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费丹旭的仕女画风格

清新俊秀
         清新俊秀是费丹旭仕女画作品的形象特征。费丹旭的仕女画在嘉道年间颇受推崇,“舟屐所经,求书画者日踵至”,竟至“江浙四方从乞画者无虚日”,可以看出费丹旭作品受欢迎的程度。费丹旭所画的仕女是清朝仕女画的典型代表。仕女画风格经历了魏晋六朝时期的妍质端庄、质朴典雅,到了隋唐五代的雍容富态、奢华靡丽;再到宋元时期的清丽淡雅、风流雅逸;一直到明清时期的清新俊秀、弱柳扶风的风格特征。          
         费丹旭所有画的仕女画作品中,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是:画面上毫无霸气,用笔松秀飘逸,女性形象娇媚柔弱,有一种“弱柳扶风”的感觉;画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是那些生活在深宫内院的锦衣玉食,珠光宝气的皇家后妃形象,而是大家都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形象。费丹旭的仕女画为了迎合那个时代的艺术市场的需求,按照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思想刻画出的清新俊秀的美人形象。那时民间有口诀“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慢步走,勿乍手,要笑千万莫张口”的美人形象。费丹旭的艺术语言正是以眉清目秀、俊俏灵活来打动人心的。费丹旭的几幅作品中,如《十二金钗图》《四季仕女图》《罗浮梦景图》《月下吹箫图》等均可以看出清新俊秀这一风格特点。

病态美
         费丹旭仕女画风格的又一特色是病态美。 费丹旭生活的年代是十九世纪,正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封建王朝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个时候林黛玉式的美人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在现在这个社会看来显然是不健康的艺术形象。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确是代表了当时那个朝代的理想美人的形象特征。出现这样的美人形象,并非创作者异想天开,凭空画来,而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因为此时的社会背景是内忧外患,人们不得不躲避着这一切,借助绘画作品来表达他们当时的心境,借物喻人,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美人形象和绘画作品。仕女在在经历了魏晋时期的“品德美”,唐代的“富贵美”,宋代的“现实美”,明中期的“世俗美”,明后期的“变形美”一直到清代的“病态美”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文人的审美思想。费丹旭的代表作品如《十二金钗图》《四季仕女图》《罗浮梦景图》《月下吹箫图》中的主角人物等都体现出了病态美的特色。以下笔者就费丹旭的《纨扇倚秋图》《月下吹箫图》等作品来更深入地分析一下其绘画作品“病态美”这一风格。

擅用补景
         费丹旭仕女画风格的又一特色是擅用补景。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云:“善露者未始不藏,善藏者未始不露。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若主露而不藏,便浅而薄。”绘画作品的构图要做到藏露得宜,这要求画者的绘画功底和构思强,在这个方面费丹旭做到了极致。费丹旭是一位善于作补景仕女的画家。为烘托画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画面的环境气氛,将人物之美与景趣之美相融会。他根据画作需要,将人物画、山水画和界画融合运用,使画面看起来趋于完美。
        擅用补景就要考虑作品的构图。 构图是绘画作品的一切因素的配合。费丹旭的绘画作品在构图布局方面,有着其魅力所在。费丹旭在布局方面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是通过长时间的创作时间和辛勤劳动锻炼而成的。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在秦祖永的《桐阴论画》被评为“妙品”,说他的“补景仕女,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一树一石,虽未能深入古法,而一种潇洒之致,颇极自然”。“所作仕女,娟秀有神,景物布置皆潇洒,近世无出其右者”此言出自《清史稿》,也是对费丹旭作品构图布局的评价。

用笔松秀飘逸
         费丹旭的仕女画从用笔用线的角度来看是松秀飘逸。“一以轻清淡雅之笔出之,同辈无与匹也”,是蒋宝龄在《墨林今话》对其评价。费丹旭的线描可用“松秀”二字来概括,这些特色只是针对他的一般仕女画而言。《吴煦画像》中的用笔顿挫利落,以灵活见长。而对于费丹旭晚年的作品如《果园感旧图》中的用笔一变平时成法,以飞快的速度画成,笔端严谨,介于十八描中的游丝描和铁线描之间。

设色清淡
         费丹旭的绘画作品在设色方面也别有情趣,擅长用淡红色和浅绿的赋予不同物体的不同色感。他还擅长用对比手法增加色调的旋律,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描写北宋杰出词人秦观“雨打梨花深闭门”词意,满纸设色都是淡淡的,只是画中人的红袖用重色,仿佛音乐的乐符,低调子中插进了几个高音,对比之下,格外醒目,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很多人评价他的作品色彩有清灵淡雅的风格特色,完全迎合了当时的审美观。如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的《四季仕女图》,《柳荫仕女图》等等作品的设色都轻清淡雅,给人一种明丽欢快的感觉。

世俗气息浓厚
        尚雅是历代仕女画共同追求的目标,明清仕女画也未背离此目标。当然费丹旭作为明清时期仕女画的典型代表人物,也同样追求尚雅这一目标。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刻画的对象没有像前朝的仕女画家一样,主要以刻画宫廷女子、皇家后妃等美人为主,而是以大家比较常见的富家女子为描画对象。如《月下吹箫图》《牛郎织女图》《秋风纨扇图》等等作品都可以证明他绘画风格的这一特色。当时江南地区的人们是非常喜欢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的,达到了“尺幅仕女,人争宝之”的地步。费丹旭的绘画作品能如此受欢迎,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他的作品雅俗兼具,适合大众人民。绘画题材范围的扩大,世俗气息的加强、玩赏性的增强都是费丹旭仕女画的又一风格。清中后期的人物画界,传统的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逐渐被新兴的人物仕女画所取代。前朝绘画作品“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已经被淡化,更多的是表现生活,供人把玩、欣赏的题材。如费的作品《百美图》《秋风纨扇图》等代表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其玩赏性的功能。画家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把画面内容画的清清楚楚,再加上画中的题字,这样读画就可以读文了,让人一眼看去,便了然于心。由此可以看出费丹旭仕女画世俗性增强了。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中,雅与俗是并存的,但个人认为雅的东西更多一些,当然他作为一个文人职业画家他的绘画作品肯定也有俗的一面,所以我们要辩证的来看待他。

文学意趣浓郁
         能使费丹旭绘画作品增色不少的还有其文学修养和书法修养,如“隔林无赖鹧鸪啼,舍北村南雾欲迷,新种陌头桑树小,比来刚比阿侬齐”。又如“旧梦曾寻碧玉家,东风何处问年华,红桥畔春如许,吹满一池杨柳花。”以上诗词古句情调婉转旖旎,都是题在画上的诗,与学法恽南田的书法结合在一起,笔调妩媚秀逸,使得诗、书、画三者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和谐一致的艺术效果。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金钗十二图》,画中每个人物的气质结合诗词描画的惟妙惟肖,可见其文学性的浓郁。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题诗,可以看出他的文学修养深邃。所有诗词收录于《依旧草堂遗稿》,这本书也能反映出其文学修养。


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