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栏|陈履生:激光笔与讲解

2023-07-14 11:2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11c4cd30539327202c5f691ef6838ff2.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0cc3f6d91de8ebaacd1ccdad8efb0b11.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add3b118714f2c6d356c131fbd26d24a.jpeg

博物馆中如果不能用闪光灯拍照的话,讲解中用激光笔去点射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博物馆中不能用闪光灯拍照几乎是约定俗成,没有人去追究为什么?几十年来也没有看到哪家博物馆或机构拿出科学的数据来说明闪光灯拍照对文物的影响;而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材质,也不是每一种材质对闪光都那么敏感。但可以肯定的说,在安静的展厅中,观众正聚精会神的欣赏时,突然闪光灯一亮,确实对观众有影响。

毫无疑问,这种用激光笔导览的方式会影响到其他观众的观看,正如同闪光灯的影响一样。因为你在讲解的时候,所面对的可能还有一些不是你要服务的对象,他们可能同时在观看,而这种视觉上的干扰,对于历史文物和艺术的认知和审美是有很大的影响,突破了公共性的原则。博物馆的公共性是以服务和保护大多数公众的需求为原则,其各方面所关照的是观众的感受,既要保护文物,也要保护公众。

因此,博物馆在核心价值观与技术层面上来谈讲解的问题,就不能用这种有损于公众性的方式。至于激光点射对于古代书画这种纸质文物是否有影响,希望能有一些科学的数据来说明。但不管怎么说,讲解中不用激光笔不去点射为好。博物馆中的讲解还是应该更多的用语言去叙述某一个局部,或者用手指向某一个方向中的某一个细节,让大家注意力集中到手指的区域,这可能还是比较妥当,不会对于整个展厅和氛围造成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a9c48e1684316cc3abbab9069857d577.jpeg

中国博物馆界普遍关注讲解的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去商榷。要求讲解的人群大概有两类,一类是各级领导干部,认为讲解是一种待遇,好像有讲解有面子。这之中又分两种,一种确实是因为接待的规格和面子,前呼后拥,有一定的仪式感和满足感;一种确实是对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知之甚少,或者是少去博物馆,大家一起听听也不失面子。另一类人群是基层的单位或普通的公众(包括中小学生),因为知识和素养的不足,需要讲解来获得基础的知识和一般性欣赏的路径。

因为审美教育的欠缺,还有很多历史的欠账,有很多公众对历史文物或艺术等缺少基本的了解,有的几乎是一张白纸进入到博物馆之中,所以,对于博物馆中的很多文物和艺术品就希望通过讲解来获得一些基本的认知。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在中小学或者大学都已经获得,那么,讲解词中的那些内容对于现在普遍都有比较高文化水平的观众来说,这种讲解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的文字就在展板上。当然,在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等著名博物馆中也能看到少许的团队讲解,但不具有普遍性。讲解的对象基本上是中小学生,而普通观众并没有讲解的依赖。可是,现在国内博物馆的讲解成为一种普遍性,举凡有团队参观都希望有讲解,但是,讲解词是日复一日的千篇一律,很少有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增减讲解的内容,或者让讲解“活起来”。现实的状况是,对于普通观众,讲解都是收费的,有的博物馆的收费之高却让普通观众难以承受,如此又带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的问题。这又是博物馆的讲解人员的数量和承受能力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利用较高的讲解费来调和这种供需矛盾,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办法。有的博物馆设立了公益讲解的时间段,然而,对于那些热门的博物馆来说,可能就难以兼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a65ad0fab810cf0411cbc63cb59af8d9.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76583f9a00e7d8abc587bbcd02686ecc.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3122909fae9607d9656a9ca7e220c6f8.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22f5ae3b638716c753e278059719109f.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b57521f5404ddd2f8fef6e086c1bc1fa.jpeg

讲解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需要鼓励在博物馆中的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那就要求公众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事先做好知识的准备,当然知识的储备更重要;提前了解博物馆中的展览情况。而对于博物馆来说,从公共服务的本体出发,将主要的展览和展品的内容介绍放到官网上,让参观者先去阅读、思考、认知,那么,就会很从容的进入到博物馆中面对展览和展品,甚至可以通过观赏而发现问题,带来参观结束之后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当然,能够将更多的介绍文字放到展板上,或安排在展现上,或对重点作品能有详尽的文字介绍,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多样的文字来对照实物而获得多样的认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572e31254ed209d482703e5693fb3a8a.jpeg

不鼓励对成人讲解的另外的原因是,很多人在听讲解的时候,忽视了对于展品的鉴赏——这是进入博物馆的大忌。比如你在卢浮宫中花时间听关于《蒙娜丽莎》的讲解,而忽视了去欣赏原作的机会,那这种参观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再复杂的讲解内容,现在网上都能够看到,而图像更是如此。进入博物馆欣赏原作是最重要的。比如到湖南省博物馆,不去好好欣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原作,而是听讲解其哪年发现的、如何发掘的、发掘了多长时间,发掘了多少文物包括不同的类型;对于T型帛画,从画面的基本结构、神话故事、表现的方法到与墓主人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网上都有,用手机就能看到,那为什么要到博物馆的展厅内获得种些基本知识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7/506305d6171d39561c838636c0c6202e.jpeg

​当然,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参观环境,而现在国内很多博物馆中的讲解的声音过大,而且范围很广,伴随的是乌泱泱的人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他观众,而这种干扰对其他观众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作者:陈履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