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西窗画要十说》之十——《过程说》

《西窗画要十说》之十——《过程说》

                             ——就“流动水墨画”的探索历程与《艺术管理》记者陈琪的对话

 

1) 蔺老师,您能简要的介绍一下“流动水墨画”吗?它也许代表一种形式,也许是一种理念,但这个词语对于一些艺术爱好者来说也许是陌生的。

蔺:“流动水墨画”是我经过二十多年摸索、研究出来的一种新画法,它为什么叫“流动水墨画”呢?因为它在作画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叫“流动渲染”的方法。这种“流动渲染”的方法,会产生一种水墨流动的效果,所以使用了这种方法的画我把它定义为——“流动水墨画”。

2) 那么什么是“流动渲染”呢?

蔺:我们知道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主要分三大类即:一勾,二皴,三染。关于勾、皴的技法非常丰富,大约都在几十种以上。而唯独染的技法,基本上只有一种即:先在调色碟中将墨色调好,然后用笔蘸上调好的墨色画在纸上。这是自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上”以来沿用至今的传统渲染方法。

我发明的“流动渲染”方法,不同于传统渲染的工艺流程。它是先把清水涂洒在要渲染的部位,这时水在生宣上有一个流动、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短,也就二、三秒钟。这时你要适时的用动态绘画工具把墨加在水上,让水与墨在运动中调和……等这个过程结束,画面上就会有一种水墨流动的效果,这种渲染方法就是“流动渲染”。(参看“所鸣何事”局部)

3) “流动水墨画”早期是从电动剃须刀而来的灵感,后来发展成水墨流动的新面貌,可以用“实验水墨”来概括您的“流动水墨画”吗?

蔺:我在探索“流动水墨画”的过程中,特别是为了摸清动态绘画工具的性能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但是这种试验与“实验水墨 ”的实验有明显的不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实验】与【试验】就有不同的解释:【实验】的释义——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的释义——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简言之,前者在实验之前,已经有一个设定好的理论或假设,然后照着这个理论或假设去做;后者在试验之前,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而是自发的去做,重点是力求在做的过程中有所发现……

我在对动态绘画工具性能的试验中,很长时间都处在认识的“自在阶段”完全是自发的画,盲目的画……一直到2005年,遇到一个偶然的契机,我才进入到认识的“自为阶段”。这时对“流动水墨画”、“流动渲染”才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才有了一种为中国水墨画增砖增添瓦的历史使命感。现在我已经总结出几种“流动渲染”的方法,这些方法与“传统渲染”配合起来使用能形成一种“动”与“静”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4) 目前许多玩水墨的当代艺术家已经将水墨作为一种材料从传统中国画中脱离出来,譬如可以称之为“实验水墨 ”,这当然应该隶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那么“流动水墨画”应该称为当代艺术,还是可以归到传统中国画艺术的门下?

蔺:关于当代艺术,如果说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凡是现在活着的人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当代艺术。但是在美术界约定俗成的只把一些前卫艺术作品称为当代艺术。并不是任何作品都能称为当代艺术。其实我在看待艺术领域的现状时,常常用两个视角来看,第一个视角是把所有的艺术品都看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由于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因此艺术品并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要艺术品不触犯法律,不违背社会道德,就交由市埸去决定它的发展前途……第二个视角是从绘画的全局角度来看,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是人类创作的绘画(指单一艺术形式),不论古、今、中、外都可以概括为三大类即:具象、意象、抽象(或称为写实、写意、抽象;或如齐白石所讲:似、不似、似与不似之间。)这三类绘画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它们都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看画家自已选择了愿为那一类绘画献出自已的力量……我的“流动水墨画”应当属于写意画的范畴。

5) “流动水墨画”作为新的创作手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作画时使用了毛笔以外的工具,创造特殊的水墨效果,这是不是与传统中国画艺术相悖?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蔺:从人类进行绘画创作的历史来看,绘画工具曾用过:矿石、树枝、动物的毛皮、大、中、小型的笔以及手指、手掌、报纸团、棉布、刷子等等……但是这些工具分析起来都是属于“静态绘画工具”。我发明的“电动水墨画笔”是绘画史上第一款“动态绘画工具”并且利用这款“动态绘画工具”独创了“流动渲染”的新方法。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增砖增添瓦的作用,因此说“流动水墨画”并不与传统中国画艺术相悖。

6) 应该说,您的作画方法古已有类似,譬如用矾水喷洒在生宣上,或者用食盐不规则地洒在宣纸上以达到特殊的水墨效果,而“流动水墨画”似乎更具有文化的传承意义,并非单纯是一种肌理效果。您在创造“流动水墨画”的过程中,是如何继承与创新的?

蔺: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你说的用矾水、撒盐以及用蛋清、吐唾液我都赏试过。我也注意到有的人想法自制一种粗筋的纸,画完画后再把粗筋撕掉,这样画面上就会有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但是这些不论是属于“物理的方法”还是属于“化学的方法”它都是被动的,不可控制的。我的“流动水墨画”中的水墨流动效果,是用“动态绘画工具”画出来的,它的特殊效果是人可以控制的。

对于如何继承与创新?特别是当代人如何继承与创新?我觉得21世纪的创新理念是“既要重视知识,更要重视道路。” 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像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让人目不暇接……随着知识的膨胀,人们已经不可能也没必要弄清所有地知识,如我们的电脑,杀一次毒要扫描几十万个文件;一平方英寸大小的cpu芯片上面集成了几千万个晶体管……我们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花费时间去研究这些,只要能熟练运用电脑就可以了。特别是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有什么不了解的知识,只要上网一搜索,大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实际上我们只要能重点弄懂、弄通我们所从事学科的基础理论及有关的技能、技巧。也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已知知识;同时还要以这些知识为出发点,在未知领域内找到新的知识点,形成自已的“创新道路”,这个“创新道路”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丰富和发展人类的已知知识的关键。

二十多年前,我受李四光“知识是重要的,但道路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本身。”这句名言的启发,开始了我探索“流动水墨画”之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条路也逐渐明析起来,人们常说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也经历了“平面构成试验期”(参看“清荷图”1988年作),“流动渲染试验期”(参看“猫趣图”1992年作),“营造氛围试验期”(参看“霏霏细雨”1993年作),“表现风景试验期”(参看“故乡的云”1995年作),“追求质感试验期”(参看“园光猫”1995年作),……以上各个时期我都是处于认识的“自在阶段”完全是盲目的画,自发的画,虽然有一些画,朋友们也觉得有点意思,但是好在那里?自已并不明白……一直到2005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才使我进入到认识的“自为阶段”,才上升到对“流动水墨画”有一个全面的理论认识。我认真的对以前的画进行了总结,认识到“流动渲染”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功能,最后我决定先从“制造动态灰面”和“营造画面氛围”入手进行更深层次的试验。因此2006年以后的画大都是这两个方面的作品,当然这条路还需要继续走下去。

(注 :本文发表于2009年3月23日《艺术管理》第八期)

 

作者:蔺高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