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穆修(979—1032)字伯长,号东篱,北宋郓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北宋时期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时代,而穆修是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的伟大文人,为北宋的文学复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穆修自幼喜好读书,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诗文成就便为世人称赞,有些作品甚至传入宫廷。穆修的才华受到了很多人的欣赏,其中也有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东封泰山,下诏让地方举荐齐鲁地区懂经学且品行端庄的人才,穆修得选,赐进士出身,调任泰州司理参军。
但由于穆修自守清流,不肯巴结上官,于是得罪了一批人,被贬去其他地方。虽然仕途上并不怎么顺心,但他的学识深厚,对诗词、散文、骈文等各种文体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晚年的穆修虽然穷困潦倒,但还是坚守自己的道义。母亲去世后,穆修再无牵挂,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穆修以提倡韩愈、柳宗元古文为己任,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他开始倡导文学的自由创作,鼓励文人发挥自己的才华,写出真实、生动、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穆修毕生都在提倡古文运动,他十分崇尚韩愈和柳宗元,所以不辞辛苦刊刻上上百本早已失传的唐代韩、柳古文,还跑到来到相国寺外卖书。尹洙、苏舜钦、欧阳修等文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都颇有深度。而他的一生都在为文学的发展而努力,为北宋文学的复兴而努力,被誉为北宋文学的复兴者,所做的贡献也会被世人铭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