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CPA 2019 系列讲座回顾 III 梁健华:“虚时而行”讲座回顾




CPA 2019 亚洲策展实践
“打开机构” 系列讲座回顾

梁健华

虚时而行




前两期我们回溯了Magdalena MagieraRifki AP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开的2019 CPA亚洲策展实践驻地项目。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梳理2019 CPA “打开机构”讨论脉络中的5场系列讲座回顾。今天将与大家分享由黄边站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同时也是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梁健华老师带来的“虚时而行”公开讲座。在本次讲座中,梁老师通过探讨黄边站当下所面对的问题与困境、讲述工作框架与各个工作团块的具体内容以及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向大家呈现了黄边站现阶段的面貌。作为中国近几年为数不多的非营利性机构成功案例,黄边站一直尝试着独特而具有前瞻性、实验性的工作和策划方式,不断挑战着传统国内艺术教育体系日趋僵化的现实,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支持、甚至培养孕育中国新一代年轻艺术家。梁健华老师在讲座中分享的案例与经验让我们反思在替代教育稀缺、机构机制模式化、策展方法概念化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机构可以如何有效地打开自身的可能性和批判性?如何一步一步在实践中摸索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如何在实践中找到值得坚持的工作价值?


 黄边站基本工作框架:

 自我教育和联合



黄边站(HB STATION)是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2012年创立于广州,七年来围绕着探索当代艺术教育可能形态的愿景进行了一些探索;近几年,形成机构共识的方法是与艺术家、写作者、策展人等相关不同领域的行动者们紧密合作,通过“—实践-研究-创作—”的交互推动,鼓励自我组织去中,建构面向当代情境的联合工作学习交流平台


黄边站试图与艺术工作者共同成长,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所谓“成长”不仅仅只是艺术自身的问题。同时,国内艺术学院未建立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有信服力的知识谱系,一个替代性空间对此能做的事情很少。黄边站也无从建立那种有现代大学制度背书的师生契约关系。在梁健华的观察中,往来黄边站的朋友们,不论专业出身,大部分都已经从学院毕业,他们期待的不再是学院式自上而下的约束力,而是尽可能地贴合自身创作和学习的需求。


黄边站也观察到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原子化趋势,不同取向和立场的社群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能作为意见交锋平台的公共领域也呈缺失的状态;大机构与画廊虽然日渐壮大,但资源仍处于僧多粥少的状态,加之艺术类基金会缺乏,让独立艺术工作者的选择很少,更谈不上建立相对独立的交流网络。此外,不同世代艺术家之间存在经验断裂。梁健华坦言,那些85以来成长的知名艺术家前辈缺乏一个便捷的途径与年轻一代交流相处,来完成肉身上的精神传递。资本的介入之后,这种阶层区分变得愈加明显。

 
讲座现场,图片由上海外滩美术馆提供


基于这些观察,“自我教育”“联合”这两个关于工作框架的关键词在黄边站逐渐确立。同时,它来自现工作团队对广东当代艺术前辈的梳理和学习,尤其从九十年代的“大尾象”和其后的“阳江青年”汲取了养分。黄边站希望和年轻人一起,在实践中重新占据从发现问题到发明学习方式的主动,还有尽量成本低廉和灵活地与不同地域的实践者流动起来,拓宽思想和创造面向。工作团队也相信这能回应机构的契约问题。


梁健华强调,“自我教育”和“联合”也是面对艺术现场社会现场的一个主动方式,将艺术实践带回到社会现场以具体语境去评估的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如果艺术实践只能在艺术内部产生讨论,很容易变成一种概念化活动,甚至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当代艺术或美术馆的初衷之一:知识民主化。回到黄边站,则意味着自身的组织和决策方法也需要是机构的实践内容之一。


 项目实验室



每18个月,黄边站会进行研究/创作/实践计划的公开招募,工作团队对入选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并共同工作,也鼓励计划之间的相互协作


其中,需要以展览作为载体的项目,会在黄边站最早的自组织结构之一的“项目实验室”中落地为展览,但计划推进经常会面临各种改变。梁健华以自己跟进的艺术家陈嘉璐为例,展开说明了黄边站日常工作。陈嘉璐的创作计划是围绕着她的家庭关系展开的。


陈嘉璐在越南旧货市场所购得的二手照片,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陈嘉璐与友人翻拍二手照片的工作用图片,2018,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在推进过程中,具体的家庭关系进入当代艺术话语,反而变得不可交流。项目随之陷入僵局,直到陈嘉璐去越南旅行时,在二手市场买到家庭旧照才找到突破口。双方突然意识到照片中匿名的女性和家庭场景,正在呈现一个女性如何演示社会所赋予她们的角色。从这些照片入手,将避免了直接讨论艺术家本人家庭时因过于私密而导致的种种困难。之后,陈嘉璐邀请了亲密伙伴翻拍她母亲的生活照及这些二手照片,让作品又重新获得了私人到公共的链接通道。


从2017年起,历时近两年的缓慢推进中,艺术家重新找到了更顺畅和合理的路径。梁健华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了“另外一个臭皮匠”的角色,所做的工作就是与艺术家交谈相处,或者说耐心地等待。虽然经费紧张,但近两年,黄边站仍持续加大了对项目实验室的制作投入。


《同时》及其工作台



联结“青年状态”为出发点,2016年黄边站创办了刊物《同时》,由三位同事李筱天、朱建林、冯俊华联合编辑。2019年起,《同时》改由独立编委会策划和编辑,进一步从实践上清晰了其思想面向。


《同时》向不同领域和地域的写作者和行动者约稿,呈现TA从在地经验出发的实践思考、知识路径,网络版已发表 6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主题会被整理,根据其紧迫感和与作者的合作状态,《同时》会发起针对线下的“同时工作台”,以面对面的方式,比如对谈、表演或圆桌讨论等推动进一步的共同工作。《同时》也会参与出版物的策划。


同时工作台5|玛利亚罗沙·达拉·科斯特  2017年,表演性论坛,主持:黄黄、郭芸,拍摄:冯俊华,图片由讲者提供


可以说,《同时》的网络版能迅速、有效地让黄边站得以连接更大场域的实践者。其中主要有“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约稿,例如“为什么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张涵露)、“为什么学习苗绣”(妹妮)、“为什么学驾驶”(张文心)、“为什么要重新描述现实”(余果)等等。“为什么”这个前缀促使着作者对自身实践和立场进行梳理。


 研究和出版



尽管黄边站无法靠自身提供一个可信的知识谱系,但仍希望以有限的资源,更主动地尝试补充某些断裂的经验。自2017年起,黄边站支持和参与了对“阳江青年”的持续研究,并与“旅行团办公室”合作,招募参与者,由徐坦和蔡影茜分别领队,对“大尾象”早期展览场所进行实地考察。未来,黄边站将把此类由亲历者或研究者领队的考察常规化,以一种建立身体经验的方法认知历史和实践脉络


《siasat——艺术家运营空间的快速指南》,测试版由ruangrupa于2011年开发,邓宁立译、刘菂校,封字:欧飞鸿,图片由讲者提供

梁健华介绍了黄边站的出版物,它们是基于机构实践的需求展开的。其中包括项目实验室小册子,每一本收录当次展览的策展人文章、展览图片、现场讨论整理编辑的文本;包括《同时》参与策划的思想小册子,自2016年来陆续有《新联合主义运动原则》、《妇女的力量与社会翻转》、《siasat——艺术家运营空间的快速指南》等。出版物的生产过程本身也是学习、联合与共同工作的过程。


还有一本分发给合作者的反性骚扰小册子,全名《黄边站反性骚扰行为指引及性骚扰投诉处理程序》,缘起于2017年黄边站收到对机构合作者的投诉。黄边站秉持性别平等的立场,但在现实中第一次收到投诉,依然陷入了混乱和无措。这份机制是自我学习的产物,期间得到策展人陈畅的大力帮助,整个投诉处理过程至今仍会被工作团队拿出来自我检讨。


 新空间计划



黄边站本部离广州市区较远,当确立了“自我教育”和“联合”的工作框架、以此推动教育愿景后,在市区建设一个可以供朋友们生活化相处和讨论的新空间变得迫切。由于长期租金会是沉重得不能承受的负担,所以工作团队设想空间需要通过经营来维持运作,比如以糖水铺或小卖部的形式。但经过一些简单的沟通,黄边站很快就发现,这种自上而下的构思出于惯性的机构思维,不能吸引广泛与主动的参与。


上阳台开张,2017年5月,拍摄:张超,图片由讲者提供


黄边站在上阳台主办的活动,“李继忠:通向深海的狭道项目中期分享会”,2020年1月,拍摄:史镇豪,图片由讲者提供


几个月后,黄边站推动合作艺术家投方案给广东时代美术馆榕树头项目空间。其中,李致恿、史镇豪和朱建林的联合方案“榕树头旅行社”入选,计划是通过公开招募,让广州的艺术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一起去不同的城市,在当地艺术或机构工作者带领下展开对城市的行走及学习本地实践经验。这成为“旅行团办公室”的启动项目。不同身份和背景的参与者们前往不同城市,在各地的体验和学习最终凝聚成回广州后共同建设一个新空间的动力。黄边站协助和参与了整个过程,并支持了新空间的启动资金,包括房租、押金加改造费用为四万多元。


到2017年5月,上阳台正式开张,黄边站的新空间计划告一段落。上阳台采用单位联合制,以一业主一票的协商一致、中心化的方式管治空间,这里,业主指长期参与并平摊租金和各种费用的实践单位或计划。在4月时,黄边站向第一次业主大会移交了新空间的管理权,从此以业主的身份参与上阳台的使用和运营。对黄边站来说,每月缴房租、水电费等在一千元以下,勉力实现了在市区的相处、讨论、活动开展。而上阳台自身作为一种与“自我教育”和“联合”相契合的实践空间,黄边站从其中学习到的,远远超出了最初关于糖水铺的设想。


 黄边站工作结构




黄边站工作团块关系图,图片由讲者提供


在讲座的结尾,梁健华展示了一张结构图来说明黄边站各板块间的关系。不同地域或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实践者作为个体,可以经由项目实验室、研究和出版、刊物写作等路径展开自身的实践,并从公众那里获得反馈,其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通道;《同时》及工作台,和新空间-上阳台则通向黄边站之外的更广大空间,最终联成一种实践的和流动的网络。正如讲座的题目“虚时而行”,这需要不计较所付出时间多少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实现。



*感谢梁健华勘误

Reading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作者:上海外滩美术馆RA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