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现场 | “缺为名”跨越40年60余件黄锐作品亮相龙美术馆

  谈起艺术家之外的诸多身份,诸如“星星美展”发起者、“798艺术区”的构建者和推动者、大山子艺术节发起与策划者等,黄锐十分平静。“我的价值自始至终都在于对艺术之无限的追求,而不在此之外,如果一不留神顺便有一些意外的成就,那也是因为‘无为’而‘有为’。作为一位艺术家,要切入现实,承担作为自由个体的责任。我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断地尝试创作新的作品。”正因如此,尽管已到古稀之年,黄锐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339791eeeeb0c3261791f84140dd900.jpg

  2023年7月22日至10月8日,黄锐个展“缺为名”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本次展览以艺术与诗歌结合的形式呈现,是黄锐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个展。展览汇集了黄锐跨越40年的重要艺术作品60余件,包含“星星”时代、四合院、空间结构、空间、绘画立体装置、有道•无道、缺失、行为艺术摄影等多个系列,是对艺术家创作历程的全新探索和回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a09ef43e1388dc509568dd7fe112a148.jpg

展览现场

  展览采用了两种独特的策展方式,为观察黄锐的艺术发展提供了独特而多元的视角:首先,以黄锐2021年的大型个展中所涉及的研究和问题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推进抽象艺术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独特特征;其次,展览融入作家、策展人王宗孚所撰写的诗歌,这些诗歌作为引导性的叙述和框架,影响着展览的布局、构图和作品的陈列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2a657d90efcf74bdc2a112bdfa604e9.jpg

展览现场

  展览名称“缺为名”由黄锐提出并确定,他在展览前言中称:“老子说到‘名’时,说‘名可名,非常名’,有超越的名,自然有缺失的名。在此次展览里,我描写缺失,缺为名。我看缺失,也做着‘缺失’,它愈加变成实在的东西。它们从虚空中生长出来,成了存在,但仍旧不是实在的物质,而是与后者对立,与其嬉戏的对象。如果说我把它推向值得认定,值得讨论的话题,那绝对不是我的本义。”

“天地万物中,艺术之道缺为真 / 我缺故我在”

  此次展览以展览记叙、诗歌王宗孚的这首题记开启,“艺术之道缺为真”点名了此次展览的主题“缺为名”,以及展览动线及布局的核心理念“道”。纵观整个展厅,我们发现,展览并未像常规的回顾展那般以时间线索编排,而是打破了抽象与具象艺术之间的二元对立,以“道”的核心理念串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51c8fe2a002be87881a485e84eb0a520.jpg

女性肖像,纸上水粉,36.5×29 cm,1975 Portrait, 36.5 × 29cm, Watercolor on paper, 197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b8d6103a2fa432d4fa3a9616916ad8c.jpg

氧气-1,布面油画,88.5×117.8 cm,1981

  展览围绕三件艺术家的关键作品展开——《氧气-1》(1981)、《女性肖像》(1975)和《天、地、人–天》(2023),并辅以一系列艺术家早期的行为艺术作品和重要的抽象作品,这种非传统的展程方式质疑了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界限,并揭示音乐、诗歌和行为艺术在塑造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黄锐的抽象艺术和后具象艺术作品中独特创作方式的影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47046404c44c0cc13540abb554231e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86f4d59f4af5345e0623a85a1c06d6a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7bf3d295ea252146a60f5b06348e78fd.jpg

《天、地、人》系列作品,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以黄锐创作于2023年的装置作品《天、地、人》揭开序章。T字形交错矗立,呈现黄锐所谓的“平面装置”的典型面貌。在中国文化中,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乃无形无相,人以地而应生,地以天而应生,天以道而应生道以人而应生,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律动,构成循环往复的系统,也构成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黄锐深深为此着迷,在这件作品中,圆、方形和三角构成着画面,观者绕过作品向后望去,却望见红、黄、蓝三原色,极简的构图与颜色表征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的理念。“这是我迄今为止的主题创作中最满意的一件,基本概念、几何形式、抽象主义表现、古典和超前性、任何描述都可以适用,但它是创造性的艺术品”,黄锐说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112abfa5f1e376af5f54ffb55155042.jpg

故宫游客 Tourists in the Forbidden City, 布面油画

  时光回溯,我们看到了黄锐的“星星”时期的创作。陈列于展厅的几幅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作品即是艺术家探索抽象风格的作品。《女性肖像》展现出黄锐深厚的水粉功底,而《故宫游客》表露着表现主义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星星时期”是黄锐个人艺术手法的探索时期,他在画面结构及材料进行多样化实践,拼贴的手法也自此时逐渐形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32af835d3127b96be20b41c7cd8d0e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8eae056f787bd6ff22760b13a684810.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图为“空间”系列,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c57c3a84cfe09050ddb89044886f416.jpg

空间 85-23,布面油画,150×150 cm,1985-201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e9f137836e2ad8ac1a95b0cb7c871559.jpg

空间结构 83-5,布面油画,95×80 cm,1983

  沿展厅拾级而下,“四合院系列”和“空间结构”系列于左右两侧同时展出。“星星美展”之后,黄锐开始关注北京特有的空间美学风格,借鉴立体主义对空间的处理,北京故宫、四合院、街道等等都成为黄锐的画面意象,从模糊的景象到纯然的几何,成就了他独特的“四合院”系列。此后,他开始进一步向抽象主义和结构主义进化,步入“空间结构”的系列创作。正如黄锐所说:“到了1983年下半年,我成为一个态度坚定的抽象画家了。.....我走在这条路上了,虽然茫茫一片,这已是最终决定一-我同时告慰自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7d3a7c8810721b6213db43f034dcafba.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中间为“立体绘画装置”系列作品之《李白醉月》,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9c30a1790d576cb41e8f60536c6e011a.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前部为装置《天行健》,后部是行为艺术摄影,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1984年,黄锐前往日本,看到禅宗的庭园后,他把画面的空间结构简化,创作了一批抽象作品。也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对《道德经》《易经》的解读,阴阳、易经、“道”的思想贯穿其作品,使得其创作走入了相对绝对的精神性空间。阴阳,云风,黑夜白天,太阳月亮,所有的事物都在黄锐的作品中轮转着。随后,黄锐转向空间系列的创作,通过减少结构和色彩,以禅宗文化中极富象征性的圆洞贯穿画面,使画面前后空间形成恍若“黑洞”的存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743706c1a1a30f803bbf27e92ebe9e2f.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左为《人字的起源》系列,右为《北京07冬胡同游》,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1231d6a9bf1bdf5d5372514ec79c4bc6.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图为《四六平均律》系列,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0d26ed6e8dddea81d8036dbfac8c68e8.jpg

同易,2009,莫毅 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343fde314f0da416d0d3b42579211ed.jpg

另一座桥,脸盆、河流,1994, 黄锐 摄

  “绘画立体装置”联结了“空间结构”系列和黄锐的行为艺术摄影。这些摄影作品多数是由90年代出现的具有当代艺术理念的摄影师合作完成的,比如东村的代表艺术家荣荣、邢丹文,以及从天津来到北京草场地生活的莫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b32f98be7909794f48df4f46d9e96b2.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图为《午门》及局部,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继续向展厅内部走去便是黄锐的“缺失”系列。该系列最重要的一件作品《午门》也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展品。其背景颜色取易经中“乾、坤、坎、离、艮”五个卦象,它是对龙美术馆空间的挑战性作品:8.2米高,呈凹字型的11米长。它抽象模拟化包容观众的视线,但又是完全不依靠展墙而立的平面装置结构;它继承了黄锐80年代“空间结构”的创作逻辑,即卦象的对立与平衡,但更加挑战性的组合:圆与方形的洞孔,奇偶数在上、下、右、左的位置,3、6、9的组合与构或,即是物象的收紧与放松;它是一场庞大的抽象几何图形游戏,是古老常识的新演绎。黄锐说道:它仅仅是龙美术馆的对应方式——它仅在此空间、此时间、以此种方式出现。它的生命将在变化中前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9d429399abf64e0d4f56b33fc15ec28a.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图为组画“有道•无道”系列,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组画“有道•无道”系列与《午门》遥相呼应。水墨挥洒,以工具辅助绘制出的几何线条,加以留白的绘画方式,显示出道学理念对黄锐的影响。油彩浓淡,运笔动势相互构成,新的立体空间在画布上油然而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91d181e741889d460a3edf9c34bfa4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a97d364d05e18bc6416dea3a5f2650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b60fa6941abe9719b596be863f96c95c.jpg

“黄锐:缺为名”展览现场,图为《迷乱之局》系列,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展期:2023.7.22-10.8,摄影:shaunley

  此次展览的尾音来自《迷乱之局》系列作品。在这系列中,黄锐扩展了对“道”的探索与“空间”实验。黄锐作品中标志性的圆形以类棋子的方式不规则粘贴在画布上,画布后或圆形或网格状的支架与画布内容产生呼应,黄锐以另一种形式探索着平面与空间,静止与运动的关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