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为《王庐记》所做序文

  王伯勋是我的博士生。他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尤其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写作两个方面有着令人称道的表现。

  我对该学生的了解始于2008年,当时他选择“中国美术理法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方向。王伯勋的本科、硕士都在本校中国画专业完成,打下了完善的学术基础。本科毕业到入读硕士之间的六年时间,在地方大学担任教职,经历了充分的生活历练,这为他后来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生活基础。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时候,他已经具备相对扎实的学术积累,个人创作面貌也逐渐形成。从对多方面招考条件的综合比较来看,王伯勋应该算得上同龄画家中的佼佼者。所以,他顺利成为我当年招收的两名博士生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对王伯勋的创作与研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与大多数画家不同,王伯勋表现出对理论研究的极大兴趣。他的这种研究能力,尤其体现在对艺术家个案资料的收集与梳理方面。可贵的是,王伯勋能够从他研究对象的艺术历程中发现关于艺术发展的普遍性规律,而且这些规律又能对他本人的创作产生积极作用。在王伯勋身上,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形成了良性的互动。这表现在他的毕业论文——关于董希文的研究和近期的绘画创作上,都体现了这样一个长处。除了研究他者之外,他还能够将自己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自己不同时期思想脉络与创作走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形成清晰规划。这是一般搞绘画的人所欠缺的,应该鼓励!

  此次画册中展示的这批写意重彩画,在艺术手法上与传统重彩画明显不同。王伯勋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随手拈来的题材加以认真经营,从而形成色彩浓郁、构图简约、色块单纯的画面效果。他很注意推敲画面的色彩构成关系,每幅作品都由几个大色块构成,每个色块又有冷暖意识。所以,这批画看起来单纯、厚重、醒目、丰富;画面浓郁而且清新,又有抒情意味,不落前人巢穴,集中反映了他在创作上的追求与想法。这些作品,既可以视为王伯勋“中国写意精神的当代化呈现”学术主张在实践环节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持续多年“中国古代壁画向现代架上绘画转换”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尽管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是,我们仍然要对王伯勋这批作品的面世,以及这种探索精神表示赞赏!

  王伯勋的首部个人画册即将面世,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希望他在今后的治学和绘画创作上,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2014.10.02 于平西府

作者:袁运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