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诗境之所在

  "我发现,人们在评论周力的作品时,采用了某种隐晦的、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同时又将这一切明白无误地置入一种诗境。我相信,如果不是周力的作品以其抽象的特征鼓励了这一方式,就是批评家本身对诗境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的确,尽管抽象艺术从来都远离了建设一个现实世界的目标,但它也没有表示过它的终点只能是诗人的栖身之地,在那里交换只有缪斯才能接收的暗语和信息。选择抽象艺术(我们说“选择”,是因为我们当中还没有谁不是通过模仿自然而走进艺术),在周力看来也许并不意味着告别自己的过去,反而更像是一次次地回到她自己。我们在她的作品中,很容易发现那些对一位绘画者来说极为珍贵的视觉体验:对于线条的准确而又轻松的把握,对于颜色的细微变化的小心处理—这一切,似乎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曾认真对待过的。

  周力曾给自己的作品总体命名为《窗中世界》,这无疑也是她个人诗性的发挥,表达了她想为我们建一座桥去连接观看与记忆的愿望,其实结果是在你我她之间产生了某种意象的传递。“窗中世界”与“窗外世界”在表达上是迥然有别的,同时也确切地呈现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有趣的是,“窗中世界”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我们习惯于“说”和“看”窗外的世界)。如果是“窗外”,我们必然会带着观察家和解码者的目光去辨认这世界的形态和信息,而“窗中”,我们知道,它并不是指从窗外朝里看的那个窄小的个人世界,而是被锁定了位置之后的具有多重可能性的想象世界,“看”在这里是作为形容词而不是动词。当然,抽象艺术的形式范畴使想象在每个人那里都获得了增值,但接下来我们仍然要了解每一个艺术家的不同态度: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艺术家该如何过滤掉那些明显不属于自己的成分,同时又能保证不让自己成为被观看的对象。

  诗境藉由这一问题的呈现和解决而产生,属于这一情形的艺术家自然也就不会将诗境物化为“景象”。从非景象的角度理解周力的《窗中世界》可能是进入她作品的一条捷径,得到的结论是一切形色都倾向于自传性的表达,倾向内心的自言自语,它试图将自我与所有的阴性名词—例如“艺术”—建立起一种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她的自传体系中,一切都是和谐自然的,就像她顺顺当当的人生。也许,只有一件事情除外:在绘画上选择抽象的表达方式显然与当今的艺术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她突显并屈从了某些女性意识:耽于幻想和捕捉梦境,将现实排除在窗中世界之外,于是所有的画面元素都直接回复到未被利用之前的样子,颜色、线条、形状,甚至是为了加强触觉的纱布,它们都奇妙地构成了一个整体,同时又各自为阵,叙说着它们未曾相遇时的兴奋。这种女性意识的另一个特质是它们显得十分轻盈,像蝴蝶飞在一个并不十分晴朗的日子里,让人无法形容。

  也许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特质。当我们看到周力的窗中世界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什么,却总是这么打开着时,我们几乎就想说这本身就是诗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蒙德里安曾经将抽象静止到死,这已经走向了一种绝对。周力的抽象世界是重视生命感的,但也并不认为生命就是活力。醒着,或者半睡半醒,这更美妙,不是吗?"

作者:陈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