毯上造一个5米高的半圆墨墙,艺术家将《潜喉》嵌入墨墙中,把《干杯》放在地毯的中心,透过《潜喉》可以看到《干杯》与建筑内景及外面的世界。并改变和拓展着看世界的视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55baab64479ac1ea49c576e0ded03c2.png

尹秀珍,《干杯》,直径150cm 、高283.5cm,玻璃、钢管和钢板、环氧树脂,2020;

《潜喉》,86×92×80cm,玻璃、不锈钢、水晶球,2021-2023

  《干杯》

  透过《潜喉》看到的是被拓宽视角的建筑以及外景和作品《干杯》。《干杯》这件作品创作于2020-2021年,是由定制的带颜色把手的不同大小的透明玻璃杯组成。干杯是人们相聚时喝酒或喝饮料的一种带有祝贺意味的欢聚仪式。这些空的杯子碰在一起,既是聚在一起时刻的纪念碑塔,又是疏离孤独的写照,还是期待重聚的狂欢。这是被自然和岁月包浆的塔,是承载能量的塔。这件作品曾经在青岛西海美术馆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圆形半露天的空间中展出,形成了有着裂痕、碎片、水渍、苔藓、锈迹和自然岁月的印痕,在透与不透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支撑而挺立着。透过《潜喉》可以看到将这个有着凝聚力和岁月印痕的”干杯塔“与凤凰中心的建筑内外融为一体,在日夜更替中不断地变换。为平等的共存干上一杯。

  《潜喉》

  《潜喉》 创作于 2020-2023,是尹秀珍用琉璃材料调出的生命体颜色制作的,她把这一个系列颜色称之为”修真粉“。观察孔如同人的喉咙,既是进食吞咽维持生命的大门,又是声音的传递通道。这个带有抽象意味的玻璃生命体,虽然脆弱但却有着生命的活力。同时,这个《潜喉》也是隐喻女性在社会中常被忽视的话语权以及被忽视的能量。


喻红 Yu Ho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32555137e077c5fc2187e82bb88d599.jpg

  喻红1966年生于西安。1984-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1994-1996年研究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读研究生。1988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47a20e283d2862316ca85cf4a27e4b9.jpg

喻红,《穿洞云》,140×150cm,布面丙烯,2017

  1994年,喻红生下女儿刘娃,此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务中。她不止一次提到孩子的出生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这番影响既有生活重心的转移,也指与新生命紧密相伴所萌生的独特感悟。这件名为《穿洞云》的油画作品便是以其女儿的形象作为创作主体,表达了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个人的存在状况以及成长的反思——她似乎在坠入黑洞,也似乎漂浮于云端,她平静地凝视观看者,同时也让观者陷入凝视中。

翟永明 Zhai Yongmi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07eca3d7ca6d52e3369315a3db0395b.jpg

  翟永明1955年生于四川,诗人、作家、编剧。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6年离职,后专注写作。1998年在成都创立独立文化品牌“白夜” ,亦为文化沙龙,策划、举办了一系列跨领域文化活动,经营至今。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7689c81368564da97e34c5448c602616.png

翟永明,《月球背面1》,80×100cm,布面油画,2022;《月球背面2》,80×100cm,布面油画,2022;

《月球背面3》,80×100cm,布面油画,2022;

《月球背面4》,80×100cm,布面油画,2022;中间文字部分是两首诗,名称分别是:《月球背面》、《太空垃圾》,2022

  中间文字部分是两首诗,名称分别是:《月球背面》、《太空垃圾》。

赵小黎 Zhao Xiaol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28575c2daa62c2f05ad3b22ac3370a9.jpg

  赵小黎1990年出生,视觉艺术家,国内外知名艺术博主,抖音艺术推广官,抖音年度高光人物,克劳锐年度创意达人,微信视频号年度影响力博主,社交媒体首位千万级女性艺术创作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0278ac9180dd38190f803bbbbf2b97d9.jpg

赵小黎,《燃烧中的风筝》,200×148×156cm,玻璃钢,2022

  艺术家自述:风筝对我来说一直象征自由和梦想,而燃烧的风筝或多或少暗示着自我被迫改变时的某种失落。然而,花朵新生绽放,也被视为对传统与现代、旧与新之间关系的一种隐喻。

周力 Zhou L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740c86cbbf5c38630f8b5c3516b4ddf.jpg

  周力1969年生于湖南,现工作、生活于深圳。1991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深圳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 OCAT 欢乐海岸展区盒子艺术空间艺术总监,顺德华侨城盒子美术馆艺术总监,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主任、坪山美术馆学术委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768109850d3e472ba279e2f1b3ea920.jpg

周力,《2020年的春天》,300×1000cm,布面综合材料,2020

  “春天”系列是周力 2020 年以来的新作,是“致挚爱的蓝”和“桃花源”系列的最新发展。作品将 2020 年春天的坎坷、苦难与希望,及更广意义上春天触及的情感、理智与哲思,凝结在“对空间的凝视”中。

  蓝色与绿色以相互侵蚀的方式连结,营造转瞬即逝的速度感和破碎感,凋零的笔触和粉色碎片夹杂其中,如同清脆音符的回响。

  周力相信,人对自然和城市的认知,最终源于对自我的认知,人的内在深处都渴望爱与生机。这不仅是后现代世界人们应该寻求的精神支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中自我与世界之关系的真意。

朱哲琴 Dadaw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621beb81a42c5648d08c2bf2d66f2df6.jpg

  朱哲琴1968年生于广东。歌手、独立音乐人、声音艺术家、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同济创意设计学院课席教授,联合创办声音实验室Tongji-Dadawa SOUND LAB。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a90f31f6ce2695a5224826dc1d945f8.jpg

朱哲琴,《山顶》,4分46秒 ,声音采样、音乐、影像,2009-2013

  2009 年,朱哲琴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亲善大使的身份带领团队展开“世界听见——民族音乐寻访之旅”。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 5000 多米的定日县,采录到洛谐传承人顿珠的弹唱。伴着藏人特有的单音弹唱,顿珠用一曲《赞美雪山》表达了对雪山和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在高保真声音采样基础之上,朱哲琴联合新锐音乐人展开音乐创作与后期制作,由此呈现出传承与当代对话、声音采样与先锋音乐碰撞的音乐作品《山顶》。艺术家希望借由这一作品传达一种态度,即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寻一种新的关系,也找寻新的未来和出路。

邹雅琦 Zou Yaqi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0128f9025b0c187c3f48a9a4ba1ba98.jpg

  邹雅琦1998年生于湖南,2021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21签约HRD画廊,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擅⻓使用社交网络、公众舆论等媒介,作品题材倾向基于当下社会背景,作为异军突起的新人艺术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c618227388f765e21286929a986c40c.jpg

 邹雅琦,《重金买母》,行为影像,2022至今

  艺术家自述:童年我得到的母爱并不是充沛均匀的,今年我 24 岁,我的母亲在 24 岁也生下了我。我 24 年反复思考母亲是否真的爱我,爱是可以量化的吗?是可以暂时伪装的吗?母爱的价值是多少?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妈妈,那我不择手段付费买来瞬间拥有的妈妈呢?我想要我买来的妈妈在付费的 24 小时里无论是装的还是真的都永远爱我。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6cbbbd2c3e2c53693d285ce6768827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abe08f10bd8926574e3a5cc7faf9f4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e4f4a0e5daab0a6c7496001702e471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fe397253bdceee00f44199202de6c3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349dccec81967147b4566e86a9fe7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b82d7d16a14848b4928048795a6fc9d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8b0dde95342b4784499d28a78eb0ce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0c15e8c1850f62f88969032d2899a96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646a31ade4d51416ad011b6f54e638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c02fb24b63c035f61aa54565d871a8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2e54e062201f420aa7209bc8c629a6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ef5fcfcf13a95746e4c1e5fe5cd1167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cd7e8c81e64a2afd717a7a8d4f32eeb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d5790b31593190863de40355a7d882d5.jpg


学术主持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49c72cd70261d85848648e66491b2561.jpg

陶咏白,女 ,1937年生,江苏江阴人。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 会员,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 会员,“女性文化艺术学社”社长。

1985年——1989年曾任《中国美术报》主任编辑。1999年文化部直属机关妇联授于“巾帼建功”标兵。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2015年获“萧淑芳艺术奖”之“特别奖”。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中国油画史,90年代研究中国女性艺术,被史家认为是:在此两项研究领域中,都处于我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领先地位”,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

【策展人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670f0acc2444f405b1d14b26aacb5eb.jpg

肖戈,艺术家、策展人、媒体人,凤凰艺术副总裁、总编辑、凤凰中心执行馆长。出生于艺术世家,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美术学院、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法国巴黎时装工会高级服装学院、巴黎八大等多所院校。旅法14年,2009年归国,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肖戈具有以人为本的艺术态度,她将东西方文化观融合,在艺术实践中呈现了一种非二元论的开放式观看方式。

作为策展人,她担任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山公园计划”策展人;2013 年第 55 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大运河”策展人,以艺术之举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同年,于法国巴黎策划国际艺术城 50 周年纪念展“纤维之缘:万曼&宋怀桂”;2019 年,与乔纳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成立策展组合,策划 CHAO 艺术中心年度大展“观看之道”;2020 年,策划“从屏幕到观念—50 年的历史”“当速度成为形式—在屏幕里生活”艺术展等。

2014 年,肖戈加盟凤凰卫视集团,先后任“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全媒体总编辑,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艺术总监、凤凰中心执行馆长。她与团队一起将“凤凰艺术”打造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媒体之一,并策划完成众多极具影响力的展览与活动。如 “中法艺术之春十周年项目— 从时差开始” “中英文化交流年伦敦闭幕艺术庆典 ”“海阔凭澜 中英艺术时尚盛典”“凤凰卫视 20 周年台庆巨献大展”“被仪式化的真实:苏新平作品展” “海阔凭澜——中英艺术时尚盛典 ”“美无止境——韩美林的雕塑世界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大脑的秘密”“从新古典到后当代——凤凰中心青年艺术家秋季沙龙展”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