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六)

​(接 陈洪绶的木刻画艺术(五))

《新镌节义鸳鸯冢娇红记》二卷,明崇祯十二年( 1639)刊本。剧演申生、王娇娘爱情悲剧。卷首冠王娇娘像四幅,皆单面方式,形态舒展隽秀,神情皆备,衣饰富丽繁缛。画面把人物所披坎肩尽量提到身体上部,以增加人物体态的修长效果,拖地的裙裾用旋涡式的线纹组合,增加了人物动态的飘逸感。用铁线描描绘的衣纹,外柔内刚,清圆细劲,宛若游丝,历来被誉为是中国古代绣像仕女画中的典范之作。

https://img1.artimg.net/202202/IhE4g033NuBvj44hQKWWACBxpGSllymReSKpcrpi.jpeg

《鸳鸯冢娇红记·王娇娘像》明崇祯十二年刊

    《徐文长批评北西厢记》五卷,明崇祯年间( 1628-1644 )山阴延阁李廷谟刊本。《凡例》曰:“摹绘原非雅相,今更阔图大像。恶山水、丑人物,殊令呕唾。兹刻名画名工,两拔其最,画有一笔不精必裂,工有一丝不细必毁。内附写意二十图,俱案头雅赏,以公同好,良苦用心,珍作此谱。”对书中的插图大大地吹嘘了一番。图中刊署董玄宰、蓝瑛等,或有伪托。卷首《莺莺像》署陈洪绶绘。崔莺莺面容丰腴秀美,体态松弛,一手抚胸,一手持纨扇,神情摇曳似半酣,顾盼而有情,眉毛和眼睛之间的距离较宽,营造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意态美,绘像造意,颇具唐人浑圆丰厚的遗风,与《西厢五本》中的莺莺像已是迥然有异,与陈洪绶传世的纸本着色《对镜仕女图》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线圆润细劲,清柔高古,转折和轻重的变化正是老莲的用笔法。董玄《序》称:“合崔张风流之事....而兼以陈章侯风流之笔,此诚葩绣相映,翠玉相临,无烦余赘也。”明清所刊《西厢记》版画插图,首图必为崔莺莺像,所见在二三十幅上下;若论及含蓄传神,此图最称佳妙。《遇艳》《投禅》亦题陈洪绶绘,两图疏密得当,意境极佳,似也应出自老莲手笔。

https://img1.artimg.net/202202/5RqWVZvJdKsnSCRuiXCTql3q36hS0qK41YgnjKLn.jpeg

《北西厢记·投禅》明崇祯年间李廷谟刊

https://img1.artimg.net/202202/4zpgX4XSRQfTCrH1afXXz3L0hfKxAjLteXTiRRlx.jpeg

《北西厢记·莺莺像》明崇祯年间李廷谟刊

     以上四种,多有人认为除《正北西厢秘本》可以确定出自陈洪绶手笔外,其他三种皆不可信实。确实,在图书插图尤其是文学书籍插图中,多见伪托名家刊署以沽虚誉者。尤其在晚明,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但并不能以此就简单判定这三种版画皆为伪托。晚明为书坊绘制版画画稿的画坛名家并不鲜见,对此一定要慎重分析,再下结论。这三种版画中,我以为《西厢记真本》卷首的《莺莺像》可能是据《正北西厢秘本》摹刻的,在摹刻的过程中稍有改动,不见得是出自陈洪绶的亲笔。其他两种则不应有疑。以延阁本而言,署名者皆为画坛的巨擘泰斗。董玄在《序》中仅对陈洪绶极尽赞誉,对他人皆不置一词。真的就是真的,褒之美之自无不可。至于以假乱真之作,书肆老板礼聘作序,既然不能大批其非,就只能三缄其口,不置一词了。人物形象稍显丰腴肥厚,也是老莲仕女画的画风。《娇红记》中的图像,造型用线,皆非老莲所不能为,伪托只能得其形,岂能神似若此焉?故这些作品确为老莲真迹,不应有疑。 

      此四种皆为项南洲所刻。刀刻婉丽隽秀,线条顿挫舒畅,属项南洲所镌版画中的出类拔萃之作。陈老莲所绘木刻画《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皆由黄氏名工镂版,戏曲版画则由项氏一人包办,从中亦可以看出画家对这几位木刻艺术家的信任和双方密切的合作关系。


(选自周心慧《中国古代版画史纲》)


更多详情请关注公众号 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

官方网站:gdmwp.co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