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策展人高岭:我目睹吃两块钱面条的艺术家如何身价上亿

  理论素养与洞察的眼光或许是策展人高岭对于这个纷乱的时代最有力的解读。

  十多年前,当高岭在中国美术馆旁小摊请朱发东、张洹、马六明、庄辉、王晋些如今的艺术家们吃着两块钱一碗的面条时,也许谁都不能准确清晰地描绘自己的未来,但现在,在拥有蓬勃的艺术发展时,高岭策展的出发点也许更能让我们明白,中国艺术家们过去的努力。

  1996年12月,当高岭等人第一次以专场的形式推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由于当时整个当代市场尚为形成,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十年后的2006年春天,纽约苏富比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一举突破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度上半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总成交额也创纪录的接近10亿元人民币,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也纷纷被打破——如何解释这些?过去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阐释和解读才是认知的最好途径。它就像巴尔扎克的小说一样提供了头脑的影响,他对于艺术家理念与创作的描述如同一位杰出的作家,在概述一位他所欣赏的艺术家的文章中,他甚至在开头描绘孔子站在河岸上看水流逝而去,发出一声:“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在策展生涯中,高岭时刻体现的是,什么是艺术的使命感,什么又是艺术的责任感。为此,他追求艺术的纯粹性,即使你对于意识形态的变化毫无兴趣,但这些展览仍值得一看。

  他的父亲是一位酷爱书法的军人,他与哥哥以涂鸦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从初中开始他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那是一本三百年前编纂的国画入门教程。十八岁那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二十二岁,当许多同学已开始在心里筹划着大学毕业后到什么样的国家机关里工作,从事实际的社会政治工作时。他通过有78个人竞争3个正式名额的考试,攻读以美术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后来,他喜欢以艺术批评的形式在美术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参加“现代艺术研讨会”时,人们惊讶于这个文笔老练的美术评论作者的年龄——那时他只有二十四岁。

  “独立策展人应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如今,这位在中国民航杂志工作了十多年的编辑这样诠释着他的身份,他依旧在为这本免费提供给旅客看的图文并茂的中英双语杂志工作——“因为我需要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或者叫饭碗来支撑我自认为还比较自由独立的艺术思考和批评”。他依旧戴着那付文静的眼镜,穿着衬衫、西裤、一头短发。很多年不见的朋友都会问他:你怎么还那么年轻?

  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十一年的时间,他是靠租房子挺过来的,并且搬了七次家。但他策划的展览绝大多数成为了一种美术断代史般的总结:“感受金钱”,被评论家认为是阐释了“商品消费对于我们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的影响”。“黑白灰”,被媒体评为“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动物凶猛”,则被惊呼为足以“证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视野和本土自身所带有的特色”。为了能举办一次成功的展览,他甚至筹备五年。在艺术展览会上经常能看到他穿梭的身影,人们评价说:他是一位善于总结归纳的阁楼学者,又是一位疾呼鸣金的现代派拥趸。

  对于高岭来说,是这个时代的变化让中国的当代艺术进入了繁荣与紊乱的趋势之中,当代艺术展览的火红则让这种强盛更加引人瞩目。高岭比他的同时代策展人更为深沉的是,他拉近了艺术与社会变迁的距离,也保持着艺术的文化独立性以及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和张力。他将艺术品在变化中与历史达成了寓言的架构。又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他的策展中,的确触摸到了历史发展的潜流与艺术品相辅相成的制衡关系,见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当下时代的矛盾和问题。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