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观念艺术在中国:太过泛滥还是刚刚开始?

研讨会海报

  从杜尚之后,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观念艺术运动被当代艺术家们广泛采用,虽然他们不以“观念艺术家”自居, 但反商业化、社会/政治批判、观念/信息作为媒介等观点,尤其对从事装置、表演、网络、电子/数码艺术的艺术家来说,仍然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方面。受其影响,中国的观念艺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也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一方面是人们热衷于以“观念艺术家”自居,“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深入人心,另外一方面,有人认为关于观念艺术的理论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那么现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观念之道”梳理当代观念艺术发展脉络

  “一方面,观念艺术在艺术实践上有着丰富的成果。作为新前卫的一部分,观念艺术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并对其后的全球当代艺术以及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中,观念艺术并未被系统的清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4月9日至1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的“观念之道:2018国际雕塑研讨会”提出了这样一个背景,并以此为推动观念艺术学术研究的深入,邀请到国内外27位在该领域有专门研究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哲学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与会,分历史与理论、情景与现场、遗产与扩展三个单元进行主题发言。

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从研讨会的主题设置,我们可以看到,整场研讨会从历史脉络到概念再到具体案例以及未来可能,为我们梳理了观念艺术发展的历程,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博士认为“观念化”和“社会化”是当代艺术中两个主要倾向,狭义上的“观念艺术”起源于美国60年代中期的概念艺术。索尔列维特在知觉艺术和概念艺术两个范畴当中来为“概念艺术”和之前的传统艺术划界。客苏斯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划界,在视觉表象和概念之间划分一个界限。在他的《艺术与哲学》文章中特别提到杜尚以及杜尚的《现成品》,他认为杜尚之后所有艺术都是概念性的。

  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则认为“观念艺术包含概念艺术,但不等于概念艺术。观念是整体性的认知和理解世界,概念是用词语表达的某一既定的定义。概念艺术有两种:1、以语言文字直接表达概念,概念即艺术。2、以某种先在的概念指导创作,即传统的主题先行,以艺术图解概念。雕塑艺术中的材料是建构艺术的基础,对材料的处理和综合运用,形成艺术形式语言,而艺术语言是观念艺术形成的根本,也是判断观念艺术高下的分水岭。当代雕塑的扩展不仅在于观念的扩展,更在于艺术语言的扩展,即艺术家对材料与语言的认知与运用的扩展。”

研讨会现场

  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博士着重强调了“回到现场”,这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值得我们思考,一点是强调美国分析哲学在当时的活跃,然后这个导致了艺术的哲学化,另外一个是强调当时社会政治的现场,就是越战、女权主义兴起艺术非物质化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社会政治的现实和艺术的哲学化倾向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关系,最后谈到了雕塑问题,他认为非物质化并不是要取消物质,而是对应着取消视觉性,所以雕塑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介绍,2016年的“雕塑之道”国际雕塑研讨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响应。 借助论坛以及一系列的讲座,在一定层面上填补了现代主义雕塑在中国当代雕塑理论研究和雕塑教育上的缺失和不足。今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样是以两本经典著作出版为契机,一本是露西·利帕德的《六年:1966-1972年艺术的去物质化》和另外一本丹·格雷厄姆《摇滚我的信仰》,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聚焦点是在国际范围内的当代艺术以及对当代艺术有着广泛和深刻影响的“观念艺术”,不论是对雕塑教育,还是对当代艺术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新书发布现场

  “这30年来在中国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当代雕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西方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我们无论是教育、理论、建设,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和系统性的传承,既然我们要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就必须要了解人家的话语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光靠揣摩人家的理论、思潮或者是完全是模仿跟风,这些书籍其实都是上个世纪西方六七十年代的,我们在做这些事情实际上仍然是在补课,填补现当代艺术基础性理论的缺失和不足,我想一定会对中国当代雕塑或者是当代艺术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通过了解然后判断和分析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中国雕塑发展的道路。”吕品昌讲到。

  “观念艺术”下人人都是艺术家?什么都是艺术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观念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近四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但也面临着观念艺术“泛滥”的问题,这或许与理论研究的之后有关。

  “中国当前的各种观念艺术,确实以‘非艺术’的方式做过头了:要么过于观念化,成为点子艺术,尽管西方当代艺术已经越来越观念化,观念与制作过程已经分离,但中国当代并没有内在的思想深度,一个个作品就如同点子公司出来的推销产品而已,让懂哲学的人哑然失笑,也是因为观念的空洞化过于依赖技术的制作,与工艺制作也没有根本区别;或者观念的瞬时恰切性,并没有时间的含蕴,与自己个体生命没有根本关系。要么过于技术化,把艺术变成了技术发明与技术操作,尽管艺术与时代的技术密切相关,但艺术如果与个体的生命情感,与生命的有限性和瑕疵,与灵魂的颤栗没有关系,艺术就仅仅成为技术的派生品而已。要么过于社会化,让艺术承担了太多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戏剧,问题打击,而又并没有戏剧的那种丰富意味,也并没有同时联系艺术本身的危机,并没有把社会的思考上升为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同时包含二者但又表现出二者之间的张力!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只有一时的展览效应,而全然忽视了艺术的审美性。要么过于行为化,这些行为艺术在反思当下政治意识形态上有着力量,但更多是在自残意义上的生命政治,最后换取生命经济的利益,而中国文化从来不缺乏自残的艺术。”夏可君讲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

  批评家王春辰也有同样的看法,观念艺术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偶然做了一件作品就是观念艺术家了,在他看来,观念艺术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系统,需要不断的探讨作品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内在的结构,有的是为了消除艺术家的主体,有的是为了消除情感,这都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和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描述一个简单的事物,在这个方面,我们对观念艺术的解读和理解还缺少丰富、系统和它本应该涉及的内容。

  王春辰表示,此次出版的书籍《六年:1966-1972年艺术的去物质化》讲述了欧美两大洲观念艺术范畴但又不仅仅限于几个狭隘的类型,比如涉及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雕塑等等,这一切汇聚成了观念艺术的指向,回到中国来讲,什么是观念艺术呢?通常来讲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超越了日常经验,并不是日常的构成,打破了日常我们所有的对世界单一的经验式的理解,观念艺术的奥妙在于你可以拿很多的东西来进行探讨,当代艺术的类型非常丰富又彼此矛盾,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就是观念艺术应该这样做,相反它是在这种相互矛盾中,相互针对当中成立,比如有人认为黑代表了世界的神秘,有人认为白代表了世界的完整和至高,这就是相互,观念艺术是持续性的探讨一个问题,都有一种颠覆性的姿态,甚至做了之后不被人们理解,过了若干年之后才被艺术史记载,这是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家如何展开工作?

  观念艺术不是一个点子,也不是什么都能成为艺术和人人都是艺术家,那么观念艺术家是如何展开工作的呢?

  王春辰举例,一个艺术家创作了一个正方形结构,可能观众看到是几何图形,优美的线条等等,但在艺术家看来这是世界的结构,同时也引发了人的主体感知和关系,这是他们的观念,包括用文字的、行为的,包括用自己身体的、符号性的,这一切看起来都不是为了一个景象的描摹,对自然的再现,反映的是人的想法和概念如何投射出来。比如在绘画领域,一位艺术家艺术家画的是色谱,既非是抽象同时表现的是色谱与人的关系,一层一层递进的变化,让你看到的是一个系统,这个可以称为观念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隋建国教授

  “观念艺术家是一个特别强烈的自主的,不是偶发的随机的,偶发艺术也是观念艺术的一种,但是它是有目的的,观念艺术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他是自主的,我要做什么非常明确,我设定规则,是如何思考的,当然这种方式别人能不能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反证和反驳,甚至是怀疑,这都是观念艺术要达到的目标。”王春辰讲到。

  隋建国就是这样一位对问题有持续性思考的艺术家,关于工作和思索他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我从‘三人工作室’之后展开的工作,就是先设置一、两个规则,然后在这规则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就是你做什么不做什么非常明确,清清楚楚就可以展开工作了。”

  通过此次活动,隋建国分清楚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观念艺术”,另外一个是“观念主义艺术”。2006年之前,隋建国一直觉着自己是一个“观念艺术家”,因为通常意义上,杜尚之后艺术家都是与观念艺术有关的艺术家。但在2006年,黄笃策划的“物派”展览在北京开幕,当时还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隋建国主持了物派艺术家关根申夫与小清水渐的讲座。讲座期间有学生提问,你们俩是观念艺术家吗?他们两个犹豫着,但最终还是说了是。这件事让他感到震惊:当每个人都想当观念艺术家的时候,观念艺术就该收场了。所以他当场强调说自己宁愿不做一个观念艺术家,而只是做成自己。

研讨会现场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自己是一个观念主义艺术家。我是在观念主义的背景上展开我的工作的,观念主义艺术家并不等于观念艺术家。我一直是在理解了观念艺术产生的背景之后,把自己工作直接落实到具体的物质上。”隋建国讲到。

  而对于吕品昌来说,他不排斥观念艺术,因为当代雕塑创作中观念呈现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如何呈现?彻底的去物质化而呈现观念,不可取也不是方向。在他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具有高度技术含量的、 能够呈现出有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具有视觉审美价值几个方面完美结合的作品。“在教学上我也是这么要求的,我不希望学生在创作中空洞的、简单的、完全抛弃材料运用和技术表现的去呈现观念。 我一直是这个观点 ,我们不是纯粹的哲学家、思想家,而应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如果你完全抛弃材料和我们的技术,手工,完全去做与视觉造型没有关系的创作,这体现不出我们作为艺术创作者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一直保持着这么一个原则,就是作品必须呈现一个鲜明的观点,要有鲜明的思想,但是他一定是通过材料和技术来呈现的。”

  观念艺术看不懂怎么办?

  观念艺术很多时候涉及到思想、概念、哲学等等玄之又玄的东西,如果没有文本的介绍和背景的了解很难看懂,并且有的时候,艺术家还会讲到,作品只需要看就行了,什么意思需要观众自己去悟,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看不懂是观众的层次太低还是艺术家在故弄玄虚?

  吕品昌表示自己特别反感一件作品要读长篇文字解说才能理解:“一个视觉作品,通过文学性的描述才能理解,我觉得已经丧失了作为视觉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赞成的是通过作品的视觉传达,能够感受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

研讨会现场

  王春辰则表示,这不是一个看的问题,我们经常对观念艺术有一个误读,以为是看,其实是一种思考和带入的过程,进入到观念艺术家创作的设定里面:“有艺术家会说,我的作品不用我解释,如果有了这句话,就不是观念艺术,在这个层面上就阻挡了别人的进入,说你们去看,这恰恰是艺术家在逃离,艺术家对自己创作有一套解读,我们才能探讨他到底打到了什么程度,观念艺术家就是再创造一个自己独立自主的世界,无论是符号、文字,观念艺术不是看,是理解,是思维上的跟进,要去阅读和聆听。”

  艺术家获得知识的启蒙,在思想的激荡中对世界的解读,特别是关于哲学、思想介入到艺术创作里面来,这才能构成观念艺术,否则观念艺术的来源在哪里?发动力在哪里?我们现在不是要解决看的问题,而是思考的问题,当你找到一个思考的方式和方法的时候,和一个探讨的目标的时候,要持续的做,在做的过程中会修正自己的系统,然后形成自己独有的东西,这是观念艺术或者是观念艺术应该具有的特质。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