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清明// 作者:冯骥才

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一道在2007年1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法定假日,国家能够拿出3天放假不是小事。节日是我们生活的高潮,它极致地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情感、愿望、理想,以及价值观。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要给人民过好这个节日,就需要创造一个时间的平台。如果没有这个时间,就没法过节日,就谈不上节日文化自觉。

文化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存在的。文化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文化绝不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而存在,它的存在意义在于精神价值。政府正是看到了文化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对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所以才把这几个节日列为法定假日,我觉得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自觉,这种自觉对于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不能光在物质上富有,我们还应有很高的文化,很高的气质,很高的精神境界,这些东西相当一部分保存在我们的节日里面。也可以说我们所说的“核心的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保存在我们的节日里。我想,这是国家将传统节日放假的主要根由。

但是节日不能只是政府过、专家过,还应该人民过,而且就应该人民过。这两年有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叫:我们的节日。节日文化和别的文化遗产不一样,后者的传承靠的可能是一个村落、几个艺人,而节日的传承人是广大人民。每个人都是节日文化的携带者,也是传承者。只有人民过上了节日,我们的节日文化才能代代相传。

但是现在有很多节日已经跟我们渐行渐远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社会的转型,我们迅速由农业文明转向现代文明;二是我们曾经人为地削弱了自己的文化,出现了文化断层。现在来看这个断层是很可怕的。一代人的中断是疏离,两代人的中断会隔膜,三代人的中断就难以弥补了。我们常讲,物质文化遗产怕毁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怕中断,所以说形势非常紧迫,我们怎么抓紧时间来传承文化?

我们讲传承,首先要知道应当传承什么。我认为节日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传承节日的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些全民共同认可的精神力量,这是节日最重要的、最需要传承的因素。

所有的节日都有它的精神。清明节有两个主题,一是认祖归宗、怀念亲人,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对大自然的亲和,所以就有了扫墓、祭祀、蹴鞠、踏青、插柳一系列的风俗。我们下一代人、下两代人不一定像我们现在这样过清明,他们会有所发展,但他们不能丢下清明真正的含义,即它的文化精神。实际上,中国所有的节日都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人际与生活的期望,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这两个关系都期望和追求和谐。清明是很美的,踏青、寻根,这是多美的词,人们像寻找恋人一样寻找春天。所以我说,我们的节日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情感,是我们共同的心灵生活。清明,体现了这个季节老百姓对祖先、对大自然的情感,人们需要在节日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感悟心灵。

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挖掘节日文化,弘扬节日文化,这需要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让人们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可以说,只有人们享受着我们的节日文化,节日才获得了真正的传承。

节日是我们的集体记忆。如果我们的孩子在一个缺少节日记忆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对节日符号一无所知,这只能怨我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我建议,我们的节日文化要进入小学课本,但同时我反对节日文化应试教育,不能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和压力了。美好的东西,应该像在博物馆欣赏藏品一样,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在观赏、娱乐的同时理解,自然而然地流入他们的血液,形成文化记忆。没有这个记忆,就没有这样的节日情怀,节日文化建设就是不可能的。节日跟一般的假日不一样,礼拜六礼拜天可以踢球、游泳、睡觉,但是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政府、社会、旅游部门要给公众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创造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让他们有这方面的记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节日文化重建最重要的就是对下一代负责,是唤起每个人对节日的情怀和情感,去享受我们的文化,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美好的文化记忆,这样我们的中华文明才能传承下去。

(原载于中国艺术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