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理想与激情

  张文新、张谊父子两代人有着既相似,又相异的人生经验。相似是因为他们都曾为自己的理想真诚地付出过,而不同之处在于历史为他们营造了大不同的环境。这使两代人在共生之中,以迥然不同的态度和真情记录了历史。

  张文新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步入画坛。在建设新国家的理想下,他激情洋溢地投身到艺术创作中。张先生坚信传统艺术的规律将在新时代里被改变,而他钟情的油画将承载这一改变历史的重任。本着这一理想、信念,他在中国的乡村、田野、城镇中纵情创作,使西方洋人的油画艺术在他的笔端日渐显露出乡土的气息和雨露。五十年代画坛欧化、苏化风盛行,而张文新先生那丰富、微妙的灰调子和让人心醉的新苗嫩绿,都在他华丽、清脆的色彩与笔调情韵中,让人们领略到油画文化的魅力,油画这一舶来品的光彩日渐为国人所接受。很快,他的作品让画界刮目相看并在京城甚具美誉。人们感受到一位真诚的艺术家无论在顺境、逆境中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这是一个人在理想的光芒下能量极限的散发。大家在他浪漫的艺术中已然忘记了生存的艰辛与困惑,他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意和高贵的品质。

  张谊继承了父亲的天才。七、八十年代正直青春期的他,敏感、倔强、真实,更聪慧。面对一个人性被扭曲的年代,思想的觉悟反将他引入黑暗和痛苦之中。他做诗,绘画,渴望自由表达,怀疑现实,摆脱束缚,寻求自我救赎,实现朴素的民本思想。他的理想指向反叛。在他的绘画对象中,每一处熟悉的街道,静谧的湖水,普通的土路,令人心怡的女孩儿,还有那神秘的阳光,都透溢出迷茫、困顿、苦涩与不安的情思。这是张谊与他同代人共同面对的内心的苦。而如此真情实感,通过艺术之美充溢出来,让我们对张谊内心的苦痛慨然抱有敬重,也旁证了那句名言:“艺术成就于苦难之中”。

  张谊的画作让我们更理解那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年代。幻想、执着、冲动交织在一起,将萌动的激情,真情的艺术跃然纸上,留下永恒的时间印迹。但愿张谊在艺术中的真情,不是艺术最后的奢侈。

  真情的艺术永不会死亡!

  在今天,艺术“被观念”的当代,“观念”加“主义”的思想设计,使理想与真情的艺术愈发消隐,式微。重读几十年前张文新、张谊先生的绘画,让我们重新反思理想和真情的价值,回味艺术永远感动我们的原始能量。这能量必会超越主义和现实的樊篱,与真正的艺术永在。

  2011.06.16

作者:袁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