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访】尤洋:海岛 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

2016-11-28 08:58

  

尤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导言:2016年12月10日,即空间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共同呈现大型展览“新国际: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展览由三亚艾迪逊酒店出品,并在其揭幕之际呈现,同时也是即空间开幕展览。“新国际”展览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和独立策展人戴卓群共同策划,共有25位知名艺术家参展,并设立影像艺术和公共艺术等单元。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位重要嘉宾将出席开幕活动,见证海南岛新晋艺术平台——即空间的创立。

  在展览开幕之前,雅昌艺术网对策展人尤洋进行了独家专访。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理命名为“新国际: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是否希望呈现出一种新的国际趋势?

  尤洋:“新国际”是我和戴卓群反复讨论后认为比较符合今天三亚语境的一个主题。我们都意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了几十年后,随之带来了一些副产品。比如地缘文化差异的消失趋势;新兴企业在跨国资本主义竞争下的可能性越发变小;艺术创作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成了一种症候,有时我们很享受,有时也会产生警惕。时间很贪婪,时间在吞咽着艺术作为社会见证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曾感受到的一些重要时刻变得模糊。另一方面时间会带来视差,这种距离又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去回望历史和设想我们的未来。但我们也不必用现成的答案去规划未来,新国际的趋势是否存在,戴卓群的文章从理论层面已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我个人觉得无论是“国际化”“新趋势”都并不是需要特别强调才能够感受的。换而言之,如果到了国际化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国际化。反之,如果不需要国际化的时候,你再反复提出国际化的概念其实也是徒劳的。 那么在今天的三亚,这样一个艺术空间策划展览,我们觉得此刻,正是也仅仅是提出这个问题的时机。

  

陶辉 《德黑兰的黄昏》

  雅昌艺术网:展览呈现了二十五艺术家的作品,在选择艺术家上有怎样的考虑?

  尤洋:参展艺术家在年龄和地域范围都比较广泛。包括星星画会的赵刚,后感性艺术运动的陈文波、石青、蒋志等,90年代以来四川美院涌现出的一批代表性艺术家,还有年轻一代的陶辉、刘诗园、胡为一、臧坤坤、郑焕、梁曼琪等,还有一些近年来我比较关注的一些个案比如李景湖、刘雨佳、何岸等等。展览作品涵盖了多元的作品类型:绘画、影像、摄影、装置,一些激发观众互动的作品、大部分作品都是根据展览现场的特点和主题专门创作,同时在绘画作品的陈列上比较考虑图像视觉上的张力。

  雅昌艺术网:这个展览和我们在大城市里看到的当代艺术展有哪些区别?

  尤洋:在今天的时间点,三亚是一个新兴城市,无论是居民成分的构成,还是游客对这里的期望,亦或这里所聚集的资本力量。很难得三亚终于出现了一个硬件比较完善的当代艺术空间, 我想这也是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个很自然的映射。三亚展览的观众和北京798艺术区的观众显然不大一样。我相信很多艾迪逊酒店的客人,还有临近酒店的客人,三亚的居民走入艺术展厅时,他们感受艺术的视觉性和身体性会超出常规的预设。在三亚做展览,基础设施目前没有北京那样完善,但是无论从策展人还是合作方角度来看,这里带来的新鲜感也十分明确。比如我们邀请著名设计师广煜和Nod Young来打造展览海报和主视觉,他们提供的设计思路远远超出了常规平面设计的范畴,通过视觉性来延展了展览主题的文本层面,几位做大型装置的艺术家对这个场地和周边环境也很兴奋。

  

展览海报

  雅昌艺术网: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布展的时候如何考虑各种可能性?

  尤洋:我们梳理了几个可能性,并且将展览分成几个区域:有集中呈现绘画作品的三个展厅,其中侧重在一个平缓的气氛中,引导观众去感受视觉的节奏,也在图像之间设立了各式的线索等待观众去挖掘;在公共艺术区域,侧重观众介入到艺术项目的参与度;还有专门设立的影像展厅,甚至在休息室和设计商店的布置上,我们也希望引导观众进入到一个非常规的空间系统中。展览的面积不算小,即空间的面积近2000平方米,这次布展的主要精力除了在解决技术问题上,更多就是在考虑作品之间的线索如何在场地地缘属性的结构下能够比较有机的展开。

蒋志 《看与知》B片

  雅昌艺术网:在三亚这个当代艺术不是很集中的城市里策划一场当代艺术展,对策展人而言挑战是什么?比如受众对当代艺术接受程度等问题?

  尤洋:首先我们非常强调策展立场,但在现场规划上则预设了不同的观众群体。在这儿的观众群主要分成四类:第一类是酒店本身的客人;第二类是整个海棠湾沿岸酒店的客人;第三类是三亚本地市民;第四类是来三亚旅游的各地艺术专业人士。这四类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期待不一样,我们就要综合考虑如何设置进入展览的人文通道。在展览现场会有尽可能多的导览材料,比如讲解的人员,配套的出版物,和Vart合作的语音导览,和雅昌合作的VR线上版本等,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接触当代艺术。每次做展览都会存在挑战,比如这次做展览一方面希望增强公共艺术的属性,又要考虑三亚的台风问题,搭建技术和物料采购比较局限的问题,艺术作品之间的节奏问题。打败但相比较挑战,我更期待这个展览在不同的观众群体能够激发其他层面的线索,一些冲破我们预设的线索。我觉得策划一个展览有意思的方面就是我们既要考虑设立通道,但是又不完全预设观众的感受,同时今天的艺术需要有积极进入公共空间的主动性,才能更好的实践和自我更新。

即空间艺术商店

  雅昌艺术网:这个展览和三亚艺术季的活动都是由酒店出资来办的,在筹备时是否考虑过二者的区别?

  尤洋:华宇的“三亚艺术季”创立以来成长的很快, 我和这个平台的创立人赵屹松沟通比较多,他和评委团队对这个事业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文化责任心。但整体来看,当代艺术在三亚或者海南岛还只是星星之火的阶段,大家要彼此联动起来。这次展览和三亚艺术季几乎同期开幕,我们也在协调一些联动活动。二者当然也有不同之处:华宇三亚艺术季的使命侧重研究和推广年轻艺术家,并不限制一个主题;“新国际”展览有一个明确的策展理念,在艺术家年龄上没有什么限制,老中青三代都有涵盖。艾迪逊酒店的即空间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我想他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自身的使命和愿景。

  雅昌艺术网:展览由艾迪逊酒店出资举办,为什么会选择当代艺术?对他们来说做一个当代艺术的空间有怎样的诉求?

  尤洋:艾迪逊酒店是全球知名的设计酒店,这个品牌的创立者Ian Schrager 从70年代起就是纽约的文化英雄,他创立的曼哈顿Studio 54和同时期的艺术界、独立音乐界都有着极为深厚的关联。 艾迪逊在纽约、伦敦、迈阿密的酒店都有着传奇色彩。

  三亚作为他们在亚洲的第一家酒店,突出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定位。同时酒店的投资方也非常看重当代艺术和城市文化的互相影响,并且看重艺术如何会深入地影响到城市未来的众多方面。同样对于酒店年轻的客人来说,欣赏当代艺术的地域局限也逐渐模糊,海南岛的未来应该是世界的海南岛。通过设立艺术空间来呈现艺术项目,邀请观众去一起感受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并畅想未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构建未来世界的通道之一。当然酒店对艺术空间做了那么大的投入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但这正是艺术的使命之一:在越感受不到历史的时刻,就越强调艺术所体现的时间特征;越是感受到艺术被历史化的困境,就要越积极的走入公共空间;越是在全球化成为几乎别无选择之际,越引领我们走入个体的存在。对此,我对即空间和艾迪逊的所作是十分敬佩的,也期待着他们的工作会随着时间而体现出深层的意义。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