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赵梦 “文人石”的当代性表达

撰文 | 裴刚

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世界的祛魅”,不仅发生在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同样也发生在艺术家赵梦的当代艺术创作的实践中。

赵梦在波士顿创作的一系列陶瓷、水墨的创作实践,以数码影像的方式呈现”水墨山水“,或以陶瓷综合材料烧造的“文人石”, 是艺术家的个人化方式对传统和文化身份的反思;是对水墨、陶瓷传统的现代性转化、突破的实践;也是以数据化烧制陶瓷的方式,对古老陶瓷烧造经验中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同时,如何建立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可能和通道?也是赵梦的当代艺术创作所提出的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00376422b8d1dba6a20768b358bd4f80.jpg

赵梦,雕塑3 ,2022,陶瓷,38x34x23xm(底座8cm)

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碰撞下,也是农业文明与工商文明的剧烈碰撞,使以文人画作为重要的文化形态的知识体系逐渐瓦解。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认为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国家,并不意味着他的西方化。在非西方社会现代化早期,是西化促进现代化;在现代化后期,则是现代化推动“去西化”,走出东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批判。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也不可能完全西方化,既要现代化,同时也在矛盾、排斥中纠结融合。全球化不仅为世界带来了普遍的现代性格,非西方国家也激发了重新发现自身的特殊性、地方性与差异性,突显了个体的传统,已经是反全球化的普遍思潮。

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存在着普遍的身份焦虑,从事中国水墨画创作的艺术家群体,也带着非常明显的文化焦虑。

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文化经验,艺术家不仅面对“who are we?”,同时也面对着“who am I?”的问题。

德国汉学家阿克曼曾在2013年成都双年展“水墨当代文化自觉与艺术潮流” 的研讨会上与艺术家的对话讨论中同时提及:文化自觉、文化身份、文化焦虑、身份焦虑等问题,是中国独有的,或者说是中国才有的问题,西方没有身份焦虑的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522955a51d05080ff54c37e8876efc2.jpg

赵梦 墨境系列 2019 宣纸数码印刷 30x25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6e466a3d3296bbcac98fc1bcd33be675.png

赵梦 墨境系列(局部)

· 缘起“中国经验”与中国身份

“我在美国生活了将近20年。”在波士顿的诸多生活场景中,常常会提示赵梦的中国经验与身边美国人在文化身份或点滴生活认知经验的差异。赵梦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关注中国陶瓷从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媒介转型时代的历史意义。

《天工开物》中制瓷有72道工艺,制瓷技艺复杂精细,范式的藩篱限制了艺术家的自由创作。赵梦在波士顿工作室大量的陶瓷研究、实践中,与美国艺术家同行共同研究不同烧造工艺,形成稳定的科学数据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加自由的创作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24af3714cb9ed4764ac4b7c998ab9394.jpg

赵梦 非石A 2022 陶瓷 28x19x50cm

如何在固化的陶瓷工艺传统与当代陶瓷创作之间开拓新的可能性?在已有的固化规则和秩序之外,能否打破边界,寻找一种例外状态的可能?用丰富的材料与工艺去叠加,为当下混杂的文化景观之下,如何整合、生成新的当代叙事,实现当代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生。在原材料、烧成上、装饰上、器型上不断的改进,不断发明新瓷,品类越来越丰富。在“烧造”的物质演变历史与人文历史宏大背景下,应用不同材料媒介,周而复始运行的大气温度、湿度,地表矿石,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延绵不息的生命规律,展开艺术家个体生命与创作方法论的视觉篇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aae0b2525b90bed12b764593a6522a4.jpg

展览现场

“大器免成”出自帛书本《老子》,意为大器非人力所能成就。索卡艺术“大器免成”赵梦个展恰与繁琐的制瓷工艺形成反向的关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5225f26cfe8afdb162a674c86edce19.jpg

赵梦 非石3 2023 陶瓷 18x12x10cm

在展览中赵梦的“非石”系列陶瓷雕塑,“陶瓷水墨装置”系列等等作品勾连起东西方文化,古典与现代时空间的对话。以此重新认识世界的“多元性”和“真实性”。以此表现中国式的或东方式的感知方式和存在方式,在传统水墨、陶瓷向当代艺术的转换中提供新的可能。他的“非石”系列陶瓷雕塑并没有产生极端的繁复与复杂转换的孔洞,而是以高岭土、稻壳、宣纸浆和木屑为介质;雕塑中部以植物铺盖形成夹层,在高温烧造过程中胎体缺氧且疏松,因而吸附炭黑呈现“墨色”;又以紫砂土或多种矿物材料赋予作品朱红、孔雀蓝的色泽;没有覆盖植物的高岭土,在高温下呈现白色瓷,有山峦叠嶂的意象。经过从700度到1200度不等的烧造温度的窑变,历经熔炼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作品语言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36e6d886bdaac343c449f6ba0669025.jpg

展览现场

· 以当代的“造假”方式消解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屏障

进入展览空间首先会看到“祥云图”系列的装置作品,“这是一个臆造的星空假象,真实的云、星空并不是文人画中精神世界创造的假象。包括我用数码影像制作的《墨境系列》,用西方的雕塑技法制作的假‘文人石’,用素描的方法画的水墨作品《墨境》系列......”赵梦以自幼研习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造型语言,创作的一系列当代雕塑、装置、水墨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98d7804dbc8bccb8bf5eda30004df4c.jpg

赵梦 祥云图 2018瓷,宣纸,墨,亚克力100x100cm

“西方人看是写实的绘画,中国人看是水墨作品。”赵梦以个人的“造假”方式打破了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屏障,也消解了固化的传统中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

古时的文人,手执折扇,焚一炉香,抚琴、喂鹤后朗诵诗文,研墨作画,画毕,三五同道仕宦打开卷轴细细品味的场景在当代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宛如昔年旧梦,只存在于遥远的历史遗韵中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874560dd52f277efa9eef2e4721c8b94.jpg

赵梦 陶瓷水墨装置2 2023 陶瓷,纸本设色 50x50cm

中国当代水墨创作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后现代”理论的输入,“后殖民”问题、民族身份问题、重返家园等问题日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所重视。也正是由于文化语境的巨大转换,中国现代水墨画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一场看似没有申张,实则具有深刻意义的转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434907f0bec61eab07467b225b5878f.jpg

赵梦 陶瓷水墨装置5 2023 陶瓷,纸本设色 50x50cm

赵梦烧制、拍摄了一系列陶瓷作品,通过数字媒介把这些摄影影像组合起来,打印在多种混合纤维制成的纸上并将作品以中国画卷轴的形式组装。

赵梦的“墨境”系列以中国水墨的媒介,西方素描造型的语言画“文人石”,物象阴阳向背,明暗光线,文人赏石或孖然孤立大片留白,或以墨色铺张渲染,犹如云气氤氲...或者是融合摄影的数码影像作品,以“文人石(供石)”为绘画的对象,指向中国传统视觉文化中的美学对象,并且是赵梦的陶瓷雕塑作品。于虚无空间中形成了矛盾的意味。天然的石灰岩的质地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历久侵蚀或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形成天然孔洞钩连贯通,叠压交错,脊棱锋利流畅,或嶙峋傲立、青苍逸瘦、嶙峋奇巧,“皱、漏、瘦、透”是历代文人对赏石文化的理想,更像一个充满迷雾的乌托邦世界。赵梦的雕塑“文人石”在不同的视角、距离之下观看,产生异化、碎片化的印象,迥异于中国传统“供石”的视觉趣味。

33f95793051bbdb851cbeb0c8aa543c1.jpg

墨境1 2017 纸本设色 48x58cm

水墨的传统是中国人赖以证明土生土长、原生态的本民族文化在当代的可能性的重要组成。水墨画不仅仅是个画种,而是独立的文化系统。有其从媒介、语言到精神性表达的独立系统。当代实验水墨的创作同样在水墨大系统之内。“个人化趋势”也是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开放的环境中,个体的独立性才会被激发,并形成当代水墨的文化力量。同时,水墨实验的价值,也在于创新和偏离是否最终融入具有非常独立性的传统之中,以及与独特的历史情景之间所建立的对话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7992b48c0ed14b0ccce4361d9ff9b2df.jpg

展览现场

·关键在于当代性的艺术表达

在赵梦的当代艺术系列作品中不难发现,如何使用水墨这样一种独立的绘画系统,进行当代性的艺术表达是关键。在水墨这样一个强大的,具有独立性的系统中,文化身份的属性是自然具备的。在面对断裂的历史和变化着的水墨传统的时候,如何在当代性反思和传统中寻找与个人情感、心性相关的文脉,并激活、演化为个人的独立语言,也是艺术家常常去苦苦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32b056a6448f269be5505b7a051852d8.jpg

陶瓷水墨装置7 2023 陶瓷,纸本设色 50x50cm

因此今天谈到“边界、秩序”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图像的重构。这也是每位艺术家在今天面对“景观社会”的图像时,必然会面对的。

从传统向当代的图像转换时,并不是生硬的拼接,就是新。从图像自身的文化意义和背后历史、现实等等社会问题的角度去看,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二元结构中,作品对视觉形式语言的拓展和内容所指向的现实问题,都是艺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传杰的艺术世界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艺术品中的艺术品!
      03月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