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写实绘画,绝不是艺术

本文摘自原作者王艾石理论,图片为王艾石练习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实绘画绝不是艺术

什么是写实?即画家参照自然、社会真实存在的人与物,用画笔将其照抄下来。绘画者只需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绘画技法即可完成,也就是说,凡系统学习过绘画的人都可以绘制写实作品。

那么,写实是不是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2/5f660845fe0cc301dbc8b5f24b436444.jpg


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人类史。

在科学没有发生之前,人类对宇宙、生命等认知水平有限,世界观只能建立在感官基础上。什么是感官?也就是利用眼睛看见、耳朵听见、鼻子闻到的实物为核心的认知体系。在这种认知体系下,写照实物的绘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宗教绘画、雕塑等,中国的秦始皇铜车马等,都是感官体系下的产物,写实性极强,艺术价值在当时是极其之高的。

当人类信息量累积到一定数值时,现代科学诞生。科学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感官之外是更宏大的宇宙世界,人类能够用感官看见的部分在宇宙科学面前显得实在太渺小。比如,宇宙暗物质、生命基因、原子、维度、电子、引力、等等,没有一个是眼睛能够看到的物质。再比如,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世界是无声无色的,我们之所以感觉到有声音和颜色,是因为生命优存需要而进化出来的一种意识错觉。

故此,眼见为实的世界观崩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2/85d446993c66d9186bd89e8ac79f9032.jpg


而且,在科学技术推动下,超高像素的照相机、摄像机、3D打印、雕刻机、克隆、虚拟波态等技术不断涌现,替代了写实绘画的相关功能,写实的匠气显得越发浓烈,没有特殊喻义的写实绘画,其艺术性受到全面质疑,以至于西方学者在照相机诞生之初就惊呼:写实绘画已死。

在前面章节我们已经论述过,人类的基因编码程序是向前循环递进演化的,所以,社会进步在否定写实艺术性质的同时,更高维态的艺术思想性走到了艺术前台。在这种背景下,没有思想精神表达的写实作品必将演变为手工艺品、仿艺品或装饰品。

但在当代艺术市场上仍然存在一种现象,一些并没有多高艺术性质的超写实画作反而广被推崇。其实,这只是利益利用盲众的结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2/7e1293c377323f41d09e3f060f480baf.jpg

本文原作者简介:

王艾石,本名王江,安徽金寨人,定居合肥,自由艺术家,画家,艺术评论家,新艺术定义奠基人,首次提出《艺术优存定律》、《艺术精神回归》、《艺术新起源学说》等全新艺术理论,并重新整理阐述了《艺术本能性》和《艺术基本特征》等相关论点,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明确了艺术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绝对主导作用与意义,第一次明确了人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艺术的结果,并将艺术与工艺清晰分类,为新时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王艾石为纯粹的艺术爱好者,以艺术开拓探索、理论研究和普及艺术为使命。曾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两岸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