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马树青:抽象艺术在中国还不可能成为主流

2016-02-21 09:20

  我很赞同马可鲁老师说的个体概念,我很想从个体的角度谈一点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理解,还有个人对抽象艺术实践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北方大部分抽象画家都是经历过了具象绘画

  我想也许开始抽象绘画实践在北方和上海的环境有一点不同,上海很多抽象艺术家开始得更早,而且有着海派文化的背景,我是出国后才真正开始从事抽象绘画实践的,北方大部分抽象画家都是经历过了具象绘画,这也包括了我自己,其实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因素,因为今天我觉得抽象艺术,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在众多的艺术风格之下也许可以分为几大类,我觉得其中一类就是包括我自己,从具象绘画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整个抽象绘画的实践过程是在与绘画史做着对话,不论从早年的伦勃朗一直到康定斯基,包括蒙德里安等等画家的作品都在长期的学画过程中保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在我绘画的时候,实际上常常是在和这些大师做着对话。今天的抽象绘画经历了那么多年,刚才说了上百年的抽象艺术的发展,各种风格并进,面貌已经非常丰富,时代的变迁,无论文化、知识、科技的发展和讯息传播速度也都为抽象艺术也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产生了很多新的抽象绘画类型,其中有很多不一定会与艺术史发生很直接的关系,今天从事抽象艺术实践的艺术家也未必一定要从具象绘画开始学起。

  抽象艺术是一种艺术家对材料所实施的逻辑思考

  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我想到日本的卡通艺术,有一个阶段在中国也出现了很多人在模仿日本的卡通,做一些艺术绘画尝试,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日本的卡通实际上是奠定在一个完整的卡通文化之上,我们的卡通还上升不到一个文化层次之上。我举卡通的例子是想说,今天抽象在中国已经越来越多人投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真正理解抽象绘画,我觉得必须要建立起抽象文化的大格局,这涵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教育,与我们的思维。就抽象绘画来说,我一直觉得它是一种艺术家对材料所实施的逻辑思考,我在想也许抽象绘画的命名只是出于一次如同当年莫奈画出的一幅日出风景,标题为《日出印象》而造就了在绘画史中的印象派一样的偶然的事件,抽象本意更多的是关于思维,如果我们从抽象思维开始研究抽象艺术,或许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整体的抽象文化大环境。

  抽象绘画本身必须从整个抽象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自己从事了这些年的抽象绘画实践,可以说我最大的受益就是我慢慢明白了,我所正在从事的绘画,不管抽象、具象的形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实践去思考,这大概是我所理解的绘画真正意义所在。今天的绘画越来越独立,很久以前的绘画最初是建立在匠人的作坊里,产生了很多绘画的巨匠,就像伦布朗,他要接活,在自己作坊里,研究自己的颜料,画出精美的作品来,无论如何他还需要让绘画服务于其它。今天的绘画已经越来越独立,这也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很多艺术大师本身也都是一个思想家,他们都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语言体系,形式风格也都越来越个人化,技能的呈现在艺术作品里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面貌了,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已经不仅仅是抽象绘画本身,而必须从整个抽象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刚才许多老师都在讲,今天的抽象艺术,它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抽象文化的基础,我去过尼泊尔,我发现他们那么偏僻的小镇上也遇到过看起来很不错的抽象涂鸦,他们不是模仿,他们大概没见过西方的抽象艺术,但他们在做着看起来很接近的东西,抽象语言也许本来就包含在每个人的体内,再运用到一定的逻辑思考,我想说这是很国际化的语言,同时也是最开放的语言。

  抽象绘画四个边角会显得比古典绘画的纵深画面显得更为重要

  从我自己个体的角度来看,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画的是抽象画还是具象画。材料,形式、语言和方法是我思考主要范围,当一块画布放在我前面,在没开始之前,它的四个边是那么那么地重要,因为一切都将从它们开始。我最近在画一组空间的作品,吸引我的是画布的四个边线相交构成了画布的四个边角,依赖它们轻易地让我得到了画面的空间感,除了圆形的,无论方形的,长方形的,一般的绘画都会有四个边角,当抽象绘画平展打开,四个边角会显得比古典具象绘画的纵深画面显得更为重要,有时反观一些古典绘画,包括一些名作也会发现,常常四个边角都被忽略了,画面被阅读中心所占有。这大概也说明今天的抽象绘画与古典绘画呈显的是不同观看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最红的时候,我没有卖掉一张画

  能够参加今天的展览和研讨会也说明了今天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开放,说到今天抽象艺术的处境,我是03年从欧洲回到中国,在798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画自己的抽象绘画,经历了05年、06年那段中国当代艺术一片红的时期,犹如井喷,我周围天天都能听到和看到别人在各处展览,各处卖,那个时候好几年我都没参加过一个展览,也没卖掉过一张画,我第一次做展览还是谭平老师带着几个人去到我的工作室看画,拉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小幅抽象绘画展,那已经是09年,现在回头一想,那个没展览没卖画的经历其实也很重要,那是一个培养自己的耐心磨练的机会与自我积累的过程,那些日子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说,从事艺术,其实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才华,而是耐心,常常太有才华的人走得并不远,而耐心会让人坚持走下去。目前抽象艺术在中国越来越被关注,我也有了很多机会参加展览,这个时候同样带给我另外一个问题的思考,我始终觉得抽象艺术在中国还不可能成为主流,今天的抽象艺术是理性的产物,真正的欣赏者还是少数,刚才李旭老师讲的一般人看都是在画抽象,其实真正能进入一种品位的还是少数,虽然觉得抽象艺术未必能成为主流,但是就像我在展览视频里讲的一句话:在艺术大家庭里,抽象艺术是不能缺席的,要留住这个席位,还是需要大家的一起努力,要想呆下来,就必须要做得更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每个人创造出自己的形式语言。从最初简单的抽象绘画,到抽象表现主义,一步一步的,包括后来的极简艺术,具体艺术,非具象艺术,还有更多更多,这些其实都不是简单地看作来自艺术本身,也是思想的发展。今天除了艺术家本人的努力,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加入。我一开始说自己作为个体,其实我们都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的个体,我们一起担当着建立抽象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艺术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刚才黄笃老师也讲到美国抽象艺术教育,今天在我们的环境里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的是,一些美术院校已经开始,包括孟禄丁老师在中央美院的第五工作室,我也被召去天津美院参与成立一个抽象工作室,开设一些抽象绘画课程,这是我们共同的机会,大家在一起多多进行切磋,我能想象抽象艺术是很难教授的,如果单纯地讲抽象绘画,谁能教?罗斯科能教吗?德库宁能教吗?他们一生就几句话,这几句话成了经典,即使把这几句话原封不动地转给学生,学生也无法达到他们的那种状态,那种境界。我想起在德国美术学院时,教授对我讲的话:“我无法教你如何画,我对你的意义是,因为我在,你才有机会在这里。”我觉得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可能会把我们的抽象绘画连续不断地向前推进,建立起我们的抽象文化大环境。

  (摘自《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艺术家发言,有删节)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