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场 | 上海百年建筑街区全新开启,迎来首届“RAM Assembles 外滩建筑节”!2023普利兹克奖得主戴卫·奇普菲尔德出任艺术总监

2023-09-22 19:1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395c32fc851f12883e77669da7aabeb.jpg

2023年9月22日-10月6日

上海,洛克·外滩源

坐落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的洛克·外滩源百年建筑街区,汇聚了众多建造于1896年至1932年的传奇建筑,它们兼容并蓄欧洲建筑风格与亚洲元素,彰显了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上海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

近年来,这些建筑经历了多轮翻新与改建。千禧年初,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受邀修缮、更新和改造洛克·外滩源的11栋历史保护建筑以及众安·美丰大楼,并对美术馆全新入口与博物院广场进行改建,为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添建新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3d47984be679172e4c205aef9ef038a.jpg

洛克·外滩源虎丘路鸟瞰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b7004090e3da8249ceccfb3680b476f.jpg

洛克·外滩源虎丘路街景 摄影:田方方

2023年9月21日下午,上海外滩美术馆全新入口与博物院广场全面开启,“RAM Assembles外滩建筑节”(RAMA外滩建筑节)也于当日隆重揭幕。本次建筑节由上海外滩美术馆(RAM)与洛克·外滩源(ROCKBUND)联合发起,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指导。

首届特邀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出任艺术总监,以“公共空间”为主题,举办百余场艺术活动和思想对谈,以此引燃建筑与设计领域的跨学科思维,丰富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感知与经验,庆祝城市的多元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1ac796e15c6b2bd28b3febad9331044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2948db57f86ed7365a61f33d922bc67.jpg

上海外滩美术馆博物院广场入口 摄影:田方方

首届"RAM Assembles 外滩建筑节”

以“公共空间”为主题

"RAM Assembles 外滩建筑节” 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汇集多种历史上的与新的建筑思考,跨学科性地思考建筑与设计,涉及当代建筑、城市规划、艺术和设计等多个领域。每届RAMA外滩建筑节,上海外滩美术馆都将邀请一位建筑师作为艺术总监,对洛克·外滩源街区进行一次新的介入,并特别关注博物院广场这一空间。RAMA外滩建筑节将外滩作为一个实验激活与介入的动态场域,延伸美术馆当前的展览和研究项目,鼓励进一步探索当代社会中浮现的新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63615581ccf085e028ba0fb87e11e5f.jpg

洛克·外滩源博物院广场北望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f41ffe25c888e9118bf173544e64238.jpg

圆明园路街景 摄影:田方方

戴卫·奇普菲尔德身为洛克·外滩源主持修缮建筑师,成为首届RAMA外滩建筑节艺术总监的不二人选。上海外滩美术馆将协同策展人、学者、作者、戏剧家、音乐家、艺术家以及洛克·外滩源合作网络,邀请具有全球视野的专家和专业团队携手共创RAMA外滩建筑节这一独特的公共文化活动。首届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为国际策展人侯瀚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以及麻省理工大学艺术与建筑理论教授卡罗琳·A·琼斯(Caroline A. Jone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6acd556d6a58d0a87406a2900bad2a7.jpg

洛克·外滩源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b04c6a0c625dd045fc9fdae977e1158.jpg

洛克·外滩源安仁里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ac9bde7391f1e2bf41d5baa7be84fa9.jpg

洛克·外滩源美丰巷 摄影:田方方

戴卫·奇普菲尔德的策划主题“公共空间”让艺术飞越博物馆之墙,融入洛克·外滩源的日常生活。它打破传统机构的静态边界,激发城市生活和间隙空间的自发性和多样性。他表示:“那可能是里弄和后巷,是点缀着流动小贩的街角,是某个熟悉的门廊,抑或是朋友之间适意畅谈的长凳。他们为公共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互通提供了凭依。上海的传统社区保有对这些空间的珍贵记忆。因而这些临界空间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融聚汇、共享时空的场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5c98e3794a3a685f7d113bd7e57f48a.jpg

RAM building

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于2010年完成修缮和改造。这座艺术装饰主义的建筑曾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现致力于展示和传播当代艺术。建筑内部经过改造后,空间能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展示形式。上部楼层通过一个中庭联系在一起,给艺术布展更大的发挥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14502c586f0019c023d2e3d1c69229ee.jpg

RAM shop

1874年“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在此地建立了“亚洲文会博物院”,后来也被称为“上海博物院”,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院,之后毁于蚁灾。今日所见的亚洲文会大楼完成于1932年,由公和洋行高级合伙人,英国建筑师George Wilson设计。它是一座砖混结构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博物院于1933年在新建的亚洲文会大楼内重新开放。

1952年,这个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停办,其积累多年的自然标本、历史文物、艺术藏品和中西文图书分别构成了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的典藏基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7f6a4f927e945b769c7149bbd28b4b1.jpg

RAM_interior

2007年,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受邀担任美术馆建筑改造的设计任务,利用一个三层通高的新中庭将四至六层连接起来,顶棚上开天窗,重新塑造了其简洁、优雅而功能完善的内部空间。如今,这幢虎丘路上的历史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及迷人的艺术气质,成为上海新的文化艺术地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b84332f5b4d7b62258354f78ca9539d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0b933e9a0a450f97a0153f0ae9fd7dcb.jpg

RAM_interior

全新空间介入装置

激活环境中的间隙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40504a8f713e31c8994ea5c6a0372d8.jpg

RAMA外滩建筑节空间介入装置by DCA@洛克·外滩源博物院广场 摄影:田方方

“场所的公共性取决于其所能承载的活动,而不仅是其建成形态。它依赖于物理环境,但同样取决于社会基础设施,譬如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链接,以及分享和参与的意愿。我们希望RAMA外滩建筑节能成为启动这一进程的催化剂”,戴卫·奇普菲尔德及其团队为首届“RAM Assembles外滩建筑节”特别创作了全新的空间介入装置,旨在激活环境中的间隙空间以回应“公共空间”这一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9a5c900a0b24d937f957dabedb3a9ad.jpg

RAMA外滩建筑节空间介入装置by DCA@洛克·外滩源博物院巷1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2a3dfc9cf78427eff78019577b8cb1e.jpg

RAMA外滩建筑节空间介入装置by DCA@洛克·外滩源博物院巷3 摄影:田方方

与常规的建筑艺术装置迥异,戴卫·奇普菲尔德从一开始就提出避免再造一个奇观化的物件;相反,他选择关注城市空间对公共生活的承载力的方式,将这些装置分散在博物院广场及周边里弄,使之成为街区内历史建筑的低调延伸。其创造的空间被用作各种自发城市行为,例如休闲、集聚、表演。这些装置与RAMA外滩建筑节日程相结合,催化一系列同步、多地点的活动,从而引导洛克·外滩源场地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穿行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09dfe0f6a715523f250dbddad7f6a9ab.jpg

RAMA外滩建筑节空间介入装置by DCA 细部1 摄影:田方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9bcf5270f405311009228e61f36ceef.jpg

RAMA外滩建筑节空间介入装置by DCA 细部2 摄影:田方方

奇普菲尔德还表示,“首届RAMA外滩建筑节将提升公众认知,令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感知、使用、设计和响应公共空间。这亦会是颂赞城市活力和复杂性的佳时。正是这活力和复杂性推动了城市的创造力,并改善着我们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的体感与经验。”他的空间介入装置扩展了全新博物院广场的实体,实现了灵活的、极富导向性的、但不限于特定功能的全新公共空间,它们调和了戏剧性与日常性之间的关系。 

开幕论坛

学术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e0108795d18d0dde5fb413066a357b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f629efb3e2847d10bf14e3b755b61f5.jpg

RAMA外滩建筑节开幕论坛也在当日举办,邀请普利兹克奖得主戴卫·奇普菲尔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合伙人陈立缤、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刘迎九以及建筑策展人唐克扬作为论坛嘉宾,齐聚于博物院广场,从洛克·外滩源项目的源起,到城市现场的空间装置,结合此空间本身的历史、设计和使用,进行回顾与展望,与“公共空间”本身产生对话 。开幕当日另有艺术家吴艳丹(Nunu KONG)、朱哲琴、马海平和音乐工作室墨音MOIN在广场及建筑不同的空间分别带来舞蹈和音乐演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8d256f1459cea0460f7cf669eb30e8f.jpg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说到:“命名时,曾拟过“外滩风情”“外滩半岛”“上海经典”等等,但大家都觉得还是“外滩源”最合适。因为它代表了上海发展之始,也代表了海派文化,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建筑,也感受到大家都认识到对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域性保护的重要性。外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上海,也只有外滩入选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我们非常期待整个外滩第二立面的发展。”

百余场艺术活动

沉浸式互动体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98db4fd2c8b41aa43c58a2606c5ac55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e0833835326eb935904bbca297ceff9.jpg

RAMA 节目单&地图

据悉,2023年9月22日起,为期两周的“RAM Assembles外滩建筑节”正式对外开放,共计超过一百场活动围绕戴卫·奇普菲尔德及其团队所设计的“空间介入装置”展开,以“激活、对谈、街区”三个系列对“公共空间”这一主题进行拆解和实践:

“激活”系列邀请艺术家及策划人赵川、殷漪,音乐家熊柯嘉和音乐工作室墨音MOIN,共同策划了百余场活动,借助艺术家在音乐、剧场、身体、空间中的创新实践,让公众重新触摸共享的时刻,期待平凡中萌动的惊喜和启迪。

“对谈”系列由建筑策展人唐克扬和建筑设计师陈立缤共同策划,围绕空间的事物、影像、花园、科技等10个话题带来10场“城市嘉话”。该系列邀请讲者和/或对话人身处博物院广场和周边通道的不同位置,借助一些简单的演讲道具进行演讲或对谈,分享从自己领域出发的心得,与人群进行交流,与空间本身产生对话。

“街区”系列由城市历史研究者徐明策划,包含了一系列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空间运营实践,包括“数字游民市集”、“愚人书市”和向公众征集作品的洛克・外滩源街区主题展。其主旨在于结合最新的数字技术重塑曾常见于上海公共空间中的烟火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58910e6328cc8cc500201fdff2904d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7baa1fbdbd39ad9f4484f7249a0d36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c9d8cfd68c3359a10c0ab98033fb4ea.jpg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RAM Assembles外滩建筑节”以多种形式拆解“公共空间”这一主题,反思当下人们过度依赖视觉刺激和社交媒体的现象。同时,除了预先安排的精彩活动,亦有大量即兴的表演与公众参与环节,以此激发“那些松散、临时性、间隙性的公共空间”。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