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12本书带你了解索尔·勒维特 & 张晓刚

  双人展“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 (雅昌指数13) ”将于佩斯北京展出美国艺术大师索尔·勒维特代表性的雕塑及墙画作品,以及近20幅艺术家张晓刚的全新画作。展览将于9月28日(周三)下午4时开幕。

  展览现场将同时呈现二位艺术家的画册及文献书籍。本文精选了其中12本书籍进行导读,希望能够令参观者对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及脉络进行更立体的接触和了解。

  1

  Sol LeWitt: A Retrospective

  本书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于2000年举办的索尔·勒维特大型回顾展为契机,全面梳理了勒维特自1960至2000年的创作线索。全书除展览策展人、学者撰写的评论文章以外,还呈现了超过350幅珍贵图像文献,其中包括勒维特几个重要创作时期的代表作,以及不被世人熟知的摄影及设计作品。

  2

  Sol Lewitt

  本书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于1978年与索尔·勒维特的同名个展同期出版,呈现了勒维特自1962年至1977年间创作的雕塑、绘画及墙画作品,并邀请重要学者撰写了数篇评论文章,是对勒维特创作中“系列性”观念的一次集中梳理。

  3

  Sol LeWitt: Structures, 1965-2006

  本书作为美国公共艺术基金会(Public Art Fund)策划的索尔·勒维特大型户外雕塑作品展的文献书籍,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画册梳理了勒维特自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创作的三维结构雕塑, 探讨了勒维特作品中抽象的观念系统与建筑以及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4

  Sol LeWitt : Structures 1962 - 1993

  本书与牛津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Oxford)策划的同名展览同期出版,梳理了艺术家自1962年至1993创作的三维立方结构作品。

  5

  Sol LeWitt

  本书由法国梅斯蓬皮杜中心策划出版,作为艺术家去世以后的第一本回顾型专著,涵盖了艺术家自己撰写的大部分论文及个人访谈,以及大量的墙画作品影像资料。

  6

  Sol LeWitt: 100 Views

  索尔·勒维特于2007年去世,本书邀请了100位受到索尔·勒维特启发或影响的艺术家、策展人等,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去纪念这位美国战后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其中既包括诸如Chuck Close这样的著名艺术大师,MoMA美术馆策展人,也包括一些非常年轻的艺术家,每个人均以自己的方式写下了他们眼中的“大师勒维特”。书籍由耶鲁大学与美国麻省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共同出版,作为勒维特墙上绘画回顾展的文献之一。该展览由耶鲁大学美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和威廉姆斯学院美术馆共同策划,邀请超过60位艺术家及艺术系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家的105幅墙上绘画作品。

  7

  Zhang Xiaogang: Disquieting Memories

  这本304页的重要文献由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Jonathan Fineberg教授主笔,花费近四年时间采访、编撰,全面梳理了张晓刚的创作脉络,并就他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新的见解。本书由英国费顿出版社(Phaidon Press)出版,是其首次出版针对中国艺术家个案的学术研究性专著。

  8

  失忆与记忆:张晓刚书信集(1981-1996)

  本文节选自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整理了张晓刚自1981年至1996年间的书信集。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经历了“星星画展”、“85新潮”、“89现代艺术大展”的中国艺术家们面临着当代艺术创作的巨大可能性以及伴随而来的多种困境,彼时并不发达的交通使得书信成为了他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他们在信中谈及对书籍、电影、音乐的看法,谈及生活的琐事,当然也包括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艺术。因此,这本书信集成为了记录那个时代艺术思想的最珍贵的资料之一。

  9

  血缘的历史: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

  本书是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吕澎的新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如书名所言,记录的是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即艺术家彻底完成“大家庭”风格的时间。“1996年之前的张晓刚”记录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私密故事,是他成为一个时代符号之前的故事。同时,它记录的也是在这个国家的历史大背景下共同成长起来的那一代艺术家的精神历程。

  10

  Zhang Xiaogang

  本书由意大利最权威的艺术类出版社Electa出版,以意英双语收录了关于张晓刚的重要评论文章,并梳理了艺术家自1981年至2008年间几个阶段中创作的重要作品脉络。

  11

  Zhang Xiaogang: Memory + ing

  本书与艺术家在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的个人回顾展“Zhang Xiaogang: Memory + ing”同期出版,收录了艺术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呈现出艺术家如何沿着记忆的线索去找寻自我身份的确认并处理它与世界的复杂关系。

  12

  Zhang Xiaogang: Shadows in the Soul

  本书与布里斯班现代美术馆的同名个展同期出版,梳理了张晓刚自1982年至2009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展览作品的三分之二均来自于艺术家的私人收藏,这使得这个具有回顾性质的展览具有了特别之处: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位艺术家会把什么样的作品保留下来,哪些甚至可以令他日后产生创作新作的灵感。画册同时收录了张晓刚本人的一次演讲,他从亲历者同时也是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艺术家“张晓刚”在各个艺术历程中的道路线索。

  双人展“索尔·勒维特与张晓刚”(Sol LeWitt & Zhang Xiaogang)将于于2016年9月28日下午4时在佩斯北京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美国艺术大师索尔·勒维特代表性的雕塑及墙画作品,以及近20幅艺术家张晓刚的全新画作。

  索尔·勒维特是美国极少主义代表艺术家,观念艺术的先驱人物。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观念艺术”的概念及思想阐述将艺术从形式的迷宫中解放出来,对同辈及后辈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观念”的首要性及纯粹性,勒维特将视觉语言回归到最为基本的层面,以基础几何元素呈现序列性的变化矩阵,并激进地将个人化情感作为不可控变量从作品的创作系统中完全剔除。此后,勒维特更以一系列由助手按照艺术家预定方案绘制的墙画作品进一步地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创作观念。通过将创作的思维过程与执行过程相分离,艺术家得以摆脱了艺术技艺的束缚及局限,抵达更为纯粹的观念层面。

  索尔·勒维特的作品将物理空间提炼为观念化的抽象空间,而张晓刚的作品则提供了一个更具隐喻性的内在的心理空间。不同于彼时前辈大师所关心的艺术自身的问题,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在今天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有着更为多元而复杂的维度及干扰项。这些交织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文化、集体记忆与私人隐秘回忆的丰富意象在真空般的抽象空间中无法存活,却得以在情感与想象建构的内在空间中重组并生长、更新。

  在张晓刚的新作中,艺术家对内在空间的搭建有了更为彻底的视觉化转向。以往作品中隐含的文字意象被呈现为具体的视觉符号,而反复描绘的门、窗、镜子、柜子、抽屉则将记忆的房间划分出层次,正式成为了保存时间化石的档案室。

  二者分别构建的空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取向,但无论是智性的抽象结构还是精神的隐喻式房间,均已摆脱了物理意义上的具体存在,这也使得二者在现实空间中的并置得以产生更为丰富的互动关系。此次以半透明幕墙对空间进行分隔,模糊了边界的明确界限,拓展了空间的视觉维度及互文性,使二者得以产生视觉层面的碰撞与思想层面的协调。

  在21世纪全球化格局的全新语境下,传统与现代、观念与造型、抽象与具象的讨论已不再是有关艺术史位置的激烈争夺战。索尔·勒维特对观念艺术的先驱性设想给此后四十余年的艺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思维动力以及不受技艺束缚的自由,而张晓刚正是在这种观念的解放中重新找回了绘画的勇气——重获自由之后的绘画终于得以卸下沉重的包袱,退回到一种纯粹的个人迷恋之中;而重获自由的艺术家也将首先面对个人的历史,去描绘内心空间的图腾。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6年11月19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