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传古拓今”金石拓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项目的专家评价——钱念孙



钱念孙,现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政府参事、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省民盟副主委、第八届省政协委员、第九届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出版著作《文学横向发展论》、《朱光潜与中西文化》、《重建文学空间》、《艺术真谛的发掘和阐释》、《中国文学史演义》、《无法尘封的历史——抗战旧书收藏笔记》、《中华三德歌》、《公民道德歌》等27部,先后五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三次获中国“中国图书奖”,另获省部级奖10余次。近年提出并开展君子文化、乡贤文化研究,产生较大影响。

传古拓今,艺开新境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古拓今金石拓创新应用人才培养项目实践成果展”即将在省城合肥开幕。我作为年初(2022年1月)在萧县弘汉轩汉画艺术馆参加该项目开班式的一员,见到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经过近半年的学习钻研,拿出让人刮目相看的实践作品,惊叹古老的碑拓技艺在年轻人手中不仅得到有效传承,而且获得创新发展。


“拓”作为一种古老的复制方法和技艺,已我国传承一千多年。运用这种方法和技艺,不论是金、铜、玉、砖、瓦、陶器等铭文,还是摩崖、造像、石经、碑刻、墓志等文字,均可较为准确地依原样复制下来。拓本或拓片不仅给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其椎拓本身作为一种技艺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大有传承和发展的必要。


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萧县汉画学会合作展开的金石拓人才培养项目,授课专家和学员一起,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深入探究各种椎拓的技艺方法及功能意义,对传统碑版拓印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丰硕成果。他们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较好继承传扬了古代碑版椎拓技术,又突破传统碑版椎拓的框框和程式,以新时代的美学观念构思和选择拓印对象,创作出融传统技艺和时代审美于一体的拓印作品。如王海迪的《落木系列》、齐鲁的《野处丛生系列》、韩淑英的《婚纱系列》、于露的《农服系列》、丁同奎的《徽墨系列》、金俊的《城·语系列》等等,无不以新的形象和新的手法,给人以审美惊喜和欣赏愉悦。而肖智芳的《充电》、陈晓虎的《防疫系列》等,则把饱蕴当下情感的日常器物作为拓印对象,既显示传统拓印的古韵,又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感。


我觉得,这次以“传古拓今”为主题的金石拓人才培养项目,不仅起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技艺更好保护传承的作用,还在参与项目师生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追求下,也为传统拓印“老手艺”摸索到新的更为广阔的表现对象和表现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这一项目的“实践成果展”,以面目一新的精彩作品,表明作者不仅是在继承和传扬古老的拓印技艺,更是运用这一技艺或曰呈现形式创造富有时代感的新的艺术作品,可说为我们探索并贡献了一种新的艺术地表现生活的形态和方式。


相信在生活多元化和审美多样化的今天,传统拓印技艺会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新的美术形式。


2022年6月21日于合肥书香苑

学员部分作品


王海迪 《落木-1》 56cm×74cm


王海迪 《落木-3》 110cm×156cm


齐鲁 《 野处丛生之探幽一 》 37cmx180cm


齐鲁《野处丛生之生生不息一》 78cmx88cm


于露 《衣系列一》 68cmx68cm


韩淑英 《婚纱》 170cmx165cm


金俊 《城•语系列之一》136cmx132cm


肖智芳 《充电》 70cmx138cm


陈晓虎 《防疫之一》 69cm×69cm


马兴建 《吉祥止止 》 67cmx139cm


高敏 《锦灰堆之幻》 68cmx68c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