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访碑(52)|好一座“快哉亭”——袁文德墓坊(一)

好一座“快哉亭”——袁文德墓坊(一)

2013年10月2日    雨转晴    旺苍柳溪乡


不知不觉间,雨已经停了,田坎上的露水已经不影响我们行走,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很快地找到了今天的重要目标——袁文德墓。他是旺苍县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该墓位于一个较为宽阔的平地中,背靠缓坡,在四川山区,占有这样的位置还是有些不同寻常。因为像这样的平地一般都是用于宅地或田地而非墓地。如今在墓地左侧已修建了一座长三间一转角的土墙瓦房,看上去也不过数年,墓地右侧则紧挨着菜地和水田,空间的利用也是非常的紧凑。

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墓坊,墓坊前还有一些竹篱笆架子,靠近住户的一侧围砌了一小块土台用来种植葡萄,藤蔓已经攀爬到墓坊梢间檐顶了。墓坊正面为四间四檐庑殿顶样式,明间开门,其余各间镶嵌雕花石板,就连立柱都满是浮雕纹饰。

袁文德墓坊正面

明间门柱前后的抱鼓几乎与外侧的梢间顶帽同高,抱鼓侧面雕刻线条流畅的布幔纹。柱间底部有门槛连接,顶部的雀替正面浮雕适合纹样的盆花,内侧面雕刻青年男女人物形象。雀替顶部的横枋上是一幅戏曲场景,画面人物众多,一排男女站立在中帐两侧,颇为排场。画面右侧可见一人跪在铡刀前,旁边数人都身体前倾,抬手相指,像是在数落下跪者,这里表现的可能是《铡美案》,令人想起郝占魁墓枋上的同题材雕刻。

袁文德墓坊明间雀替的《铡美案》

抱鼓之上露出的左右门柱部分雕刻武戏装扮的人物群像,上部三人为女性,底部两人为男性,戴髯口、背旗,中间一树木山石巧妙隔开,顶上的人物作俯瞰状,看情形似乎是躲藏在山间准备伏击,而树丛下的人物似乎小心翼翼,有所警觉的样子……在看似静态的画面上那些人物的动作、表情,加上间隔在人物之间的山石树木却传达出了一种激烈冲突前的紧张气氛,体现出匠师巧妙的设计。而人物形象的戏曲化、舞台化与真实的背景相融合,体现出一种奇妙的时空关系,这也是中国民间人物表现的典型手法。

袁文德墓坊明间立柱顶部雕刻

在柱顶的横枋之上则意外地出现了三组文字,而不是常见的三组图像。正中文字为“快哉亭”,左右分别为“面对”“三角”,书写比较随意,排布也并不整齐,不知是何用意?在顶部的坊心有一块牡丹花卉纹饰的牌位,花朵硕大,顶部正中一朵,左右对称一朵,遵循了严谨的对称装饰结构,其内刻“功垂万世”。牌位顶部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曲栱,栱上还有精美的浅浮雕云纹。曲栱结构在旺苍地区似乎比较流行,我们之前多次见到,此处的结构更为复杂。在曲栱的两头连接的立柱侧面还有男左女右的四位人物,按照惯例应该是作为坊心牌位的侍者而设置的。坊心左右立柱正面图像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方形,构图为两人一组,还带有建筑场景;下段为男左女右的武将形象,手持长刀,其形象让人联想到杨家将中的杨宗保和穆桂英。在立柱上下两段间又出现了如郝占魁墓坊顶部的叠涩龛形样式,不知二者有没有什么联系。坊心顶部依照惯例雕刻了众多的戏曲人物,分为三组,因位置较高,看不大清楚,但可以看出其保存状况比较好。

再看墓坊的左右次间及梢间部分,大大小小地布满了花卉和吉祥纹饰,与多处出现的人物雕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袁文德墓坊上层左右次间雕刻

左右次间图像总体上按照常规的门罩和开间碑板的结构样式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只不过这里将门罩和开间压缩至一个平面,但其造型样式和比例都相差无几。顶部门罩部分是以建筑为背景的人物活动场景,亭台楼阁鳞次栉比,人物穿插其间,显得热闹非凡。图像底部装饰六柱五间的垂花柱头裙板,线条平直,边饰整齐地切割出上下两个部分。

袁文德墓坊正面左右次间雕刻

“门罩”之下的门板上的图像分为上、中、下三段,上端为水鸟荷花和蕉叶纹饰,底部为树下人物图像,可惜已经风化,左侧更是被土台埋没。不过最精彩的还是中段略成方形的大幅浮雕花卉。左侧为瓶花,花瓶和底座造型简洁、线条洗练,花卉枝叶向四角伸展,减地的平素和起纹的细节形成疏朗而又不失饱满的构图,一种大度而从容的美感跃然而出。与之相对的右侧是一幅“菊石图”,数种植物花卉与石相伴,则又多了几分生趣。在这些图像中还穿插有人物形象,有钓鱼者,有担柴者,大概是想表达“渔樵耕读”一类的主题吧。

不过左次间顶部“门罩”上的一幅图像显得非常另类。在大致对称的布局建筑之下,人物分为上下两层。只见画面正中一老者双手持棍从门内冲出,随着其视线方向可以看到画面左侧一口大钟后面一位和尚模样的人正搂抱着一位女子,惊慌中的女子正欲挣脱。而在画面两端,还各有一位老和尚和一位妇人似乎躲藏在墙下。这一场景引来二楼的众人围观,或探身,或翘首,或惊骇,或窃笑,十分热闹好笑,尽管这样的题材出现在墓葬建筑上着实令人费解,但该图的画面结构和表现技巧显得非常成熟,整体的合抱式建筑设置了人物的活动场景,楼下人物的完整造型和激烈动态,尤其是画面正中持棍老者的形象和动态,与二楼只露出肩部以上部分的人物形象形成对比,展现了事件的重点,也凸显了画面的视觉重心,而躲在画面边角墙根下的和尚与妇人不仅延伸了画面,更拓展了观者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这种超出常见题材和常规表现程式的图像,恰是体现匠师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地方。

墓坊正面左次间的场景

次间外侧立柱上的上下两段分别雕刻不同题材的图像,上段为建筑和人物的组合图像,下段为瓶花,而在梢间外侧的立柱上则再次以浮雕瓶花为装饰。

在墓坊的梢间部分也是两幅1米见方的浮雕图像,主要还是以建筑为背景,人物活动其中,建筑的梁柱和连廊形成了直线和斜线的画面分割,人物、动物乃至树木、瓶花穿插其中,构成了更为复杂的场面和若干的细节。被葡萄藤遮挡的左侧是以两层盔顶亭子为主体的画面,第二层有青年男女,举止亲昵,戏楼底层一人鬼鬼祟祟地张望着。画面右侧的建筑群内则展现了另一番“神意”的场景,画面的底部中间还雕刻了一只兔子,不知道这些元素有些什么关联。

袁文德墓坊正面左右梢间雕刻

(下图为旺苍县文物局提供)

右侧梢间的图像则是以瓶花为主体,大大小小的瓶花穿插在庭院中,其中一只硕大的瓶花甚至超出了周边建筑的体量,占据了画面,显得格外突出,瓶中插有花朵、翎毛、瓜锤、旗子等,背后还有云头如意,而那些建筑中的人物反倒成为了陪衬。

墓坊次间第二层横枋和左右的开间内也都雕刻了戏曲人物,横枋图像为常见的三格式,其上的开间内为三人一组的较大幅面,人物以“顶戴花翎”的官员为主。坊心两侧的开间内也都有雕刻,左侧为“赵元求寿”,可惜右侧已经风化,看不出内容了。

墓坊背面底层次间和梢间包括立柱上都不见纹饰和文字。明间雀替和顶部横枋上的纹饰是绘制上去的,不过线条和色彩还是很工整讲究的。但由此开始的墓坊上部雕刻图像则几乎与正面一样,也是特别丰富而精彩。

袁文德墓坊背面和背面坊心雕刻

额枋上的三幅戏曲人物男女齐聚,各人手持兵器,动作表情都比较夸张,尤其是正中一幅主要人物形体高大健硕,高台上还有人擂鼓敲锣;画面右侧还有一位戴念珠,持单刀猴脸人物,不知是何来头。更奇怪的是在左右次间横枋顶部的开间内的两幅图像,画面表现的是山野树林之间的猴子和猪,还有一位赤身裸体,双乳下垂,深目高鼻,披散着红色头发的怪异人物,这引得我们纷纷猜测,他究竟何许人也?画面表现的是何主题?但都百思不得其解。

袁文德墓坊背面的“红发”人物雕刻

在墓坊顶檐之下也是一个三开间的结构,坊心左右立柱曲栱的造型和雕刻装饰与正面类似,内龛置须弥座牌位,牌位以卷云纹和花卉结合进行装饰,其内刻“德著千秋”,并用橙黄颜色作底色。坊心左右的两个次间位置雕刻了众多的人物,其主题内容可能为“福禄寿”三星一类的题材。此外,墓坊背面的左右次间横枋和顶檐之下的横枋装饰皆采取了两端箍头加中间主题纹饰的结构,纹饰复杂,图像满密,手法多变,成为烘托碑坊的重要部分。

最后,不得不说墓坊的脊饰。脊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丰富了建筑的外观和造型,让呆板滞重的主体显得轻盈灵动;另一方面脊饰又因具体的图像内容和造型样式而具有象征寓意,从而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作为仿木结构的墓葬建筑也莫不如此,川渝地区的民间墓葬建筑的脊饰有着更为灵活自由的选择,因此其结构、装饰和工艺相较于木构建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这座墓坊上包括顶脊在内的各檐顶部都有不同的脊饰,顶脊为常见的鳌鱼和宝瓶形成的“山”字形,其下有凤鸟、云头、狮子等,手法有镂雕、浮雕、线刻和圆雕等,它们占据建筑的一角,一头紧紧卡接在建筑主体的檐梁之间,另一头高高翘起,回首而望,又斜飞而出,正如《诗经》所言“其栋宇俊起,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总之,该墓坊尽管并不十分高大,但其比例尺度非常协调合度,庄重而不张扬。装饰题材丰富,甚至不乏怪异,雕刻工艺娴熟,结构严谨有序,细节精致,使得该墓坊的装饰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

——完——

图文|罗晓欢       编辑|陈在丹      审校|门     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