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发布全球征稿

2023-06-26 15:3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098df48b0877486c9870d5363726e9d2.jpg

2023年6月25日,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9)于上海久事美术馆发布征稿启事,面向全球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稿件。IAAC 9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久事美术馆联合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国际艺术评论协会进行学术支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d0e0f86f37de98a1fe18b1163c202f04.jpg

在启动仪式上,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表示:“我谨代表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以及新加入的上海久事美术馆与我们共同举办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在当下,比以往更寻常的是,艺术评论家写作是因为发自心底的需要,而成功吸引读者的写作者很有可能接受过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或确切的哲学训练。我们的阅读习惯因这些多样性的转变而更加丰满,艺术再次证明了与其所在的广泛生活问题确切相连着。新的视角为深思熟虑的读者或展览观众打开了大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a16c3984e712f51c533301978ce3c2e.jpg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孙向晨表示:“IAAC作为一项国际艺术评论奖项,汇聚的稿件正反映了当代差异化的艺术世界,涉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展陈,涉及各种的文化传统,涉及各类艺术形式。当全球局势以更加不确定的方式进逼人们时,艺术也以自身方式折射出这个动荡的世界,衍射出当下的形态,拉开历史的长焦捕捉生活的瞬间。艺术评论将自己置于艺术与观众之间,作品与社会之间,现在与历史之间,既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也可认为是当代艺术本身的一部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0c0b80e407847a7f40d04befe8542b5.jpg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主办方之一,上海久事美术馆表示:“在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十分荣幸能够参与本届奖项。通过举办此次奖项,我们希望久事美术馆可以在推广和弘扬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当代艺术和艺术评论更为紧密的连接,让久事美术馆成为汇聚优秀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也希望,在提升大众对当代艺术批评了解的同时,吸引更多艺术从业者积极投身于当代艺术批评这项事业中,共同推动艺术评论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此次奖项,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评论家的最新成就,助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走上国际舞台,推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5e3abe27ed4125305eb0051634e13b6.jpg

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Juan Cruz在最后给到今年投稿的作者一些建议和方向,对于投稿的标准比较宽泛,但是有个限制必须是前一年公开展览的评述评论。关于投稿的建议:可以找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评论,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包括一些新的或传统的观念的解读,也很鼓励大家提出某些即将发生的或者能改变整个艺术走向的想法和评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a696ab58cc58632bb65164cad72ba8d.jpg

《第八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作品精选集》新书发布

本次国际艺术评论奖由5位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声音艺术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秦思源(Colin Chinnery)、泰特现代美术馆名誉董事弗朗西丝·莫里斯(Frances Morris)、独立策展人和作家乔纳森·沃特金斯(Jonathan Watkins)、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语境专业负责人露西·斯蒂兹(Lucy Steeds)、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副馆长蔡影茜(Nikita Yingqian Cai)。国际评审团将于征稿结束后展开严格的匿名评审,最终选出20位中、英文入围作者,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其中,一等奖将获得80,000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二等奖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20篇入围作品(中文投稿及英文投稿各10篇)将以中英双语的形式结集刊登在2024年出版的《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年度展览评论》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32ea21ad8267c346ef20a9a2091b22bb.jpg

小组讨论

投稿者所投稿件须针对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或线上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撰写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其中,中文稿件字数为2500字,英文字数1500字。征稿将于2023年9月20日截止。投稿者只需在IAAC官网(www.iaac-m21.com)投稿系统注册后,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稿件和展览图片。


附件:

奖项简介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9)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所提交的稿件须针对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或线上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

一等奖获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以外,还将获得一次前往伦敦或上海短期驻留的全额赞助。二等奖将产生3位获奖者,他们将分别获得30,000元人民币奖金。

本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本次活动向全球公开征集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为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

投稿方式

投稿者需在IAAC官网(www.iaac-m21.com)注册后 ( IAAC官网-投稿方式-在线投稿),在线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稿件和展览图片。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拥有所有申请者提交的文章版权(无论此前有否出版)。举办机构和中、英两方的学术支持单位将对所有入围者的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再将其翻译成中文(针对英文稿件)和英文(针对中文稿件)两个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终评选将由国际艺术专家评审团以英语会议的方式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23年12月对外公布。包括获奖者在内的20位入围者将进入终选名单,获奖的艺术评论将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网站。

征稿截止日期:2023年9月20日

联系方式

中方联络机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308室 电话:+86 (0)21 6564 2732 电邮:philo.fudan@gmail.com

英方联络机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

地址:20 Howie Street, London, SW11 4AS

电话:+44 (0)20 7590 4423

电邮:iaac@rca.ac.uk


第九届国际艺术评论奖评委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087aa594a36298c1ea094b9b89ff434.jpg

秦思源|Colin Chinnery

秦思源是北京声音艺术博物馆的联合创始人,他于199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中国语言与文明专业。1998至2002年期间,他就职于大英图书馆,从事国际敦煌学项目,致力于敦煌古典文献的考古、搜集和研究工作,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设立了该项目的驻北京办事处。

2002年,秦思源移居国内,以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在中国、欧洲和美国巡回展览。此后,他在2003至2006年期间曾就任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艺术经理一职,策划了一系列实验剧场、声音艺术和当代艺术项目,拓展了实验艺术的受众群。在2006至2008年期间,他担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兼首席策展人一职,成为该美术馆的核心筹划人之一。2009至2010年期间,他就任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上海当代”总监。从2017年开始,秦思源针对声音、声音艺术以及声音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项探索。2020年,他与合伙人洪峰着手筹备“声音艺术博物馆”,旨在创建一个全面探索声音的实体文化机构,并于2023年5月19日对外开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0d6657a44e9b02ac3768a8005db4b5d.jpg

弗朗西丝·莫里斯|Frances Morris

弗朗西丝·莫里斯是一位策展人、作家兼电台评论者,曾任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馆长(2016—2023年),现为该机构的荣誉退休董事。在泰特美术馆长达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莫里斯负责举办并出版了许多展览和刊物,其中包括颇受赞誉的路易丝·布尔乔亚、草间弥生和艾格尼丝·马丁等艺术家的回顾展,以及最近的联合策展项目“希尔玛·阿夫·克林特和皮特·蒙德里安:生命的形式”( Hilma Af Klint & Piet Mondrian: Forms of Life)。弗朗西丝引领了泰特国际收藏风向的转型,通过展示和陈列战略性地拓展并多样化了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与代表性。自2019年以来,弗朗西丝一直支持泰特美术馆对气候与生态危机的回应。在其他的对外角色中,弗朗西丝目前是多家机构的委员会成员,包括波尔图塞拉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Serralves Museum)咨询委员会,布加勒斯特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MNAC)科学委员会,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国际咨询委员会,卢森堡现代艺术博物馆(MUDAM)科学委员会等,她同时也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SAFA)的客座教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19cdd62e66fa61429c24b74fd5bdfac3.jpg

乔纳森·沃特金斯|Jonathan Watkins

乔纳森·沃特金斯(Jonathan Watkins)是一位独立策展人和作家。他于1999至2022年期间担任英国伯明翰圣像画廊(Ikon Gallery)总监一职。他此前在伦敦工作多年,曾任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策展人(1995-1997)和奇森黑尔画廊(Chisenhale Gallery)总监(1990-1995)。

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国际展览,包括悉尼双年展(1998)、“生活的真相:当代日本艺术”(Facts of Life: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伦敦海沃德画廊,2001)、“日常”(Quotidiana,都灵里沃利城堡,1999)、泰特三年展(2003)、上海双年展(2006)、沙迦双年展(2007)、“调节器”(Negotiations,北京今日美术馆,2010)和广州三年展(2012)。他曾是Europarte(威尼斯双年展,1997)、“2000年米兰欧罗巴展”(Milano Europa 2000)和Riwaq(巴勒斯坦双年展,2007)的策展团队成员。他还策划了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伊拉克馆,2017年巴林的“浮世”(Floating World)和2019年的魁北克城市双年展。

乔纳森·沃特金斯撰写了大量关于当代艺术的文章。他曾在许多委员会和董事会任职,包括帝国战争博物馆(2011-2016),艺术委员会藏品收购委员会(2011 -2013),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文化计划”(14-18 Now: First World War Centenary Cultural Programme , 2013-2017)。他曾荣获1992年英国保诚视觉艺术奖,并于2013年被《外交政策》杂志提名为全球百强思想家。2019年,他获得了首届安培桑德基金会奖(Ampersand Foundation Award),以实现他的展览之梦——“卡罗·克里韦利” (Carlo Crivelli, Ikon 202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506783ea20ff90a464531d752104e8e9.jpg

露西·斯蒂兹|Lucy Steeds

露西·斯蒂兹是一名作家兼教师,现居住在苏格兰西海岸的科夫(Cove),任教于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ECA)。她的研究聚焦于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艺术的公共时刻,其挑战正典的方式值得今时今日的我们予以反思。她是伦敦艺术大学Afterall出版社《展览史》系列丛书的编辑(该丛书的其它合作机构包括: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纽约巴德学院策展研究中心,卡塞尔文献展,以及哥德堡大学美术、应用与表演艺术学院)。她参与编纂的书籍包括:《艺术及其世界》(Art and its Worlds, 2021)、《全球化之后的策展》(Curating After the Global, 2019)、《体制如何思考》(How Institutions Think, 2017)和《策展难题》(The Curatorial Conundrum, 2016)。她还在2014年参与负责了《当代艺术文献》系列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3a017ab7ed6b0e169cefdc1fdbb0bc91.jpg

蔡影茜|Nikita Yingqian Cai

蔡影茜(Nikita Yingqian Cai),现为广东时代美术馆学术副馆长及首席策展人。她策划了“时代异托邦三部曲”(Times Heterotopia Trilogy, 2011, 2014, 2017)系列群展,罗曼·欧达科、奥尔马·法斯特、周滔、林从欣等职业中期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机构个人展,以及“大尾象:一小时、没空间、五回展”(2016),“潘玉良:沉默的旅程”(2017),“非黑/非红/非黄/非女”(柏林,2019)等研究性群展。蔡影茜还是“泛策展”系列和“一路向南”驻地研究网络的发起者,电子期刊On Our Times的主编,以及“生滚粥”栏目的主播。她的写作广泛见诸各类艺术刊物及媒体,曾被巴德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腾伯格出版社、黑狗出版社、路易·威登基金会和LUMA基金会等机构出版并发行,也曾见刊于Yishu、艺术论坛和e-flux等艺术媒体。她于2019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的研究奖学金,同时也是《无为而为——机构批判的生与死》和《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的主编之一。


国际艺术评论奖机构简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复旦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三家哲学系之一,2006年,在建系50周年之际,更名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School of Philosophy, Fudan University)。目前,哲学学院下辖哲学系、宗教学系、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以及中国古典思想与哲学方向五大学科群。此外学院还有艺术哲学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心、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上海儒学院等22个学术研究平台,其中省部级以上平台6个。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哲学院系之一,连续2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列A+,在国际QS全球学科排名中,多次位列全球前50,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学术声誉。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首个在综合性大学成立的艺术哲学系。该系致力于在“艺术哲学与美学”“艺术哲学与现代艺术理论及批评”“艺术哲学与现代艺术史研究”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哲学史、当代哲学、美学、艺术史与艺术理论课程,并通过馆—校合作项目、艺术哲学暑期研修班、艺术工坊与艺术哲学系列讲座,培养拥有深厚理论基础与哲学视角的全方面人才;高度重视馆校合作,与国内外多个艺术相关研究院校/机构、艺术馆/美术馆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通过共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论坛、共同策展、共同开展暑期研讨班等方式,搭建了有效的跨学科、跨馆校、跨地区的国际交流平台。

上海久事美术馆

上海久事美术馆(Shanghai Jiushi Art Museum Community)成立于2018年9月,由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久事集团出资设立。

久事美术馆群落以研究、展览、推广海派艺术、中国知名艺术家以及国际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为主要的艺术­表达模式;同时通过艺术展示与历史建筑的有机结合,为外滩的历史建筑赋予新的活力与生机。久事美术馆群落由3处展馆组成,均位于由久事集团管理的外滩历史建筑内。

始于外滩,立足海派,融汇东西。久事美术馆群落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学术水平,惠及市民群众,彰显上海城市精神的非营利性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传承上海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向世界展示海派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外优秀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地标。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简称RCA)成立于1837年,前身是位于萨默塞特府的政府设计学院。1851年首届世博会之后,学院规模迅速壮大,并迁至伦敦南肯辛顿区,蜕变成为同时涉及艺术及设计领域的国家艺术培训学院。1896年更名为皇家艺术学院至今,是全球历史最长、持续时间最久的知名艺术设计学院。

1967年,皇家艺术学院被授予皇家特许状,从此拥有大学等级以及独立颁发学位的权利。直至今日,皇家艺术学院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所在校学生全部为研究生的艺术设计学院,提供MA(授课式硕士文凭)、MPhil(论文式硕士学位)及PhD(博士学位)三种学位,涉及艺术、应用美术、设计、媒体传播以及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成为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媒体人的聚集地。

自成立以来,皇家艺术学院成功培育了众多艺术设计人才。未来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探索艺术、设计、建筑、时装、传播、人文科学及应用美术方面。

爱丁堡艺术学院

爱丁堡艺术学院Edinburgh College of Art (简称ECA)是一所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艺术、设计、创意及表演艺术院校,为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下属学院之一。爱丁堡大学是英国六所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各种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多次名列全球前20强的著名大学,与牛津、剑桥一起,是最早名列罗素教育集团的多科性综合大学,超过2000名学生提供艺术与设计、建筑、艺术史和音乐学等高等教育。学院也是一所充满生机的研究机构,有水平的建筑、园林建筑、艺术、设计、艺术史和音乐等科目。它是欧洲建校历史最长的艺术学院之一,学院建于1760年,现用校名和校址更定于1907年。先前与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相关联,自2004年开始其学位由爱丁堡大学授予。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 ( AICA )

国际艺术评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 Critics,简称AICA)成立于1949 - 1950年,是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官方协作关系的非政府组织。AICA的宗旨是支持全球艺术评论事业在各方面的发展。

AICA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为全世界近85个国家共计63个全国/地区性分会以及一个规模较小的国际性开放式分会提供全方位支持,会员人数多达4600名。AICA的日常管理费用完全由其普通会员、荣誉会员及赞助人提供经济资助。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成员简介

亨利•梅里克•休斯 ( Henry Meyric Hughes )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兼评委会非投票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是一位独立策展人、艺术顾问、评论家、作家及编辑,同时亦是国际艺术评论协会(AICA)名誉主席、前欧洲展览委员会总协调员、2003年度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发起人之一,以及荷兰Manifesta基金会主席(1996-2007年)。

他曾于1968年至1992年先后任职于英国文化协会位于德国、秘鲁、法国、意大利等国办事处,于1986年至1992年分别出任威尼斯双年展及圣保罗双年展的英国专员,于1992年至1996年担任英国海沃德(Hayward)画廊艺术总监,负责艺术委员会藏品以及全国性巡回展览(包括“艺术与力量:1930年至1945年期间处于独裁者统治之下的欧洲”、“1790年至1990年期间德国艺术浪漫主义流派的精神”及第四届英国艺术展)。

近年来由他主力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2002年至2003年举办的调查性展览“从爆炸到冻结:20世纪英国艺术”、2005年至2006年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当代艺术巡展、2008年有关欧洲年轻艺术家的巡展“没有国界,只是N.E.W.S.”、2012年至2013年在柏林、米兰等地举办的展览“批判与危机:1945年以来的欧洲艺术”。

近期发表的著作包括:《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0年出版)及《非洲当代艺术:批判性焦点》(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出版社2011年出版)。

除此之外,他亦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顾问及欧洲文化协会总协调员、国际视觉艺术协会(Iniva)及伦敦Matt画廊之董事会成员、法国艺术评论资料库(Archives de la critique d'art)顾问团成员及附属杂志《艺术评论》(Critique d'art)编委会成员等职务。1997年他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与文学官员,2002年被德国总统授予十字勋章。

孙向晨

孙向晨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院长,担任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他是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副会长等,同时也是《现代外国哲学》、《通识教育评论》、《山水》等学术辑刊的联合主编。先后在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巴黎高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学术机构做访问学者。

他的主要出版专著包括:《论家:个体与亲亲》(2019)、《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2008年)、《政治哲学与汉语神学》(合著,2007)、《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2006年)等。

近年来他在复旦大学致力于艺术学科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复旦哲学艺术哲学中心,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目前正在筹建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他本人致力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

胡安•克鲁兹 (Juan Cruz )

胡安·克鲁兹教授现任爱丁堡艺术学院院长,同时亦是一位创作丰富、展览众多、涉及录像、表演、文本及现场创作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家。

他曾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和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将当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包括利物浦泰特美术馆、利物浦双年展等)的创新学术研究模式引入大学教育中。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他曾担任艺术文化协会全国巡展项目成员及伦敦视觉艺术顾问。

与此同时,他协助促成利物浦展览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推广各类重要展览,并以展览研究为主题,面向国际观众策办一系列专业学术讲座。

他亦身兼利物浦泰特文化协会会员、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成员、利物浦双年展董事会成员及艺术设计高等教育协会(CHEAD)执行部门指派成员等职务。另外,在他的领导下,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成为欧洲博物馆联盟项目“艺术的用途”的学术支持单位之一。

路易斯•毕格斯(Lewis Biggs)

路易斯•毕格斯教授是一位独立的策展人、评论家及文化顾问。他曾担任2013年日本爱知三年展联合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香港奥赛艺术基金会艺术顾问、2000年至2011年英国利物浦双年展总监,以及1990年至2000年利物浦泰特美术馆馆长。现任2014年英国Folkstone三年展策展人、《泰特现代艺术家》丛书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际顾问及国际公共艺术奖组委会主席。

除此之外,他还曾任上海外滩美术馆国际顾问、利物浦艺术设计学院兼职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同时,他亦是几个艺术机构理事会的活跃成员,包括约翰•莫尔利物浦展览基金会(绘画比赛)、曼彻斯特中国艺术中心、利物浦艺术与创新技术基金会(FACT)等。

肯·尼尔(Ken Neil)

肯·尼尔教授,现任皇家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其自1906年至2019年间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担任高级教学职务。曾在爱丁堡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以及艺术史和艺术哲学,并于2003年获艺术史博士学位。在当代艺术和理论方面著述颇丰,目前任学术期刊《视觉艺术实践》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其研究和写作涉及当代艺术和艺术理论,创意教育问题以及日常视觉文化三个领域。

凌敏

凌敏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史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副主席(AICA 2016-2019);现任国际艺术评论家奖 (IAAC) 的理事;约翰莫尔绘画基金会理事和创意未来教育博览会(FutureLab )总协调人。

沈语冰

沈语冰教授,1965年9月生。199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任职于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并从浙江大学获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主任。

兼任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016-2018),《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艺术史与艺术哲学集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曾为剑桥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专著《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商务印书馆)、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独立译著)、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独立译著)、安内特·因斯多夫:《弗朗索瓦·特吕弗》(独立译著)、列奥·施坦伯格:《另类准则:直面20世纪艺术》(合译)、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合译)、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合译)、蒂埃利·德·迪弗:《杜尚之后的康德》(合译)、迈耶·夏皮罗:《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合译)、迈耶·夏皮罗:《艺术的理论与哲学》、乔纳森·克拉里:《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合译)、迈耶·夏皮罗:《词语、题铭与图画:视觉语言的符号学》(独立译著)、迈耶·夏皮罗:《印象派:反思与感知》(合译)等20种。

胡喆

胡喆现任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2001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获得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久事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担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秘书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