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 | 2022 “轻/松计划”第2期开幕:艺术家与观众以“柔软的触角” 相互连接

2022-08-10 09:48

2022年8月7日,2022「轻/松计划」第2期“柔软的触角”在松美术馆东区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新锐摄影艺术家、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管银霖担任策展人。展出了李家兴、李启菁、徐若昕、肖婷婷、杨放五位女性艺术家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78d4e4aa550f5753d7e565f3c28e2aeb.jpg

策展人管银霖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e0f76d22d047c0463fbd9ea546bdbabb.jpg

开幕致辞

策展人以海德格尔的艺术、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的关系为引,试图激起一场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美学讨论。以黑格尔“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为线索,串联起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她们关于此观点多维度的艺术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048fb7ef20997164d126770995c884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89709d939139971be7b08850cb2abaa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bf13b8ffbc1ef38dd848ff3e36b498df.jpg

展览现场

策展人管银霖将艺术家与观众相互交流的方式称为“柔软的触角”,他讲到:艺术家为了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围城”,不断地向内求索,向外探寻,用作品作为其“触角”与观众接触,尝试着表达她们对于“自我”、“世界”的感知与诠释。观众也需要一对“触角”突破层层阻碍,去感受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媒介所展现的“自我”,通过“触角”走出“自我”,走向“非我”,将“非我”变成“自我”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恰如黑格尔所说:“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44966f1f067c28970937b3e9b699a6c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c0c95096c8b2f1fa435a9b20712440b7.jpg

艺术家李家兴作品

李家兴的作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她的身体”与“其妹妹的身体”被放置在一个4米长的弹簧床之上。两具身体表面上通过病痛彼此相连,却通过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她将妹妹对她倾诉的关于疾病的痛苦、折磨、担忧通过3D打印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来,塑成了她的身体。床本应是一个放任放松的场域,而因为病痛,她每晚在床上辗转反侧的翻滚,希望别人理解她的痛苦,但沉默的她却羞于启齿。于是在“她的身体”上,艺术家运用了夜光的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到她的挣扎和忍耐。在身体四周散落着零零散散的材料,不仅代表患有此皮肤病的人群无时无刻都有可能脱落的皮屑,这是困扰她们的琐碎且连绵的痛苦;但也代表着病情逐渐治愈,这个“壳”也在逐渐消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777aa29ceb1c64f6f76b1f161de6ec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068dde24a7830fbdcd149a1665cb9394.jpg

艺术家李启菁作品

李启菁的动态影像作品《三代人》表达了祖母、母亲和她三代人之间的代际连接。她借由此作品表达了对于艺术家Peter Campus的作品“Three Transitions”的评述。虽然二者都关注在表达“自我”,但不同于Peter Campus的作品,李启菁将她的脸“挖”开后,发现了她母亲的脸,再将她母亲的脸“挖”开,发现了她祖母的脸,借此表达了在中国文化中关于“自我”的呈现与表达永远无法脱离代际关系与传承。另一件作品《一声叹息》中的人工智能模型由近十年来在中国收集的日记内容训练而成。它可以生成任何一个日期的日记,但由于它连接至一个只能输出热气的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最后生成的日记只能变成热气。热敏纸暴露在热气中,显示出模糊的文字形状。通过这个装置作品,李启菁表达了:人们无法达到真正的理解彼此,我们都在自说自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fc1f8472201dab137c08d6783de4db4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6b94338dd3d1638e0f70191931e8da9b.jpg

艺术家徐若昕作品

“容貌焦虑”与“样貌攻击(body shaming)”一直是当代人挥之不去的困扰与话题。当“样貌攻击”的对象是肥胖,它的对象不仅仅是身体本身,还有背后对于被攻击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道德品性的指摘与攻击。与“自我”和解是让“我”变成“我们”的第一步,停止批判或攻击他人是让“我们”变成“我”的过程。徐若昕的作品《摸摸我的肚子》分为综合材料装置、动态影像以及静态影像等三个部分。艺术家用综合材料制成堆叠在一起的懒人沙发模拟出肚子的形状与褶皱。它们柔软、舒适且有支撑力。艺术家希望观众在于她的作品进行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感受肥胖的身体独有的力量,以及与自我和解的释放。动态影像中,艺术家在她的装置作品上不断的变换着姿势,与它们融为一体,那是她与她的“自我”和解的过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1f913345a8f62affbdb70f78b9d2f56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5976e8a001b45ee4c4ed0008ff4991a3.jpg

艺术家肖婷婷作品

“心流”是一种人们完全沉浸并投入于活动本身的一种心理状态。于艺术家而言,“心流”是一种抛弃有意识地运用“技法”进入到 “知常而随心所欲”的创作状态。这种状态恰如庄子所言:“道也,进乎技矣。”谁能说夏马刘李不心流,倪吴王黄不超脱。肖婷婷共展出于近3年内创作的10幅作品。在其作品中,她传达出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混乱;女性保护与暴力;城市化与自然的隔离以及人的属性的进化和脆弱性。一切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变幻复杂。她用心努力的去寻找到这个秩序。她宁可让画面上显得杂乱一些,也希望将其本然的呈现出来。沿着这种多元理解面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观念,终会抽丝剥茧,达到那个平衡,恢复一种和谐的秩序。万物共生,每个自我都是一个小宇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1e4773bc316d9d660ecc375ec51b2aa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8/6c156d1b6c1f211e134c3714716efb64.jpg

艺术家杨放作品

情绪是非物质性的,普遍且普世;而眼泪是物质性的,它表达着人们的情绪。然而,眼泪不仅仅表达单一的情绪的,它可以是开心的、可以是伤心的、也可以是悲愤的。二者皆是我们共有的。本次展览杨放共展出130件作品,分别是“我‘方’了”、“啾小妞”和“我‘石化’了”三个系列。艺术家用了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了直观的情绪表达。虽然“我‘方’了”和“啾小妞”两个系列在内容的和形式上极为相像,但是二者在画作的内容上不同。在“我‘方’了”系列中,艺术家着重于情绪的共同性,她认为情绪不会因为性别、人种、文化等背景的变化而变化,而“啾小妞”系列则着重于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我,我们皆不完美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面对情绪时,要勇敢的表达。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5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