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讲堂3551期】陈捷:夏商周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

2017-10-23 11:16

  主讲人介绍:

  陈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化遗产系主任。

陈捷

  导语: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主题: 时代风格与文化变迁——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风格与文化变迁——夏 商 周

  那么咱们接下来就看一下基本上进入到信史时期或者说有实际的明确的历史记载的时期,以夏商为代表,夏到现在还是有争议,商没有任何问题了。殷墟还有各种地方的遗址发掘了很多很多,夏商的发展大致就是以河南、河北沿线这个地方黄河下游为核心,所以整体而言它的文明现在的遗址也主要在这两个方向上,商代的文明咱们不讨论夏了,因为夏的遗址现在看到的太少了,商是一个特别特殊的时期,它和周之间变化非常得大,就是中国的文明进入到周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所谓礼制的出现,那么当然这个是后期有后期儒家的这种敷衍铺衬出来的,但是总的来说商代它更接近于什么呢?

夏、商(BC2070-BC1046)

  其实大家商代的东西你可以拿来和古希腊的东西对比,就是它是一个所谓崇神、尚吏,尚乐舞、尚酒的这么一个时期,喜欢喝酒,喜欢跳舞,然后重巫术,为什么商代有那么多的甲骨文所谓的卜骨呢,就是他干什么事他都要算卦,这个时期很有意思,所以有人说可能商王就是一个大祭司,这个也是一种推论了,那么在商代时候的建筑比较之前龙山或者说是仰韶这种时期要进步多了,已经能看出来非常明确的和后期的联系了。

  比如说河南偃师二里头,这是现在发现的非常明确的商代的宫殿,偃师二里头的一号宫殿,他的一个复原图大家可以看出来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院子,然后前面有门,后边有一座正殿,这个就比刚才的一号宫殿更加的完备了,这个是二号宫殿,几乎已经和后世的形象非常得像,一个方正的院子,中轴放正殿,只不过这个门稍微有一点偏置,它这个有一点点偏置,这个可能是当时的一个习俗。

  就当是来看他的建筑技术当然没有后期那么发达,所以有一个词汇大家如果看一些文献的话叫茅茨土阶,什么意思呢?茅茨就是说稻草,茅草盖出来的屋盖,土阶就是说土的台阶,就是当时的情况,也就是说大家其实可以看待商代的时候这种四合院的格局就已经非常完备了,所以很多的文献里面讨论中国的文明它是一个极度早熟的文明,也就是公元前两千多年的时候,很多的东西就已经非常非常的定性完备了,那么这是商的一些概述,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周代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应该说是第一个转折期。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第二个转折期是在南北朝时期,这个转折期一般情况下现在把周分成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有一些差异,但是总体而言最根本性的一些东西是不变的,总的趋势就是周代的王权逐渐被弱化了,后来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做大,变成了地方割据,最后当然就是秦国取得了胜利。那么周代最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出现了一个咱们现在历史学里面成天挂在嘴边的词封建制度,经常一说历史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然后封建社会诸如此类等等,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度非常得短,进入到汉,进入到秦以后就是秦王朝一样封建制度其实就基本上已经被终结了。

  什么叫封建制度,就是所谓分封建国,最大的周王他把他的土地划分成很多份,自己留一份最大的,最好的,在他的王宫边上,然后剩下的地方全部分给他的子弟、功臣,这些人就成为了所谓的诸侯,比如说周成王的时候,他把他的弟弟叔虞封到了唐国,后来成为了什么?成为最著名的一个诸侯就是晋国,也就是现在山西的前身,那么周武王把当时伐纣最重要的功臣姜上就是姜子牙他们那一系封到哪里呢?封到了山东,那就是后来的齐国,这才叫封建制度。

  原则上讲就是只有一个天子,天子下面是保持半独立状态的诸侯,这个诸侯只向天子效忠,它和边上的这些诸侯没有关系,保持一个半独立状态,诸侯又可以进一步再封下面的,就是所谓的卿大夫,就是再下一级的贵族,然后再往下才是什么?士、庶民。这种制度才叫真正的封建制度,但实际上讲到了秦代以后这种制度就被取消掉了,只有在周包括西汉的早期短期的就是恢复,所以在周代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期,而且这个时候他不再崇尚像殷商的那种占卜,强烈的这种占卜,还有这种神治,主要是靠所谓礼治、人治来控制这个问题了,也就是最终他通过这种血缘和等级制度建立一个秩序,这个秩序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这些东西。

周政治制度与礼制

  那么周代的建筑遗址现在有一些发掘出来非常完备的例子,大家可以看一下,就是周代的建筑的完备程度已经是可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真的是震惊的程度,殷商你可以看到它很完备,但是周代大家看一下,这个建筑的平面包括这个是一个复原图,它出土于哪里呢?

  出土于西周早期,陕西岐山凤雏村,这是先周时期的遗址,也就是说那个时期商王朝还没有灭亡,周还没有彻底代商,也就说早在这个时期就是商代晚期周初的时候您可以看一下这是一个四合院,大门在这里,正中开门,这里就是一个影壁墙,就和咱们后世的北京的影壁墙一样,这就是一个影壁墙,进来之后前面是一个正厅,后边有一些后边的房子,然后两边有院子,这是院子,这是周围的围廊。

  如果我不说这是一个公元前差不多两千年左右的东西,到现在,这是一个北京标准的四合院的形象,你们能看出多大的区别来吗?非常的接近。所以说中国文明的早熟程度或者说中国传统建筑的这种定型的之早真的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而且包括这种可能的庑殿顶的形式,就是我刚才说的四阿顶的形式,在哪一个时期都应该有了,这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中国文明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而且在几千年那种相对的稳定内核,持续发展,只是在近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才被打断,它的成熟早是令人惊讶的城市,这种完全的中轴对称,四平八稳的格局。

西周早期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北京那些高等级的王府就是这么做的。那么周代的时候很多建筑材料或者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了,开始会用瓦了,但是这个瓦他当时做得比较原始很好玩,它不像咱们现在有什么抹点儿灰什么扣出来,当时还没有白灰这个技术,他怎么做呢?他是在拿黄泥稻草,然后才能扣上去,但是他怕不稳,不稳他就可以想出一些特别简单的办法,不稳怎么办呢?拿绳把它扎起来,你看在这些瓦上能发现这种瓦上有这种圆形的扣,这里边有一个凸出来的小纽,然后就通过草绳可以把这儿连起来,这儿连起来,然后正反正反它就可以扣起来,这就是周代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建筑技术,在当时来说这些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了,就是重要的地方都已经会开始使用马了。

  在春秋到战国时期,中国的建筑的发展是非常非常迅速的,就是刚才说的孔老夫子经常非常悲泣地喊一句话叫礼崩乐坏对吧,实际上就是说他理想中的周王统治一切的时期在战国这段时间崩溃了,但是这个时期各个地区发展非常快,所以现在你去看比较著名的古城,历史上的古城大致很多都是在战国时期开始成形然后传承下来的,比如说临淄,山东的临淄就是齐国的都城在那个时候。

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平面

  另外包括什么晋阳古城,还有其他还有很多城都是这个时期发展下来的,著名的邯郸,大梁,大梁就是现在的开封,燕下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到河北义县交界的地方,这些重要的城市大部分都是在那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燕义就是现在的江陵一带就是襄阳的那个方向,那么具体咱们看一下大约到战国左右那个时候建筑具体变成什么样了呢?因为毕竟前面就给大家说过中国的建筑木结构保存起来特别能看到的基本上已经到南北朝了,早期的只能通过考古遗迹,这个东西很有趣,大家如果去河北省博物馆一定要看一下,就是河北省现在比较北的地方以前有一个小小的封国在战国时期叫中山国。

  中山国这个国王死了以后他的墓园里面有这么一幅图,这是一个铜板,青铜的板,然后上面做纯金的镶嵌,这些黄色都是纯金,这是一个什么呢?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幅地图或者叫一幅规划图,它里边所展示的就是当时的这个中山王陵的情况,那么这个中山王陵可能是什么样的,现在一般推测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战国中山王陵复原图

  他有两道城墙,城墙的方是非常高大的夯土台,就是铸出来的土台,中间有三座高大的陵墓,这个陵墓实际上是一个建筑,真正的墓穴是在土下面,旁边还有两个小一点的,这就是现在我们战国时期能看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个时期的建筑技术还比较落后,就是你看这张图上好像建筑很雄伟一层两层三层至少三层以上的建筑,实际上那个时候的木结构技术恐怕还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实际上他这个建筑是怎么做的呢?它是在中间先堆一个土心,堆到两层高,然后在这个土心的边上外面围两层房子,最后在土心的顶上面再盖一间一层的房子,那么远远的你从外边看他就变成了一个三层的房子了,对吧,这是中国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左右惯用的一种建筑的样式就称之为高台夯土建筑。

  建筑本体它上面的很多的构建也好或者说装饰也好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体现,或者说它是一种技术性的文明的传承,那么在秦代左右,这两个构建大家看一下它什么呢?就是在木结构早期还不是特别完备的时候,在所有的木构件互相交接的地方它会用一些金属的构件还进行加强、加固,加固一下,但是这种做法很快在汉代左右就被放弃掉了,但是放弃掉以后,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会消退掉了。

金属件的普遍使用

  实际上这和咱们现代文明发展是完全一样的,你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习俗,或者是现今流行的东西你去看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是有它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渊源的,而且你很多现在的习惯其实是源于早期的一些东西,那么这种东西到后来一直演化最后我们在哪里还能看到它一直到北宋时期,这个是敦煌的一窟,内部的窟眼,就是一个木结构。

  虽然这个时期已经是彻底佛教化了的图案,但是仔细看你就能看得到,这里这个图像,这里、这里,这些东西你看它都是绘画在什么呢?就是这种木结构横竖交接或者是这种处于一半的位置上,它所体现的其实就是以前的这种金属构件了的功能,但是因为这种功能消退以后,相对的它的审美文化还在延续,也就是说文化或者是文明这种东西它不是随着物质的子消退或者说消亡就会消失掉,他会用各种方式延续下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高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