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李苦禅:我现在八十五岁,笔下的东西总够不上我的要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ab9825ebe80c0c2e65cf163c6385c67e/ab9825ebe80c0c2e65cf163c6385c67e.jpg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20世纪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名家。李苦禅出生于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是美术运动的先驱,也是持守传统的勇士。

1922年,李苦禅独自来京,考取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后来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极其艰苦。同学林一庐赠其艺名为“苦禅”,自此以“苦禅”名行于世,中国美术史上多了一个艺术的苦行僧。

1923年秋,李苦禅拜齐白石为师,成为齐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白日学习西画,晚间抽空到齐家学习中国画。齐翁待其甚善,不仅绝不收取学资,而且赠其颜料、纸墨,毫无保守,援笔示范,令其感恩终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3c9e06a3fab4cfcdea6e2970afb26621/3c9e06a3fab4cfcdea6e2970afb26621.jpg

1926年,李苦禅与恩师齐白石

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
李苦禅有扎实的素描和速写基础,捕捉对象的能力高于前辈。在此基础上以画家之眼去加工、改造对象,突出神态,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

从现存的标本写生习作可知,李苦禅早年对鹭做过认真的科学意义的结构研究。早期创作的鹭的形象,酷似对象,用笔不苟。但他通过艺术提纯,去掉了多余的碎羽和斑纹,加大眼睛强调神态,把下咀的一条线缩为极短,突出尖喙,缩略固定为晚期融入笔墨韵致的苍鹭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3b122e994d4ba3905f1abcaee83775c5/3b122e994d4ba3905f1abcaee83775c5.jpg

李苦禅 墙根即景 50年代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fe7d24136b9b62779b8a8602ff466dae/fe7d24136b9b62779b8a8602ff466dae.jpg

李苦禅 渔乐图(群鱼鹰)局部 1980年

他早期的鹰同样写实,这是最初对鹰作为客观对象仔细观察的结果。以后他的鹰的造型有过多次嬗变。躯干渐趋肥大,咀、眼棱角突出,脚爪舒展,最后形成敦实雄健的所谓“苦禅鹰”。这时的鹰已将生物的客观属性与主观理想合成一体,是画家的意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b2429a1b6824f22aab1b63228cdcc5eb/b2429a1b6824f22aab1b63228cdcc5eb.jpg

李苦禅 松鹰图197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0afb74fa2a567fbdba3bc2b04ae159cb/0afb74fa2a567fbdba3bc2b04ae159cb.jpg

李苦禅 松鹰图1977年 局部


精研书法
李苦禅平生极重视书法功力之磨炼,晚年亦无松懈,每日临摹碑帖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054f97b4b498dbaa2776b87c215e883d/054f97b4b498dbaa2776b87c215e883d.jpg

李苦禅用了一生的精力精研书法,直到去世前几小时还在坚持日课。他从汉隶、魏碑乃至金石悟出古朴、浑厚的力,把这种力运用到作画中来。荷花的勾线、白鹰的轮廓都可以看到如钢之柔的弹性笔力和锥画沙的内在力量,兰叶笔法的提按波折透出了行云流水般的飘逸。他常说,线的用笔“要有横劲”。

画线行笔不要平滑无阻,行笔中要有收缩和扩张,产生顿挫意趣,方显力度。苍松老梅树干枝芽,用笔苍老,力透纸背;苔点有高山坠石之力;大笔横扫的荷叶、芭蕉同样具有挥洒之力。看似混沌的墨迹中是笔法的化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37ea716261aafa72cd7ef21ec93f4bf6/37ea716261aafa72cd7ef21ec93f4bf6.jpg

李苦禅 荷塘清夏图 1977年  局部

笔墨之境

李苦禅潜心研究八大山人的墨法,曾以灯光照纸研求墨色变化的韵味。强调墨分五色,而又提出要有公分和自分。公分即整体的浓淡分布,自分指局部的浓淡变化。

自分的变化程度一般不超过公分,保持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公分自分的理论是对传统墨法的发展,是针对复杂画面处理而提出的。其道理与素描上的局部从整体相通。墨法迹化层次丰富,极大地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加上多变的泼墨、泼墨、积墨等技法的运用,更有导之泉注,顿之山安的用笔变化,使得李苦禅的画既得笔墨之境,又能画外求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d9351e5cb79c03d636f2ba2d51547eea/d9351e5cb79c03d636f2ba2d51547eea.jpg

李苦禅 秋荷 50年代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18ae8430629cf8f4aa1b787a80eb0287/18ae8430629cf8f4aa1b787a80eb0287.jpg

李苦禅 云山八哥

画外求妙
中国画在经营位置上讲求大开大合,画外求画,使有限画面具有无限含量。从画外入画,古已有之,八大山人尤善于此。但史上构图局面之宏大者,今唯有李苦禅和潘天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165f4af4ed16e4fc9c7f5007ac3294e4/165f4af4ed16e4fc9c7f5007ac3294e4.jpg

李苦禅 盛夏图1981年

李苦禅说:“构图总在纸面上打主意,那顶小气不过了。要大胆地画出去,再画进来,从画外找画,气魄就显得大了。”

《盛夏图》巨幅,繁茂的荷花和水禽的起伏疏密皆在画面中部展开,无边无际的荷花从左右两侧进入画面,给人以无限广阔湖面的联想。下方近岸及右上远岸及右上远岸露出少许,给人以两岸景物的联想。左上不画岸,只见无尽荷叶淡淡溢出画外,余意无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