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带你看展览】不只是“环肥燕瘦” 来武汉博物馆看汉唐长安女的时尚生活

2017-07-04 09:35

  导言:近期,由武汉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在武汉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系武汉博物馆首次举办专门反映古代女性生活的展览,武汉博物馆和西安博物携汉唐时期陶俑、金银器、铜镜、玉器等不同形式的藏品120余件,以“短长肥瘦各有态”、“风吹仙袂飘飖举、“云鬓花颜金步摇”、“回雪飘飖转蓬舞”、“长安水边多丽人”5个单元,通过体态、服饰、妆容、乐舞、宴游,呈现汉唐时期长安女子审美与丰华的转变,时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民族融合、兼容并蓄的时代气息,及其身处繁华都市的自信。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海报

  长安,这座城市曾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汉唐时期,作为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东亚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绚丽多姿的异域文化在这里与华夏传统文化交融互鉴,造就了其兼容并济、灿烂夺目、壮丽多彩的盛世气息。这一时期的长安女子,思想活跃开放,生活丰富多彩,凭借着身处天子脚下繁华都市的种种优势,以华美的服饰、眼里的妆容、精致的视频展示着自身的没来,从容出入于街市巷陌和苑林胜迹之所,每每引领女性生活的时尚先河。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展览现场的电子解说屏幕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9件出土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的展品。金乡县主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第三女。该墓是金乡县主与其丈夫蜀州司法参军于隐的合葬墓,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于1991年8月进行了发掘。该墓的葬具使用了石椁,墓内有彩绘壁画。出土有一百五十余件彩绘陶俑,其种类齐全、组合完整,它们是唐代甄官署专为皇室宗亲与有功之臣烧制的“东园秘器”,代表了唐代陶俑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其中4件骑马女俑头梳整齐美观的“倭堕髻”,属于靓妆露髻的骑马贵妇形象,是当时贵族妇女靓妆露面在长安城郊纵马畅游的生动写照,也是女子骑马这一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

  透过服饰、妆容、乐舞、宴游,以及留给后世的汉赋唐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生活在汉唐之际的长安女性,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开放、自信和快乐。都城长安,拓展了她们的眼界,敞开了她们生活的空间。她们参政议政、仗剑行侠、入释入道、舞文弄墨、积极参与社会公务;她们旷达任情,修仪容、远郊游、理丝竹、善吟游,勇敢追求爱情,大单引领着衣着和妆容的时尚。“鞍马和花总是尘”,时光岁缓缓地模糊了她们的身影,她们身上表现出的汉唐风韵却仍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力量。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展览现场

  丰华:短长肥瘦各有态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的这句诗反映出不同时代女性审美的不同标准,妙在各具其美各有其态。唐代以前,纤瘦一直是女性审美观发展的主流标准,流行“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轻盈身姿。而从唐太宗时期开始,人民对那些柔弱无骨的清瘦美女不再推崇了。盛唐时期,“胸前如雪脸如花”是长安城极富浪漫色彩的景象,长安街头出现了一种以健康、丰满、开放为美的新风尚。

  汉代 高髻袖手女立俑 西安市雁塔区东三爻村出土

  这座女立俑为汉代所制,及地的素色长衣紧紧包裹着她苗条的身体,腰身显得格外纤细。在墨家眼中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殍”,到了这件袖手而立的女俑前,似乎见证了审美所走过的时代,遥遥欣赏“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唐代 坠马髻女舞佣 西安博物院征集

  相比汉代的女立俑,这件唐代的舞俑就显得颇为丰润了。站在方形踏板上的女俑面庞丰满、体态丰腴又不失轻盈;微微左倾的上半身和抬举起来的双手似乎能带我们重回当时的轻歌曼舞。

  唐代 胡姬俑 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胡姬是唐代人对长安酒店中侍酒的胡人女性的称呼。此件胡姬俑眉、眼、鼻子等细部与其他女俑完全迥异,眉略高而眼略深,鼻子略显宽边,脸庞圆润,嘴角微翘,不似当时的汉人女立俑。李白也曾笑谈“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而自汉代就亦有咏叹胡姬的诗词,可见已不鲜见。

  唐人所说的“胡人”,是一个涵盖范围经常变化的概念。宽泛来讲,所有非中原汉人的民族尤其是西北游牧族都可以被叫作“胡人”,但如果要特指某类人种的话,那么“胡商”“胡姬”的“胡”,则一般指居住在丝绸之路中段(现在中亚地区)的“粟特人”,可以大概理解为混血的高加索人也就是白人。

唐代女装渐宽的趋势

汉唐鞋履

  服饰:风吹仙袂飘飖举

  服饰是款式、纹饰和色彩综合配置的艺术。秦汉时期,女性衣着以深衣为主,直裾和曲裾是最常见的服装样式。南北朝女性服装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裹衣博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唐代女性追求丰腴之美,“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之风,使他们的服装表现出浓艳大胆、雍容大气、标新立异的特点,胡装、胡帽、胡履在长安街头十分盛行。

  唐代 高髻襦裙女立俑 西安博物院藏

  这件立俑上着宽袖褥衫,下穿齐胸曳地长裙,显露出其丰腴之姿。可别小看这件襦裙,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这件齐胸的襦裙也许正是显示女俑身份的装扮之一。

  唐代 蹀躞带胡服女立俑 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唐开元、天宝年间,由于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唐代所谓的"胡服",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据史书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如日本人、新罗(朝鲜)人、波斯(伊朗)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直到今日,在中国东邻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地,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服制。中国人民也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胡服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反映。

  盛唐时期,从皇室宫廷到普通达官显贵,均以配用玉带为荣。而在每块玉带板的下方,带有能挂载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带便被称呼为"蹀躞带"。在舒淇主演的《刺客聂隐娘》中,她就曾佩戴着这么一条具有时尚感的腰带,这条胡人衣饰中的腰带亦成为女子配饰的一类。

  妆容:云鬓花颜金步摇

  化妆在中国女性日常生活习俗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它的衰盛变化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更替、风尚的变迁以及审美观念的趋向。汉代女性的化妆用品已经比较丰富了,宫廷中开始使用贵重的螺子黛;南北朝时期,化妆技艺有了多样化的倾向;到了唐代,则是大胆吸收外来文化,杂糅胡汉风俗,在妆容上崇尚新异之风、追求时髦,“女为胡妇学胡妆”的现象屡见不鲜。

  汉代 绿釉神兽纹陶奁 长安县降浴乡东石村出土

  “这件陶奁圆口深腹,器物通身绿釉。直壁平底三兽足,兽是站立的熊;博山盖的山中居住着羽人、翼虎、鱼妇、九尾狐等现任神兽;腹壁采用模制工艺达到浮雕纹饰的效果,里边是由四座山峰划分的四个区域,期间饰有翼马、白虎、飞廉、葱聋等神奇的怪兽和瑞鸟祥云纹饰”。

  西汉中期以后,神话题材的纹样是奁具的常见装饰纹样,反映了当时社会天人感应、以儒学为宗和宗教神学思想。陶奁作为明器是仿照青铜器的造型制作的,实用器中的主要功用是存放面部化妆品、梳妆工具、发饰、假发及其它一切物品,最上面放置铜镜。

  汉代 花叶镜 西安市莲湖区枣园村出土

  这件圆形伏螭纽的花叶镜有着弦文方框,书有“长相思,毋相忘,长富贵,乐未央”12字。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引后人遐想的爱情故事,这句词是西汉早期铜镜上的常见吉语, 古人一无相机二无电话,驿路也不甚方便,远行之后,每与亲友消息断绝、音容两忘,“毋相忘”确是由切实的焦虑而生出的愿望,并不限于恩爱欢好的男女之间,而是对所有亲朋故旧的祈求。

  唐代 水晶项链 2015年出土

  2015年,西安市考古研究院在一座未遭盗窃的唐代贵妇墓中,抢救发掘出一条佩戴于墓主人颈部的水晶项链,其精美程度不亚于现代水平。专家推测墓主的祖先极有可能出自中亚“米国”。经过整理,考古专家共发现有92颗水晶珠、3颗蓝色料珠、4枚金扣、2粒紫水晶吊坠和2颗绿松石吊坠。

  乐舞:回雪飘飖转蓬舞

  通音率、能管弦是汉代普通女子闺中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宫廷女性文化生活的重要伴侣、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唐代长安,乐舞在生活中受到特别的重视,尤其是在士族大夫和贵族阶层中。唐代宫廷设有太常寺和教坊等众多的乐舞教习与表演机构。唐玄宗时期,在禁苑内设置梨园,亲自教授法曲。演员中有男有女,女演员居多。梨园被后世赞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院,许多名家都曾经为梨园写过上演的曲目。

  汉代 高髻玉舞人 西安市长安区杜陵遗址区出土

  “这件玉舞人采用的是圆雕技法,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在圆雕的手法上处理得还是很不错的。两个舞者身穿曲裾深衣,腰系两条宽绢带,长摆曳地。左边的玉舞人双手提袖拢于腰部;右边的玉舞人左臂向上,右手按在腰部,长袖弯曲下甩,表现了玉舞人舞蹈时的生动瞬间”。

  这件玉舞人是迄今发现的有明确出土记录、形体最大、等级最高,而且是唯一两件相连的立体圆雕玉舞人,也是汉宣帝的御用之物。“它是汉代共同最为流行的‘翘袖折腰之舞’最生动的写照,也是研究汉代宫廷文化、妇女服饰以及舞蹈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 男装伎乐女立俑 西安市机械化养鸡场出土

  唐代舞蹈有“软舞”与“健舞”之分,女子表演“健舞”时常常身着男装。“健舞”广泛流行于宫廷、贵族士大夫家宴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节奏明快、矫捷雄健。据记载,唐代的安禄山是“健舞”曲目《胡旋》高手。

  游猎:长安水边多丽人

  汉代的贵族女性春天常常跟随皇家军队郊游狩猎,地点一般都在上林苑。这里还会举办斗鸡、杂耍、歌舞等活动,上林苑成为宫廷女子最大的游乐场。至唐代,宴游之风很盛,地点也不局限于禁苑,身穿各色春装的丽人构成曲江池畔最美的景致,唐代史料中记载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骑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更有露髻驰骋,带着乐器、弓箭跟随女主出游狩猎的,蔚为一时之时尚。

  唐代 带猞猁狩猎女俑 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

  中国的传统汉文化对女性的束缚非常严苛,而唐代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既融入了五胡文化的彪悍,也有着强盛国力所带来的闲适与自信。在中国历史上,女性最为自由和自信的时代应该是唐代。女性骑马的艺术形象大量涌现于这个时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女性骑马需要勇气,更需要氛围。

结语: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洪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